平替社会

2024年第17期 | 总第666期

要如何为“平替”一词溯源?


即便能找到最初那个灵光一闪而过所留下的痕迹,我们也很难得知,将利益最大化的偏好,是何时被植入人性的。


平替之所以被关注,总是源于一些眼下无法触达的需求。这种需求的高,可能是指价格的高,可能是指品质的高,但归根结底,说的还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面对紧急而必须的需求,我们无暇去衡量附加价值,除非我们希望生活环境更赏心悦目一点,体验更愉悦一点,面对外界时的自信心更充足一点。


消费欲望这个东西,可能是如潮汐般随时代起起落落的——“平替”唱罢,“精致穷”便登场;亦可能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生活面向中,以不同的姿态并行。但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种相对积极的心态,让人们得以正视欲望,选择力所能及的生活方式。


“平”是实践的方式,而这种阶段性的满足,其实依然建立在“替”这个关键词上。


如今,平替的风吹向国外,标签“dupe”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浏览量高达数十亿次。而我们身边的平替,早已成为并深刻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用白牌替代大牌,用社交平台资讯替代大部头阅读,用稳定而静止的生活替代充满未知且充满挑战的旷野……


是的,当外界标准带来的只有内耗,发生改变的绝不只是消费上的选择。上流阶层、精英人士的形象固然诱人,但当平替教人学会计算投入产出比之后,曾经有多执着于个人展示面,现下就有多自由。


毕竟,将日子过得省力且惬意的诀窍,每个普通人都知道。

阅读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