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最时尚的城市?

2018年第21期 | 总第526期

成都是一个传统文化根基很深的城市,也是个消费型城市,而且市民文化非常发达。地处平原,比较富裕,长期以来有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这会让成都人气质里有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继“休闲之都”“第四城”“中国幸福第一城”之后,“潮都”将成为成都的新标签。


10月22日,由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生活方式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机构的“从第四城到第一城——2018中国时尚一线城市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发布的《2018中国时尚一线城市指数报告》,将成都命名为“中国时尚一线城市”。


《2018中国时尚一线城市指数报告》以时尚实力、时尚魅力和时尚影响力为指标,对国内十座城市作出全面观察。最终,成都异军突起,成为与上海并列第一的中国最时尚城市,并与北京、杭州并称“中国四大时尚之都”。


在时尚实力与时尚影响力方面,奢侈品、快时尚连锁店、5A级景区、高端酒店云集,文创产业发达,旗下时尚品牌活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京与上海仍遥遥领先。然而,成都凭借对外来人才与新科技的包容度与强烈的市民归属感,位列“时尚魅力”榜榜首。报告显示,无论人才净流入率还是人工智能接受度,成都均处于全国第三的领先位置,网约车包容度居全国之首;而在“2017年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成都也连续第六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与都市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指标上,成都出奇制胜。报告援引相关研究数据,成都有近1万家茶馆、3463家书店、2078家酒吧,在全国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并获“2017中国书店之都”名号。报告称:“书店能揭示一座城市的阅读氛围和文化指数,酒吧能够衡量和探测一座城市的夜生活时尚浓度,而深入市井生活,则是成都的文化特色。”


成都还在消费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数据显示,成都目前拥有国际一线品牌155个,门店达200个,国际一线品牌入驻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广州;在护肤品消费、奢侈品网购方面,也仅次于北京、上海。


构成时尚的元素多姿多彩。它们以“文化复合体”的形式共生于城市空间中,缔造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与魅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并不必然是外来影响的产物,而是可能根植于本土文化中,根植于既有的社区网络和以此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中。


《新周刊》认为,中国城市大致可分为“硬城市”和“软城市”两种,相比前者拼GDP、拼高楼、拼拥堵指数,后者更注重生活力、幸福力和时尚力。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时尚力”并不会取代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却是决定一座城市是否宜居、是否令其居民产生认同感的关键因素。





艺术家张晓刚


我的宝贝都在成都



从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成都已经很现代、很舒适了,如果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这个城市就完美了。



我出生在昆明,三岁跟随父母到了成都,虽然后来又回到昆明,但童年和少年记忆基本都在成都。我的作品中传递出的某种比较阴柔的东西,也许就跟成都有关。因为成都很多时候都是阴天,所以我的美学、情感表露方式等,都会受这个地区影响。


成都是一个传统文化根基很深的城市,也是个消费型城市,而且市民文化非常发达。地处平原,比较富裕,长期以来有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这会让成都人气质里有一种超越功利、超越世俗的东西。当然如果在需要奋斗的阶段,这反过来也会导致某种惰性。


成都主要是巴蜀文化的氛围,足够安静,可以坐下来把一个事情想得很深入、很细致、很精准。成都人就愿意过一种很精细的生活,看饮食文化就可以体会到,一条街卖面条,每家都不一样。这座城市就要让你去过一种安稳、现实、细腻,也很诗意化的生活。


在成都那几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几年。当时我们第一批自己买工作室的艺术家都住在一个区域,一边生活一边创作,氛围非常好,也跟当时中国的开放保持了某种一致性。


早年我们盘下的小酒馆,主要是一帮艺术家和文艺青年的聚集地,生意能维持已经不错了。现在小酒馆成了一个地标式的文艺吧。


现在成都什么都有,跟20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成都的变化跟全国的改变是同步的,但这几年成都开始注意精致化的东西,或者说成都文化传统中精华的部分。它开始考虑到一个城市主要是靠细节,而不是靠规模,这样来做成都慢慢就有意思了。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我觉得成都比原来好了很多,越来越时尚,成都的太古里比北京的太古里还要时尚。新一代起来以后,当时尚和当地趣味结合,会发展成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也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我曾说我的宝贝都在成都,更多是指一种情感上对自我价值的认定。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想一想什么是我们的本土性。


