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的《武侠》,说的不是江湖恩怨,而是父子情仇。
由早期的《如果·爱》到《投名状》,以及这部《武侠》,都显示他在题材上,以及作为一个导演于镜头和音乐上的掌舵,有着一股独特的凝视和关注。我喜称之为冷静但悲观的浪漫主义者。那是电影工作者对他作品应该保持的距离,维持到恰到好处,否则,会失之无情或滥情。
做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危险在于滥情,但他把底线捉得很好,《武侠》的张力不在开始,而在最后那一段的高潮。陈可辛把中国传统的武侠片,拍成了东方的麦克白,杀母弒父,如我们老祖先的悲剧,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恩断义绝。对于江湖,他的解释在无奈、逃避,还有到最后终究要面对的冲突与借还。人身是他向父母借的,所以斩断血缘、断绝个人历史,这些都是凄厉无助的,但蕴含着重生与出发。
《武侠》一片,最吸引观众的就是那决绝的张力到达顶点时,那种黑暗面终于爆发出一线光明,故事不是主线,江湖之事不外乎退隐、被发现、再次进入腥风血雨,但《武侠》把金城武的角色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介绍给观众,例如被骗过一次,再也不信他人。例如双重人格两面的对望,呈现偏执的恐怖会把人带往死亡并产生悲剧。
但我终究是个小资小男人,所以看完《武侠》后,不断在脑海浮现的竟非父子情仇或江湖恩怨,而是戏里女子的情爱提问。《武侠》里,甄子丹离开故乡来到异乡,偶遇汤唯,留了下来。其后江湖路险、夫妻分离,汤唯眼含泪水,幽幽地问:如果当天遇见的不是我,你仍会留下吗?男子望着女子,没有回答,默然不语。
假如这是一出日本动画片,而且是搞笑那种,此时此刻的男子吐出舌头,头上必冒起一堆大大的问号: 为何?为何要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为何在这么危险的时刻还要花时间、花精神去想这么没有意义、没有答案的问题?
男子不解,而女子,当然亦会不解男子的不解;男女之间的关键思考差异,其实往往从提问开始,答案可以骗人,但所提出的问题足以如实反映一个人的焦虑与执着。
女子总是如此执迷于自己是否男子的唯一选择,而且,一旦选了,不准变、不许变、不应变。“如果当天遇见的不是我,你仍会留下吗?”之类的提问方式,正是建立在“唯一选择”的假设期待之上,如果你爱我,如果你真爱我,假如你遇见的是别人而不是我,便不会心动,便不会动心,便不会愿意停留不走。这就是说,爱的真伪、你的价值,全跟“唯一”这个假设紧紧挂钩,假如不是“唯一”,假如有了“唯二”、“唯三”、“唯四”以至于“唯n”,爱的真诚和人的价值即告崩盘,从此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女子对男子恨之入骨,男子则从今以后背负“坏男人”之名。
“如果当天遇见的不是我……”只是其中一个跟“唯一”挂钩的提问方式,尚有多个变种,譬如:“你说,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一天?一秒?到底有冇?”又例如:“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你还会追我、爱我、娶我?”再例如:“如果有下辈子,你还会娶我做老婆?愿不愿意再爱我一次?”……在诸如此类提问背后,仿佛隐藏着一只可怜的小动物,她焦虑无比,不断想用“如果”来证明她的“唯一”,再用她的“唯一”来证明她的存在价值与付出的意义。
然而这只小动物亦是贪婪的,她已享受了你所曾给予的爱意与爱恋,但总嫌不够,总望用“唯一”来霸占你的前世和今生和未来,她要斫断你的所有唯二唯三唯四唯n,她不仅用“唯一”来界定自己,也同样想用“唯一”来困住对方。
《武侠》里的男子,拒绝响应女子的提问,聪明。拒绝唯一,拒绝被困,千古男子,这是尚未完成的千秋大业啊。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