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我们还会爱吗?
往回看再往前看,曾经的那些“爱情神话”早已随风消逝。如今的爱情,演化为电影里“课间十分钟”的消遣放松、社交软件上不经意的左滑右滑、相亲角和彩礼往来中的等价交换。可复制、可定制、可预制,平台和商家准备好周到的爱情服务,玫瑰色的货架上,“产品”琳琅满目,任人挑选。
“恋爱脑”不那么丢人,“封心锁爱”也不格外高贵。超单身社会里,人人都有充分的支配感情的自由——因为这个偌大的世界,真没那么多人还在意你的爱与不爱。如果不嫌弃,就撕开爱情的包装纸,尝一口预制甜味——哪怕滋味平平,哪怕后味泛苦,但在生活的诸多苦涩中,它毕竟是甜蜜的。
四十多年前,木心写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哪怕那个一切都慢的时代早已不见踪影,人们也还是朦朦胧胧地怀念。
不过,喜欢归喜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终究太不近人情。当我们周遭的情情爱爱,终于也像短视频一样按下倍速播放键,聚散分合背后,清楚地写着实惠、效率和自我。
爱也可,不爱也可,有爱一个人的自由,也有爱另一个人的自由,更有坦承爱意消失的自由。爱情不再是必需品,但也不必躲着走,它是生活的调剂,是人生中可以享受的一部分。就像电影《好东西》中的那个比喻:爱情可以是“课间十分钟”,轻快、松弛,没有负担。放下一切沉重的包袱,体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