成都追求优雅的、情调式的东西,是一座利于创作的城市,非常出才情艺术家、才情诗人。如果你进到成都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者跟他们聊天,就能感觉到一种跟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气质。这么多年,成都艺术家的气质一直比较纯粹,对才情的敏感和欣赏一直还保持着,追求一种手工性和才情,对唯美和技巧的东西很迷恋。


成都从来不是一个乡土的、落后的城市,它是一个自得其乐的城市,对时尚、趣味、当下,都有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外界认为重要的东西,成都不会轻易受到影响,这方面成都是很自信的,它相信自己的感觉。虽然现在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趋同性越来越强,但是成都人始终有自己的看法。不管你跟成都人谈多重要的事,他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过滤。他不会轻易地相信外界所谓更重要的事,他可能会知道这东西的价值,但是必须要经过他的过滤,这个是成都人很厉害的一面。


如今成都已经发展成一个很舒服的现代化城市,已经是大家心目中较理想化的城市。最近两年成都太阳多了起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要选一个地方生活,成都肯定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它保留了西南文化的东西,但是又很现代、很精致,很多地方很到位,这一点很重要。


我希望成都越来越国际化,国际化会让这个城市更丰富、更有厚度。现在光靠单一的文化,靠我们自身来进化,效果往往不一定非常好,城市的发展可能要不同的文化去刺激它。从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来看,我觉得成都已经很现代、很舒适了,如果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这个城市就完美了。




文化学者张颐武


成都是调色板城市,也是鸡尾酒城市



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成都既是接纳之城,也是创造之城、想象之城。这个城市有无限新的可能,它越发展越显现出一个全球本土化城市的魅力。



成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一方面,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它是一个生活之城、时尚之城、活力之城。可以说,成都是新时代时尚、文化集大成的城市,是能够体现中国消费升级、生活方式升级的代表性城市,是把中国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与最传统的生活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城市。


为何看似矛盾的元素,可以集中在一个城市,且搭配得如此和谐?因为成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它区别于其他城市,最独特、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接受一切新的可能性,可以把外来的、异己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精神内核,可以把外来文化中的创造力,融入自己对未来的想象。成都接纳过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辣椒进入中国不过数百年,成都却成功把它变成四川文化,乃至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一带文化的象征。如今的成都,作为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创造之城、想象之城,又吸引了大量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他们的到来,也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新的可能。


这些年,成都在新产业方面有一系列新的探索,也兴建了很多新的园区,在我看来,成都最大的变化在于,它已露出作为一个全球性城市的魅力。对整个中国而言,成都无论从地理区位,还是现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全球性价值。可以说,全球化时代,成都充满无限想象的空间。


如今成都既是中国西南的代表性城市,随着中欧班列开通运行,成都也成为中国向西方、向整个世界开放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随着整个欧亚的大联通,成都也成为中国物产输出与文化输出的重要节点。


现在的成都和之前相比,已焕然一新。如今成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国际性活动,比如大型博览会等,这些活动对整个城市的升级有非常大的帮助。过去的成都,会让人感觉市井气比较浓,现在的成都,市井文化被保留得越来越有韵味,同时整个城市又有一个时尚化升级。成都人可以接受红酒,在成都很小的餐馆都能吃到地道的西班牙生火腿,可以说,全球最新的事物,和成都本地文化有非常奇妙的融合。


