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通勤族
东京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系统,在东京,每天有超过1100万人搭乘地铁,又称“通勤地狱”(推人挤进地铁这工种就是东京地铁首创的)。而北京八通线的传媒大学站和高碑店站因为人流量大,被称为“壮士站”和“烈士站”;至于四惠东站,则被称为“恩怨解决站”——终于挤爆了!
地铁寄生族
通勤族把地铁当作交通工具,有些人则把地铁当成了营生的场所。比如,北京地铁站里,每到晚班车时间,就有人在车厢里叫卖各种耸人听闻的小报:“号外号外!刘德华死啦,被黑社会搞死的!”还真有人买。再比如,乞讨者,他们显然已经掌握了地铁工作人员的作息,会突兀地出现在某节车厢里,又迅速地消失。
半小时生活圈
就像纽约人常说的,没有纽约地铁去不了的地方,地铁都去不了的地方,就不是纽约了。地铁开到哪里,哪里就发展为新市镇,地铁让城市变大了。你可以选择住在郊区的town house,到CBD至多半小时车程,进可攻,退可守,这就是所谓“半小时同城生活圈”。超过半个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就不是同城的概念了。
地铁概念楼盘
如果是在巴黎、纽约这样的地铁十分发达、地铁站就在家门口的城市,地铁盘是个伪概念。但在我们这里,地铁概念还是很管用的,什么“双地铁物业”、“距地铁站仅15分钟”,都能拉动房子的销售。虽然事实可能是,不是步行15分钟到地铁站,而是坐接驳车或打黑车的15分钟。
地铁商圈
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广州,想血拼不需要导游,记住几个著名地铁站就可以了:体育西、公园前、烈士陵园、淘金路、长寿路。它们指向的,是由此辐射出去的几大商圈,甚至不需要出到室外,就可以完成一站式消费。
地铁作为形象工程
目前中国已有12个城市开通地铁,16个城市的地铁正在施工,还有5个城市上报了地铁修建计划,待批复中。除了唯一盈利的香港地铁,中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无一例外地亏本经营,但挡不住城市主政者们对地铁的热情。地铁被视为现代城市生活的象征之一,是城市标配,少不得。
地铁站成为地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最时兴的约会地点,是尖沙咀码头的“五支旗杆”;1979年香港地铁通车之后,人们的约会地点转而成为地铁站,中环站、香港站、铜锣湾站等,“地铁站恒生银行等,不见不散”。上海也一样,以前说“在徐家汇碰头”,现在改成“在徐家汇几号口碰头”。
电车男
这是一个典型的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死宅“电车男”能追到“爱马仕小姐”,一切都源于地铁里的一次英雄救美——跟电车痴汉的死磕,使猥琐渺小的宅男顿时有了存在感。电车男、电车痴汉都是东京地铁造就的特有词汇,已经形成一种社会现象。据说之后很多电车男没事就在地铁上寻找痴汉和美女……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为应对电车痴汉,东京地铁于2001年开设女性专用车厢。香港、台北地铁也有过类似做法或动议,不过实施上有困难;武汉地铁则于2012年9月率先设女性候车专区。相比较于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用官方微博发出的“乘坐地铁,穿成这样,不被骚扰,才怪”(因此引起“我可以骚,你不能扰”的反弹),女性车厢或候车专区的做法更能保护女性。
地铁搭讪指南
按照泡妞视频的指导,地铁搭讪篇步骤如下:选非高峰时段,坐在目标MM对面,装作不小心掉了一个硬币,事先计算好力度和方向,务求硬币能准确滚到MM脚下。MM帮你捡起硬币,开始搭话;MM无视,你可以自己捡起硬币,仍然可以搭话……毕竟电车男那一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地铁求婚
在地铁这样的公共场合向女生求婚,除了搞气氛的需要,也有为自己壮胆的意思:这么多人看着,你就痛快答应了吧!2012年2月,一名男子在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手捧花束向女友求婚,不曾想遭到拒绝,男子承受不了打击,当场晕倒。女生顿时吓傻了,在男生苏醒后,赶紧哭着说“我答应你”。这么艰难的求婚,以后想起来也会是甜蜜的回忆吧。
边等地铁边购物
在韩国,食品连锁店Home Plus在地铁站里竖起了食品广告墙。顾客等车时,可以用智能手机对准广告墙上的食品图片,扫描其二维码,即可下订单(当然,还需安装相应的App);Home Plus收到订单后,由离顾客家最近的派送点完成配送。
在地铁上阅读
有一个笑话说,日本人在地铁上读报纸,法国人读浪漫小说,德国人读哲学书,而中国人“为健康,保护视力”,是什么也不读的。其实读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日本人、法国人、德国人,还有英国人、美国人,都很喜欢在地铁上阅读;而我们呢,有在地铁上杀鸡的、择菜的、打牌的,读书的,确实少见。
地铁里的“漂流瓶”
2011年11月,北京京港地铁公司与国家图书馆在地铁4号线联合推出图书漂流瓶活动。国图在地铁站摆放书架,放上新书,乘客可带走阅读,读后留在地铁站供下一手阅读;也可以将自己的闲置书籍带到地铁站,与他人交换。让图书流动起来,显然有利于培养地铁里的阅读风气。
周末去地铁站听演奏
