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努力成为别人,从前在小说里,后来在电影里,如今在游戏里。”
“VR教教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是个技术癖,他天天在微博里大谈特谈VR,甚至预言:“将来一定会出现VR教。”
“虚拟现实与佛教颇有相通之处。《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人们会因迷恋幻象而更加执相,还是会看空一切而破相?”严锋说。
他甚至预言:“将来虚拟现实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在的许多尖锐问题都解决了:光棍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贫富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美分党获得虚拟绿卡,伪文青流浪虚拟大理,各得其所,皆大欢喜。”他还给这段话加了一个“#VR教拯救世界#”的标签。
然而,VR终究逃不过“虚拟”一词的劫数。美国传媒学家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环境。”虚拟现实其实是现实世界的一种镜像,是没有体积、重量、密度、温度、压强等物理属性的比特(Bit)宇宙,它的七大特质是:模拟性、交互作用、人工性、沉浸性、遥在、全身沉浸和网络通信。(美国哲学家迈克尔·海姆)
在创世论中,一切皆由上帝造,《圣经》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同理,虚拟世界中的一切皆由人造,它不过是人类想象力的一次变现,低级的人类想象是回忆和联想,高级的人类想象是创造性的幻想,只不过早年是表现在宗教神话虚构、文学艺术创作、审美鉴赏、科技探求和哲学玄思之中,今天则是表现在VR之中。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主宰者永远都是活在现实中的人。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去改造现实世界,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和建构,创造出一个个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的建构者和操作者依然是人。因为是人,所以逃不开人性的宿命。凡是真实世界存在的场景,凡是真实世界存在的人类行为,凡是真实世界存在的社会关系,凡是真实世界发生的故事,在虚拟世界里都会若隐若现地表现出来。
有人担忧,虚拟现实作为人类将光、电、色、能、数与信息集于一体构成的新天地,会对现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产生重大冲击,既涉及两性、婚姻家庭、亲戚朋友、自由平等、强权与博爱,也涉及人的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工程,以及有关个人、集体、族群、组织和宗教教义的认同与共识。有乐观者认为,这种冲击会进一步推动以公正、协同性、人道主义、快乐主义、社会责任、全球合作、世界主义等为核心内容的普遍伦理。但许多悲观者也可以列出一万种反例予以还击。
“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哪一个更糟呢?”这句《禁闭岛》里有名的台词,是一场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是一次对人类灵魂深处的发问。
在《黑客帝国》里,纵使电脑芯片能够为人类斗士与感官连接的神经元模拟出以假乱真的信号,使一具具被囚禁的人类躯体产生置身于阳光明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街市的错觉,他们仍选择醒来面对冰冷、黑暗、严酷的真实世界。
《盗梦空间》里的科布,也做出同样的选择,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无怨无悔、执着地选择了现实。他们的原因是一致的——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人有为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方向的自由,以及开疆拓土过程中披荆斩棘的生命的质感与厚重。剥夺了这一份主观能动性,人便沦为存在意义被预先设定了的“物”,沦为只剩下感官刺激而迷失了思想和灵魂的“缸中之脑”。
是的,你很关心VR到底能改变什么,但我更关心VR不能改变什么。
请记住“VR教教主”严锋的那句话:“VR很受关注,然而别忘了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我知道,你想永远活在VR营造的美丽新世界里,但是别忘了,每天早上踹你一脚的那个人:“喂,醒醒,该上班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