当然,成都在快速起飞、不断更新变化的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底色,正所谓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坐在成都街头的老茶馆,你觉得时光似乎停止;而来到春熙路,你又会感觉时间永远向前。可以说,成都的文化底色与外来颜色融合成充满魅力的新的城市色彩。所以成都就像一个调色板城市,调色板的底色始终带有老成都韵味,调色板上又能调出无数颜色。同时,成都又像一个鸡尾酒城市,鸡尾酒的基酒永远不变,加入的其他材料,只会让酒的味道更香更醇。


成都为何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与蜀文化息息相关,与自古水旱从人的天府文化息息相关。成都自古以来都非常开放、包容,天府文化的精神气质中也带有一种聪明与通达。很多人说成都人悠闲,这种悠闲并不是指他们生活节奏真的很慢,而是他们永远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是属于成都的民间智慧,也是成都的灵魂所在。另外,聪明、通达、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成都人,其实有非常硬朗的内在气质,可以说,他们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在成都,我很喜欢去杜甫草堂,在那里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内在的诗意,感受庄严的诗意的力量。如果让我形容成都,我会想到“爽”“通”“透”三个字。所谓爽,就是爽快、爽利,我所接触的成都人,无论男女都是如此。通则是指通达、通古今、通四方与通四海。至于透,是成都给我一种玲珑剔透的感觉,无论这个城市,还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似乎都带着一种灵气。




时尚观察家瘦马


唯有成都,过着托斯卡纳的生活



成都的优雅自有它地域性的一面。成都是辣的,辣是食物里面的,也是心里面的。这种辣,是自信,是有趣,甚至带一种幽默感。



我是做时尚这个行业的,成都给了我很多惊喜。


成都的那种慢节奏,可以比喻成意大利的托斯卡纳。中国没有一个都市像成都这样,可以过着像托斯卡纳一样的慢生活。很多城市是装出来的,是商家刻意营造出来的缓慢氛围。但成都人这种慢的心性,真的不是装的,而是成都人独有的,他们确实从小就是这样的心性。


在跟成都人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从骨子里为自己这个城市的潮流、时尚和衣着而骄傲,不像北上广深,成都的骄傲永远来自它自己的土壤。成都人很自信,不是盲目崇拜潮流,他们的时尚里有一种本地观念。时尚不是趋炎附势,不是跟随。就像可可·香奈儿女士多次在不同场合说,我就是fashion,我不care别人说我什么。这种信念其实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品质的自信,这也是我在成都人身上看到的自信。


这几年成都时尚业发展非常快。2016年,三宅一生的专卖店开到成都,我第一次到太古里,没想到这里整个的生态非常棒。有酒店、购物中心、精品店、意大利餐,关键是有热爱品质生活的人群,而不是只懂得穿大牌的人。特别是一些90后,甚至95后,辛勤工作之余真的是安逸地享受着生活,非常愉悦。这代年轻人享受着成都创造的价值和空间,也享受着成都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太古里是对成都时尚潮流的一次推动,我们还可以吸纳更多品牌,与全世界共享,而非只是遵循。太古里让成都人有了更多拥抱美和潮流的空间,太古里也给了我信心,相信成都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东西。


如果说上海的优雅是从上世纪30年代一脉过来的,成都的优雅自有它地域性的一面。成都是辣的,辣是食物里面的,也是心里面的。这种辣,是自信,是有趣,甚至带一种幽默感。而上海人的自信是对生活品质的挑剔,成都人不这样挑剔,是可以原谅他人的,但是又直白、热烈、奔放。


随着经济发展,成都无疑是西南片区的理想居所。成都的节奏是慢的,有匹配的茶文化、咖啡文化、文学艺术。我去过一些朗诵诗歌的酒吧、茶吧,这些在北京甚至都看不到。成都还保存着一些这样的风范,就是因为它有慢的气质。


成都一个著名高端地产,甚至把山水都引进来了,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塑造新的生活空间。里面还建了美术馆、音乐厅,这是很大气的一个设计。这种地产开发,集人文、艺术、设计及居住条件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即使在北京、上海也不多。这样的地产呈现,也表现出成都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自信。不仅是时装方面的潮流和自信,他们更希望通过居住环境的改变来表达在时尚这个领域里新的自信。这样一种美好、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是真正的时尚,带来美好的向往、审美的愉悦、自我的肯定与苛求,这才是时尚生活的核心。


