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雷锋和雷峰是分不清楚的。仔细看两字偏旁,一个是“金”,一个是“山”,刚有分界意识,故事就到了白素贞“水漫金山”,又开始模糊。这座塔也确实与误会有缘,并因误会导致其坍塌。
“雷峰塔”此名便是误会。此塔是吴越国王钱俶于977年建造,据《淳佑临安志》的记载,“塔曰黄妃云”,所以它的正确叫法应为“黄妃塔”。不过俞平伯在《雷峰塔考略》中说,“黄妃塔”应为“王妃塔”,这个误会是因吴语里“黄”“王”不分而起。当然,此处黄、王误会无伤大雅,西湖不是球场,“王”牌射手不会“黄”牌罚下。
而民间不太理会这个名字。因它建于雷峰,俗称“雷峰塔”。只不过这个俗称也有误会。根据《西湖游览志》的说法,因早前雷氏一族居于此峰,由此得名“雷峰”。但它并非无名峰,“旧名中峰,亦名回峰”。所以,严格来说,雷峰塔应该叫“中峰塔”或者“回峰塔”。好在这里是杭州不是绍兴,不然还会有争议或误会——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
这些小误会不足以推倒塔,对它伤害最大的误会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是年倭寇犯杭,误以为明军躲在塔里,于是一把火烧了。雷峰塔塔心为砖结构,外包装为木质,这一把火将其烧得仅剩赭色砖塔身,虽然摇摇欲坠,但也别有风情。明朝的张岱在《西湖梦寻》将雷峰塔比喻成醉酒的老汉,曰“雷峰倚天如醉翁”。
据张岱笔记所言,此塔与火高度有缘,元末时就烧过一次,所以《千年等一回》中那句“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是有理论依据和事实支撑的。至于嘉靖年间的这场火,《明实录》称放火的不是倭寇,而应该是中国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年倭寇犯华,确实有一群中国带路党,“海滨人人皆贼”。明朝刑部尚书王世贞甚至断言,除了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其他全是帮倭寇作乱的汉奸——“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基于此,笔者推测,如果确实是国人放火,葫芦兄弟的火娃嫌疑最大。众所周知,七兄弟与蛇精不共戴天。
然而张岱所说的“醉老汉”摇摇欲坠却又数百年不倒,除了建筑质量过硬,大约与当年的社会风气有关。老头倒了也没人扶,还说是碰瓷,古今一般同。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写道:“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一声坍塌了。而这一天,恰是鲁迅生日。生日许愿看来并不是迷信。
雷峰塔是一座佛塔。钱俶信佛,佛教有为舍利和经书建塔的习俗,藏经书的做法有趣——将砖挖空后放入经卷。吴语除了“黄”“王”不分,“经”“金”也不分,于是民间误传“砖里藏金,塔中有宝”。阿里巴巴总部就在杭州,杭州人当仁不让,拆砖淘宝。民初时此塔便岌岌可危,徐志摩在1918年9月29日的日记中留下了其险状的记录:“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了危险极了。”诗人由此写出了名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此为后话。
1924年的又一误会,彻底将雷峰塔击倒。《杭州丝绸业考编》说此年杭州蚕业发生灾害,蚕农传言是蛇作祟,雷峰塔能镇压蛇精,那么其塔砖必定可以压制蛇灾。更巧的是,蚕业守护神名叫嫘祖,这个嫘祖为黄帝元妃,黄帝的妃,和“黄妃塔”歪打正着,于是杭州人拆得理直气壮。雷峰塔就此拆得七零八落,成了“雨田山夆土荅”——众所周知,装修是仅次于广场舞的大杀器。9月25日这一天,附近汪庄一户村民造屋打桩,剧烈震动后,雷峰塔轰然倒塌,从此缺席杭州十景。
然而,塔下的白素贞并没有重获自由,她依旧被镇压于塔下,直到21世纪才重见天日。据《钱江晚报》的报道:“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遗址地宫开始发掘。地宫正中央摆放着一个铁函,考古队长黎毓馨说打开铁函时又惊人又诡异——铁函里有一条白色蜈蚣。”于此,笔者判断当年白娘子被压时绝非孤身一人,成语“画蛇添足”里的主角艺术家,必定也在塔中。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