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迎来五轮资本加持,摩拜单车的发展轨迹刺激着闻风而起的同行,也刺激着越来越热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创投市场。
2017年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已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估值或达10亿美元,此时距离摩拜单车正式上线并在上海投入运营不到8个月。2017年1月5日,仅在杭州投放部分单车的杭州骑呗科技宣布A轮融资1亿元;2016年12月中旬,产品尚未上线的优拜单车宣布A+轮融资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月初,国内共享单车全行业融资记录超过10轮,融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红杉、高瓴、创新工场等知名投资机构,以及滴滴、小米、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悉数加入。
这是新一轮互联网风口,还是新一轮投资泡沫?
最后一公里之争,谁在助推共享单车风口?
共享单车的风口肇始于摩拜。2016年4月22日,橙色的摩拜单车落地上海并引起关注。摩拜单车开创无桩借还车模式,只要通过智能手机扫码便可以快速租用,随借随停,每半小时1元。随后一大批共享单车接连涌现,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 ofo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纷纷出现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街头。截至2017年1月初,摩拜单车已进驻全国九大城市,其中上海、北京的摩拜单车数量突破10万,广州、深圳即将成为新晋“10万+”城市。
对于共享单车的社会价值,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城市梦工厂秘书长郭晨认为,随着地铁的快速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短距离出行方面极具优势的自行车融入共享经济模式后,弥补了交通末端的缺陷。
但这不能完全解释2016年共享单车为什么成为投资热门。“自行车一直就在那,ofo老早就有学生在骑(却没有火)。创投圈太久没有爆点,一有个类似滴滴的东西出来,而且是同时有两家(摩拜和ofo),所以,在这个比较谨慎的时间段,共享单车成了大家紧跟的热点。”这是烯牛数据创始人、前戈壁创投VP李锦香的分析。
的确,无桩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不是首创,摩拜的出现也不是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分水岭。早在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就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创业邦》专栏作者末华也认为,城市公共单车的不足,尽管给单车市场带来了机会,却不足以引起疯狂的单车大战,因为单车市场与打车和专车市场相差很远,因此资本是这场单车之战的最大推力。末华说,滴滴早期投资者的巨额回报给行业树立了一个典范,以至于“都想投出下一个滴滴,宁可错杀,不可漏过”。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此举推动这家成立仅4年的企业成为估值达350亿美元的行业巨头,占据移动出行市场90%的份额,超过京东、网易。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一起并购。
智能应用、城市出行、共享经济、互联网创业项目、巨头领先,互联网共享单车与2015年火热的专车项目有太多相似点。尤其在眼下,摩拜与ofo你追我赶的态势,让人想到当年网约车市场的滴滴与快的。速途研究院2017年1月4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摩拜与ofo分别斩获了366.49万、347.1万的下载量,而排在第三的永安行不到39万。
后来者的焦虑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与铺车计划。
与当年网约车市场不一样的是,创投市场对共享单车的热情更高,只要是“共享单车”方向且有一定特色,不论创业团队的实力与影响力大小,均能获得可观投资。
2016年12月13日,产品仍未正式上线的优拜单车在北京公布了一系列拓展计划,剑指第一阵营。优拜CEO余熠说,优拜将于一年内覆盖52座城市,投放280万辆单车,重点地区为北上广深;并参与孵化校校单车项目,预计到2017年年底在400个学校投放30万辆校校单车。而一个参考数据是,截至2016年年底,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摩拜与ofo投放、接入的单车总量不到200万辆。
如何实现计划中的宏大目标?余熠表示,优拜将会有新的融资计划,“整个行业的融资节奏都非常快,我们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同在这场共享单车之争中的快兔单车与小鸣单车也公开表示,预计于2017年分别完成100万辆、400万辆的投放。
后来者的焦虑与着急,源于对市场潜力与时机的紧张。据速途研究院《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报告》, 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0.49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2017年市场增大,市场规模预计达1亿元,使用量将达742.1万人次。国泰君安证券分析报告预测,目前我国共享单车需求量约1000万辆,蕴藏着281亿元的市场值,较早布局的优质共享单车公司将会享受行业成长红利。
2016年年底,骑呗单车CEO周海接受采访时感叹,创立于2015年8月的骑呗比摩拜起步更早且有共享单车经验,却被赶超,主要原因是起初担心太多,以致骑呗单车没有及时甩掉固定桩,错失无桩化的趋势。骑呗之前,周海曾创办智能租车平台叮嗒出行。关于共享单车,周海最初的想法是,运用滴滴的模式连接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扫码解锁来简化用户取车流程,但不改变固定停桩的传统做法。
周海的遗憾不难理解。网约车领域,滴滴一家独大,叮嗒出行等同类平台边缘化,失去竞争力与融资前景;共享单车领域,骑呗错过了最佳风口,周海很难不担心“滴滴”故事重演。现在舆论也争相猜测,摩拜、ofo还是哪家能成为单车界“滴滴”。
不过,摩拜单车一个不愿具名的部门负责人分析,尽管D轮融资后,摩拜单车估值迈入“独角兽”企业俱乐部,从综合指数来看,摩拜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平台,但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的规则不会在这个行业发生,要说摩拜或谁将成为下一个“滴滴”,显然是误解。“这不是一个很挣钱的暴利行业,也不是一个不挣钱的行业,共享单车跟我们之前认知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是有所不同的,它不是一个完全互联网的东西。互联网对于摩拜只是一把钥匙。”
共享单车盈利是个伪命题?