爱马仕前总裁说,中国有大笔文化遗产和手工匠人,材料也非常好,可以做出非常棒的作品。西方人都有这种自信,如果我们没有,那就是可悲。成都有印染工业,有当地手工艺,也有自己的时装品牌,太古里除了国际大牌以外,也有一些本地的品牌,让我比较惊喜。所以我也希望成都人能通过对本土的自信,生发出更多作品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太古里只是第一拨,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拨、第三拨,都是对消费进行新的冲击,我特别期待有创造性的、来自成都人的贡献。


用三个词形容成都比较难,应该有十个词等着它。明艳、清澈、跃动,这个城市的一些特点,基本在这六个字里面体现了。




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街道就是成都人的客厅



我第一次看到成都的土,发现它竟然是红色的,让人感觉营养特别丰富。我所接触的成都人都是开朗的、热情的,而且他们特别热爱自己的家乡。成都整个城市空间给我的感觉,是大气与包容。



这几年中国所有建筑设计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刘家琨的成都西村大院。它看起来并不精致,反而带有粗糙感,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建筑——不是要表达自己的造型,更多是接受外界的东西。这个建筑在其他城市很难做成,因为规模大,风险也大。是成都接纳了建筑师的理念,并将其实现。


包容与大气,正是我对成都的感受之一。比如在既传统又现代的太古里,可以看到古寺与最时尚的购物空间融合在一起,新的东西,尊重老的东西,并与老的东西很好地结合,在我看来,这是城市发展一个好的做法。


类似太古里这样的地方,也让我看到了一个越发时尚的成都。无印良品最大旗舰店开在成都,而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我认为,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一线城市,因为成本、管理、空间饱和等问题,很难做一些新的东西;而在成都,人的文化程度、消费水平都很高,而且人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的东西充满渴望,所以很多新的、有意思的事物,都会出现在成都这样的城市。


我住在北京,去得最多的中国城市除了上海,就是成都。每次到成都,我都能感受到成都人的热情,而且他们特别爱自己的家乡。尤其在吃的方面,他们觉得川菜最好吃。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比别的城市的人更明显。当然,我也很喜欢成都的美食,尤其是面,特别好吃。


我在成都也有一个设计项目——侘集·本屋书店。设计理念是,以书塔之间的空间组合形成街道或者广场,让阅读、穿行、休憩在书店里自由发生。这种设计也与成都的城市特点有关。


我第一次到这个项目场地时,发现它的特点非常明显——整个空间四面玻璃,全部透明,虽然是室内,但感觉就像身在城市的室外空间。至于成都的城市生活特点,我想到了很多人会在外面喝茶。对成都人而言,城市空间并不像公共空间,成都人把街道空间当作自己的客厅,当作他们的私人空间使用,城市空间变成他们的交流空间、生活空间,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我喜欢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做书店设计时,我把成都人这种生活的感觉融入其中,虽然书店里没有成都传统建筑符号的东西,但却是对这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反映。


这些年成都发展得非常快,它的建设与城市外立面也好于很多城市,同时它也保留着自己优雅的、独特的东西。在成都,我喜欢在老街区走走看看。它们不是旅游景点,我也不知道街道的名字,我只是喜欢老街区人们的生



我第一次到成都是20年前,为我当年出的一本书做签售活动。去之前我就已经听说成都是一个安逸的地方,但这里的安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我们在香港或广东那种对舒适生活的理解是不是同一回事?那个时候很好奇。


那一段时间在成都跟一些朋友交往,就觉得成都人好像都不用工作,可以一天到晚在外头喝茶、聊天。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真正走进去的话,会发现成都的朋友还是很勤奋的。勤奋的同时,他们也很懂得生活。


