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电影机的发明人一直在吵,法国人说是路易斯·卢密埃尔,美国人说是达马斯·爱迪生,后来和稀泥说算合作发明吧,从各自姓名里抽出三个字,变成“思密达”,皆大欢喜了。
电影第一次公映是没有争议的,时间是1895年12月28日,地点是巴黎的一家咖啡馆。第二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二年,电影进入中国,上海徐园“又一村”于8月11日正式播放了电影。徐园的主人叫徐鸿达,据他嫡孙徐希博回忆说,当天放映了三部片子:《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和《水浇园丁》。前两部是没有情节的纪录片,《水浇园丁》则是一部超级伟大的电影,38秒的片子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名园丁在花园浇水,顽皮小童在他身后踩住水管,水断流, 园丁疑惑地低头查看水管口,小童放脚,“哧……”园丁追上去打屁股。之所以说“超级伟大”是因为它影响深远,它涵盖了悬疑、暴力、动作、喜剧等类型,启蒙了其后所有的类型电影。徐希博说当年播放电影时还要不停向幕布淋水,这当然启蒙了水幕电影。由于早期电影每秒16帧,两位主角的动作一卡一卡活像机器人走太空步,当然也启蒙了科幻片。
其后,电影放映在中国开花。当年的影院与茶楼混搭,第一家专业电影院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哈尔滨中央大街西十二道街开设的奥连特影院,老板叫考布切夫。注意,切夫不是切糕,票价不很宰人。清末电影票价很经济,光绪二十九年(1903)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福州路昂平茶楼看电影花费30文,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青莲阁茶馆的影戏部一张票120文。
价格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一是播放设备。以光绪二十九年广州长寿路的高升茶楼为例,为节约放映光源,播放电影时用的是日光:几面大镜子把屋顶阳光折射到放映机上面,再用聚光镜把光束通过影片照到银幕处。太阳能很经济,但经常出现Bug。广州是黄飞鸿的地盘,这位大哥好像从来没走过路,天天飞,于是他从屋顶飞过时,影像就投射在银幕上,一闪即逝,观众以为见了鬼。
票价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音效。严格意义上说,中国人没看过默片,从来都是有配音的。默片时代放映员要先介绍电影机工作原理和影片的内容,开演后配音。播《火车到站》时放映员摇头晃脑念叨“况且况且况且……”,这是收费低廉的影院;有创意的影院这样配音:“香烟啤酒矿泉水,白酒饮料火腿肠了啊,腿收一下!”当时还有一部叫《美人捕蝶》的电影,就配:“呀,美丽的蝴蝶!呀,美蝶!……呀,黄飞鸿?!”
上面是我扯淡。真实原因说来有点恐怖,票价高是为了安全着想。清朝看电影有点像现在玩排雷游戏,那时代的电影机就是炸弹,稍不留意就爆炸,真炸。请听一位被炸女士的控诉:“光绪三十年我过70岁生日,英国公使馆送了一架德国克虏伯电影放映机和《马上高墙》、《美人捕蝶》、《黑人吃西瓜》三部电影让我欣赏。这次观影经历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电影是有声的,还是3D。我正全神贯注欣赏时,忽然一声巨响,紧接着火光扑面而来……”
这位女士是慈禧太后,有声又3D的原因是放映机遇热碳棒爆燃,于是第三部《黑人吃西瓜》没看成。想继续看,陈建州在台湾。来北京也没用,老太太生日是11月,没西瓜。老太太这部机器还算不错,属于加了保险的炸弹,民间电影机就是点燃引线的炸弹。第二年的三月,《顺天时报》有一专版报道北京电影院爆炸事件。人人自危绕道走,也有不信邪的。再一年,“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端方回国时带回一台放映机,宴请宾客时拿出来得瑟。你猜对了,又炸了。这次爆炸,保险公司不理赔,因为观众有庆亲王和醇亲王,一对王,当然要炸。
清王室炸怕了,从此不许在宫里放映电影。但越是禁止越是诱惑,溥仪上位后破了规矩,疯狂迷恋集电影。据他贴身侍卫毓嶦描述:1945年满洲国崩盘,溥仪这位超级影迷逃亡时,随身携带、不离不弃的竟然是电影放映机箱。要多巧有多巧,这天是8月11日,也是中国电影的首次放映日。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