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万艾可(伟哥)的专利在英国到期,仅过了一个月,英国男人就享受到了红利,4片装的万艾可售价从21英镑降到了1.45英镑,换算成人民币,英国男人购买一颗蓝色小药丸的成本是3块多。同样的好事暂时没有发生在中国,但男人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从1994年走到2014年,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期也已过期,品牌更多、价格更实惠的伟哥再也不是梦想。
从一开始,万艾可的中国之旅就横生变故,波折不断。
“山寨大国”这个称谓基本已经确认了中国在专利保护方面的滞后,不过,万艾可的故事另当别论,中国药企和辉瑞之间多年来的公堂对决称得上波澜壮阔,一洗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无所作为。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辉瑞公司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2000年6月,辉瑞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完成合并,摇身一变,成为当时美国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制药公司,其众多的产品组合、科研开发项目、成熟的非处方药业务,使其成为一家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医药公司。
早在1991年,辉瑞的科研团队就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西地那非,临床试验证明,这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但凡事都有意外,在试验过程中,辉瑞发现它治疗男性勃起障碍症疗效更佳,一扇新的大门打开了。从辉瑞公司的网站上可以看到这起意外为它带来的财富,万艾可的全球销售额每年在15亿美元以上,
从一开始,万艾可的中国之旅就横生变故。1998年3月,万艾可在美国上市,随后被中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以伟哥为名广为流传;1998年8月,沈阳飞龙有限公司抢注伟哥商标,成为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商战案例,但辉瑞似乎并未认识到伟哥这两个字的商业价值,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辉瑞还没有确定中文商标的译名。
在沈阳飞龙公司因售假药被查处后,辉瑞有过抢回伟哥商标的机会,但动作慢了一步,广州一家公司先下手为强,把伟哥商标又据为己有,辉瑞只好用了万艾可作为商标。
万艾可申请用途专利的过程也颇为崎岖。1994年5月13日,辉瑞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万艾可的用途专利,2001年9月19日,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公告,专利期为20年,即从申请之日起的1994年一直保护到2014年。当做出专利申请这个决定时,辉瑞就注定要和中国药企水火不容。事实证明,从2001年到2004年,万艾可的专利之争让辉瑞和中国药企矛盾重重。
万艾可的专利之争实质上是一个对几十亿元价值的药品市场的控制权之争。
根据CNN的报道,全世界50岁以上的男人,至少有1/3有性功能障碍,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市场,足以让各国制药公司眼馋。1999年,国内17家制药企业向国家药监局进行申报,要求生产自己的伟哥。由于担心该药物被用作违法用途,国家药监局在1999年年底发文要求对伟哥的开发研究和生产销售按麻醉药品管理,同时停止受理新申报。
2000年6月,万艾可获准在中国上市,仅仅5个月后,它在欧洲的专利申请受挫,一直想要在伟哥市场有所作为的中国企业大受鼓舞,要求国家药监局尽快批准国产药品上市,并且不要批准万艾可在中国申请专利。
药企的诉求在当时得到了正面的回应,2001年2月,十几家公司申报的“类伟哥”产品获准临床试验。
很快,现实又走了回头路,万艾可的专利申请有可能获批的消息在业内传播,而国内已经有十几家药企投入了上亿资金在研制自己的伟哥,一旦专利申请成功,它们将血本无归。上海双龙,包括重庆康尔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医工医药研究所等9家药企齐聚上海,磋商对策,组成“伟哥联盟”,决心和辉瑞展开专利战,后来,联盟成员又扩至12家。
2001年9月19日,辉瑞公司的专利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并公告,授权的权利要求只有一项,要求辉瑞保证西地那非化只用于治疗阳痿。这一结果引起国内药企的抗议,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在次年9月对这起专利案进行口头审理。
12家申请撤消辉瑞“万艾可”专利的中国药企聘请了5名代理人参与案件的审理,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的律师王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还记得,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到各地开了15次会,和各个药企老总碰头准备资料,等到上庭,发现辉瑞公司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大家的文件资料加在一起有差不多100斤”。
官司一触即发,万艾可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一粒药丸本身的平凡身份,专利之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对几十亿元价值的药品市场的控制权之争。
在万艾可专利到期后,中国的伟哥市场好像有了遍地开花的可能。
这起案件的审理旷日持久,直到2004年7月5日,复审委员会才以“专利公开不充分”为由裁定辉瑞伟哥专利无效,中国药企初战告捷。王为说:“当时,‘伟哥联盟’中已有几家企业拿到了新药证书,大家打算联合组一个公司,一起申请批文,做国产伟哥和辉瑞抢市场。”
官司的结果让辉瑞大失所望,《华尔街日报》称,辉瑞高管表示非常“愤怒”,并威胁将削减在中国投资。中国美国商会也敦促中国政府部门采取纠正性行动。很快,辉瑞一纸诉状将复审委员会告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又一轮官司开始了。
2004年10月28日,法院正式受理了此案。当时,辉瑞在欧洲及南美部分国家也有过专利被竞争对手异议而被取消的先例,中国药企一片乐观心态,认为辉瑞翻盘无望。
王为也信心十足,觉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长时间考虑才作出的裁决,应该有一个不可推翻的结论。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法院支持了辉瑞的诉求,裁定专利有效,跨国公司完成了绝地大反击。王为认为:“这案子从技术角度看,大家都有道理,但胳膊最终还是没拧过大腿。国家主管部门可能站得高看得远,当时吸引外资是首要任务。”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高智商的游戏,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也是公认的高难度。王为代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主要集中在制药行业,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一直没有大的改观,中国企业一方面有侵犯外国公司知识产权的风险,另一方面又不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中药领域尤其突出。另一个问题是,即便有中国公司愿意挺身而出和对方对簿公堂,往往也会被财政拖垮,在万艾可一案中,因为官司拖得太久,“伟哥联盟”的成员重庆康尔威药业迟迟拿不到生产许可,只能宣布破产。
在辉瑞的专利到期后,“伟哥联盟”又迎来了重出江湖的机会,韩国同行已经证明了,一旦专利保护到期,市场格局是可以扭转的。2012 年5 月,万艾可在韩国专利过期后,市场上一下子冒出30 多个竞争品牌,价格低至万艾可的1/4,在此之前,泰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消息是中国药企的强心针,至少,一款名为“金戈”的国产伟哥已经拿到了正式的生产批文。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