成都的安逸是真正的慢节奏,但是这几年频繁往返成都,也感到这个城市的步伐已经快起来了,尤其在精心打造的市中心区域,节奏跟一些国际都会城市是同步的。但是因为成都还有一个慢的底子,所以这个快里面还有一些对细节的讲究。


成都最吸引我的,是民众对食物的那种专注、好奇与热情。食物或味道其实是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生活最实在的基础的。在成都,无论是去逛菜市场、去餐馆吃饭还是到朋友家品尝家常口味,无论是在高大上的馆子还是在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成都民众对食物的讲究。这些都反映在很小的细节里,这些细节很能代表究竟这个地区民众是怎么对待生活的。


对食物的讲究,开始可能只是味觉方面的追求,延伸出去,就反映在对整个进食过程的讲究,比方说对空间、装潢、餐具、食材的讲究。饮食是一个全方位的体验,当人们对进食的方方面面都很讲究,平常生活也就讲究起来了。当一个城市有这个集体意识或自觉,它的生活方式跟生活态度都往前走了一步。


南方追求食材新鲜的状态,口味相对清淡,成都味道则是多元组合的复合口味,其中有强烈的性格。川菜实在是一个庞大、有趣、复杂的系统,花几辈子都不一定能了解清楚,但是这引起我太大的好奇,所以每一趟去成都,我都愿意跟身边的朋友一起走进大街小巷,一点一滴地去累积对川菜的认识。当然我也很羡慕有些朋友可以短期或长期居住在成都,通过日常美食,更好地体验整个川菜系统。


在这20年来,成都不断往前走,而且步调越来越爽快,成都味道也是,既坚持传统口味,也尝试创新,同时开放地接受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口味。社会餐饮不断更迭,让一个城市的味觉走在时尚尖端,是每一个国际城市必须具备的条件。


了解一个城市要从最传统的食物开始,也要了解年轻人是怎么看这些传统口味的,看他们有没有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第二代、第三代创作。比方说我吃过一个回锅肉比萨,太棒了!我特喜欢这些既传统又有创新的食物类型。我身边有好多成都朋友在做创意餐饮,我相信他们的努力能整体性地提升成都人对食物、对饮食文化的要求,也相信在成都一定会看到时尚美食的新局面。


时尚就是不断地改变,无论是成都还是北上广,都必须找到自己在大环境、大局面、大潮流里头的定位。也就是说,成都的时尚究竟跟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时尚有什么不一样?如果都是同质化的话,那我觉得也没有太多意义。所以成都的时尚必须要有成都时尚的基础和表现,这些该由在成都的朋友一起来追寻、来定义。


成都有一个特有趣的体验叫采耳,我觉得那个是很神奇的事情。那天我把身边的朋友推去尝试,他说好爽!下一次去成都我一定也要尝试一下。各种生活的小细节,都构成一个城市吸引人的地方,希望成都这座时尚之城,也有更多传统生活形态可以好好地保留下来。


成都是一座活泼、利落、好吃的城市。好城市都有共通之处,就是你在那个城市能真正找到自己,或是能跟身边有趣的朋友一起去吃、去看、去体验。活方式,他们在外面喝茶,共享城市空间。对他们而言,私人区域和公共区域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这种感觉在新的城市空间中越来越稀缺。对新的城市空间而言,公共区域由政府管理,私人区域由个人管理,需要门卡、钥匙才能进入私人区域。而对于成都人而言,城市是他们的家,城市是他们的客厅。


当然,对老城区而言,城市空间也需要更新。要把老的建筑、老的区域,改造成年轻人新的生活空间。作为建筑设计师,我希望参与成都老城区的更新,把它们改造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让年轻人回到老城区,让老城区变成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如果让我形容成都,我会想到“红色”“开朗”与“大气”这三个词。为什么首先想到红色?因为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成都时,去的是位于南部的一个开发工地,印象最深的就是成都的土,竟然是红色的,这样的土让人感觉营养特别丰富。另外,成都的菜、成都的火锅也都是红色的。开朗,是我所接触的成都人给我的感觉。至于大气,则是整个城市空间给我的感受。