优步中国与滴滴合并时,优步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发文解释,实现盈利是创造可持续业务的唯一方式。盈利模式也是目前共享单车被议论最多的焦点。
然而,当数以亿计的钱争相涌向“共享单车”领域,百万辆单车铺向城市街道时,目前市面上的二十多个共享单车品牌却没一个能清晰有力地解释这个问题。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说:“等我哪天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我肯定不会再用你的钱了。我现在没找到,所以我需要一些人帮忙给我们赚来一些时间。”
摩拜单车一个不愿具名的部门负责人解释,共享单车与一般互联网创业项目的区别在于,其边际成本更高。一般的互联网商业项目,如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或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阅读软件,获得新用户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导流,运营平台调动资源即可;但在共享单车领域,每开发一个城市,每吸引一个新的用户,必须有或多或少的车辆资源跟它相匹配,否则无法有效运转。“像我们现在没有开通服务的一些城市,就算有1万或100万个人下载摩拜App,对我们都是没有意义的。”
实体单车投入的必要,意味着共享单车的竞争首先是成本竞争,其中包括单车造价与后期运营维护。为实现智能定位、解锁、防盗、耐用等功能,摩拜单车的造价成本起初高达3000元,后期摩拜推出造价更低的新车型,成本降至1000元以下,但相对其竞争对手ofo每台小黄车两三百元的造价,依然较高。
在成本居高不下的尴尬下,共享单车的直接收益,即租金,也不见得乐观。2016年11月6日,“智能生态与商业的未来”高峰论坛上,王晓峰介绍,摩拜单车所有的车辆利用率低于10%。一天24小时,所有自行车平均被使用的时间是2小时。据此数据推算,按摩拜每半小时收费0.5元或1元的标准,北京摩拜单车每天租金收益最高不到0.2元/辆,需要十来年才能收回近千元的单车造价。
成本正是ofo的优势,技术含量较低的小黄车在短时期能快速投放全国多个城市,规模高达百万辆。然而,这一模式也有其缺陷——极易被复制,2016年下半年起,各种共享单车一拥而上,以至于各家都难形成绝对的规模优势。
王晓峰正考虑通过大数据和技术的力量更好地调配单车,提升利用率。高科技是摩拜摆脱其他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维持高科技的免维护与智能硬件需要高造价。另外,据摩拜官方的调查,运营4个月时,摩拜单车损耗率高达10%。
造车与运营的高成本,加上市场拓展难度,共享单车面临的盈利压力远大于当年的网约车,滴滴用过的先烧钱圈地再以规模效应独占市场挣钱的轨迹很难重复。
后来者尝试各种方式解决用户获取难题,优拜引入芝麻信用评分,650分以上的用户,无需押金即可使用优拜单车。余熠解释:“共享单车的押金问题,成为单车公司发展的一大痛点。”
2016年12月,优拜北京发布会上,优拜单车投资方中路股份董事长陈闪表示,摩拜之所以还没有盈利,主要是因为资金使用效率低:“我不知道摩拜现在成本多少,我觉得不管多少,交给我做,最少低20%以上,因为我在产业里拥有的优势它没有。”
优拜提出将单车与旅游、酒店、房地产销售等多渠道资源对接,创造租金之外的更大价值。这会成为共享单车突破亏损枷锁的路径吗?摩拜是另一路径。王晓峰多次表示,摩拜单车的目标不是单单成为一家自行车租赁公司,而是成为一家数据科技公司,“太早考虑盈利会丧失做伟大公司的机会”。
一位从业者感慨:“我们可能会觉得某些共享单车不太科技,运营方式比较低级,但未尝不是有效的。如果他觉得科技含量、单车损坏无所谓,大量地铺单车,只要用户随时能找到他的单车,通过手机在他的平台解锁,那他就能卖广告,效益好的话不算租金都能挣钱。但这样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是坏就难说了。”
不论是成为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伟大公司,还是成为超级流量入口,共享单车行业首先要通过实际产品与服务赢得用户,并活下来。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