美食家欧阳应霁


吃得讲究才能活得讲究



在成都精心打造的市中心区域,节奏跟一些国际都会城市是同步的。但是因为成都还有一个慢的底子,所以这个快里面还有一些对细节的讲究。



我第一次到成都是20年前,为我当年出的一本书做签售活动。去之前我就已经听说成都是一个安逸的地方,但这里的安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我们在香港或广东那种对舒适生活的理解是不是同一回事?那个时候很好奇。


那一段时间在成都跟一些朋友交往,就觉得成都人好像都不用工作,可以一天到晚在外头喝茶、聊天。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真正走进去的话,会发现成都的朋友还是很勤奋的。勤奋的同时,他们也很懂得生活。


成都的安逸是真正的慢节奏,但是这几年频繁往返成都,也感到这个城市的步伐已经快起来了,尤其在精心打造的市中心区域,节奏跟一些国际都会城市是同步的。但是因为成都还有一个慢的底子,所以这个快里面还有一些对细节的讲究。


成都最吸引我的,是民众对食物的那种专注、好奇与热情。食物或味道其实是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生活最实在的基础的。在成都,无论是去逛菜市场、去餐馆吃饭还是到朋友家品尝家常口味,无论是在高大上的馆子还是在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成都民众对食物的讲究。这些都反映在很小的细节里,这些细节很能代表究竟这个地区民众是怎么对待生活的。


对食物的讲究,开始可能只是味觉方面的追求,延伸出去,就反映在对整个进食过程的讲究,比方说对空间、装潢、餐具、食材的讲究。饮食是一个全方位的体验,当人们对进食的方方面面都很讲究,平常生活也就讲究起来了。当一个城市有这个集体意识或自觉,它的生活方式跟生活态度都往前走了一步。


南方追求食材新鲜的状态,口味相对清淡,成都味道则是多元组合的复合口味,其中有强烈的性格。川菜实在是一个庞大、有趣、复杂的系统,花几辈子都不一定能了解清楚,但是这引起我太大的好奇,所以每一趟去成都,我都愿意跟身边的朋友一起走进大街小巷,一点一滴地去累积对川菜的认识。当然我也很羡慕有些朋友可以短期或长期居住在成都,通过日常美食,更好地体验整个川菜系统。


在这20年来,成都不断往前走,而且步调越来越爽快,成都味道也是,既坚持传统口味,也尝试创新,同时开放地接受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口味。社会餐饮不断更迭,让一个城市的味觉走在时尚尖端,是每一个国际城市必须具备的条件。


了解一个城市要从最传统的食物开始,也要了解年轻人是怎么看这些传统口味的,看他们有没有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第二代、第三代创作。比方说我吃过一个回锅肉比萨,太棒了!我特喜欢这些既传统又有创新的食物类型。我身边有好多成都朋友在做创意餐饮,我相信他们的努力能整体性地提升成都人对食物、对饮食文化的要求,也相信在成都一定会看到时尚美食的新局面。


时尚就是不断地改变,无论是成都还是北上广,都必须找到自己在大环境、大局面、大潮流里头的定位。也就是说,成都的时尚究竟跟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时尚有什么不一样?如果都是同质化的话,那我觉得也没有太多意义。所以成都的时尚必须要有成都时尚的基础和表现,这些该由在成都的朋友一起来追寻、来定义。


成都有一个特有趣的体验叫采耳,我觉得那个是很神奇的事情。那天我把身边的朋友推去尝试,他说好爽!下一次去成都我一定也要尝试一下。各种生活的小细节,都构成一个城市吸引人的地方,希望成都这座时尚之城,也有更多传统生活形态可以好好地保留下来。


成都是一座活泼、利落、好吃的城市。好城市都有共通之处,就是你在那个城市能真正找到自己,或是能跟身边有趣的朋友一起去吃、去看、去体验。

阅读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