从今年1月开始,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的换乘大厅里,每个双休日早上九点半开始,都有专业的演出团体进行现场演出一个小时。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已经有多位中外艺术家来到这里进行现场演奏。不用去音乐厅,不用买票,就能近距离地欣赏到大师的演绎,这么好的事情当然不能错过啊。
沿着地铁线去旅行
地铁站本身往往就是潮流指标,去到一个城市,跟着地铁线走,一定没错。比如在伦敦,地铁中央线沿线有邦德街、Savile Row男装街;环线更厉害,除了白金汉宫、国会大厦、西敏寺、伦敦塔、泰晤士河等名胜,还有像贝克街、披头士专卖店、诺丁山这样的人文景点,属于到伦敦必须一游的地铁线。
地铁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人真是有创意,他们用几百位艺术家的作品,把地铁站设计成了一个个艺术博物馆。在瑞典的中文官方网站上,斯德哥尔摩的地铁艺术是一个推荐景点。有条件的,当然最好是能看遍这些地铁站;精简版的,可以请专家带路看四五个最出色的;再精简的,官网设计了一个线路,以最著名的T-Centralen站为出发点,走马观花地看看。
地铁涂鸦
在纽约,地铁涂鸦曾被视为涂鸦事业的终极目标。只有技艺达到一定境界,涂鸦者才敢到地铁站和车厢里画。上世纪80年代,纽约当局花费5年时间清除地铁涂鸦,并规定不得在地铁里涂鸦,违者逮捕。纽约这一特殊景观就此消失。
地铁成为秀场
2010年6月1日, 南京一女子在新开通的地铁二号线上跳钢管舞;2011年12月29日,“昆曲大美 地铁有戏”活动在南京地铁新街口站举行;2012年1月11日,一群穿着旗袍的美女在南京地铁里走秀——作为后起之秀的南京地铁相当会来事啊。
行为艺术的圣地
地铁人流量大,车厢密闭,因此成为行为艺术者心目中的表演圣地。以上海地铁为例,就先后出现过这些奇葩:“鹿人”、“木乃伊”、“超人”、“蜘蛛侠”、“钢管女”、“粉红男郎”、“蛋壳情侣”、“火星人”、“神棍男”、“万圣节僵尸”、“倒挂女”……地铁什么时候成了二次元入侵地球的虫洞通道了?
地铁Cosplay专列
以Cosplay造型出现在地铁车厢里,齐齐在地板上装睡,组个睡觉团算什么!这毕竟都是小打小闹,要玩就玩大点,像京都地铁那样,在2012年9月的一天,开出Cosplay专列,乘客们可以装扮成各个动漫形象上车,目的是为了宣传地铁。有约二百名Cosplay玩家参加了这次活动,地铁方面和玩家皆大欢喜。
“演讲帝”出没,注意!
2012年11月,一个老伯伯在上海地铁7号线上激情演讲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演讲的主题是钓鱼岛,老人说到兴处,还站起来指指点点。但是现场“观众”不够热情啊,不但没鼓掌,还有人偷笑。“演讲帝”们的心态,和行为艺术者类似,都是因为地铁这个场子能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
“被”看广告
多年前,北京地铁西单站发生过新疆游客因为贪看广告牌掉下地铁站台的事,如今,地铁里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想不看都不行。在广州,五岁男童被吴莫愁的惊悚海报吓哭;在北京,志玲姐姐的性感内衣广告在部分地铁站遭到投诉,称“引人犯罪”。“被”看广告害死人哪。
让低头族抬起头来
有感于地铁里的沉默,乘客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睡觉,泰国艺术家Benz Thanachart想出了一个点子:在曼谷地铁的车厢里大喊一声,然后抓拍被吵醒的乘客们瞬间的反应。错愕,迷惑,好奇,或者完全没有反应,人们的各种表情亮点很多。
地铁控
地铁控们自称“铁丝”。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铁丝,最起码的条件,本城的每条地铁线、每个地铁站,都应该熟悉并且标记“去过”吧?从这点上说,北京的地铁控是最幸福的,因为只要两块钱,他们就可以想坐哪条地铁线就坐哪条线,想去哪个站就去哪个站,两块钱穿越北京城,羡慕啊。
地铁“冲浪”
还记得《铁道游击队》吗,在铁路边长大的孩子,早早就练就了跳车的绝活。而在莫斯科,在地铁启动时跳上其尾部,像只蜥蜴一样贴在上面,跟着列车穿越隧道,这被称为“冲浪”,是年轻人的新玩法。这种事情,光是用想的就知道很刺激。
跳轨自杀
在纽约人的八百万种死法中,肯定包括跳轨自杀。仅今年2月20日到25日这6天内,纽约就发生了8宗地铁撞人死伤事件,其中,E线列车接连两天有人跳轨自杀:24日早上9点,一男子在切尔西的23街地铁站跳轨,撞上前往世贸中心的列车,当场身亡;25日凌晨五点半,皇后区地铁站内再次有人跳轨,万幸被救了下来。
住在地铁站里
一篇题为“巴黎地铁的尿味哲学”的文章说,巴黎地铁站里常年有流浪汉“居住”,各个角落也就成了公共厕所,使得尿味挥之不去。而在同样有流浪汉常年驻扎甚至有背包客搭帐篷的巴塞罗那地铁,没有尿味,有的是一股封闭塑料瓶的味道。不管是尿味还是塑料瓶味道,它们都是宽容、有人味儿的地铁。
地铁抢位攻略
这是日本网民整理出来的:看报纸、杂志的乘客多半是短距离移动的,看长篇小说或专业书籍的,就别指望了,肯定是长距离的;假如一个人不停瞄手表或者头顶的拉环,那就是说他准备下车了,赶紧的!还有一个大杀器:轻拍熟睡的人的肩膀,跟他说“到站了”,在对方吓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之后,取而代之。不过不建议使用。通勤大国果然是有经验啊。
地铁装逼指南
在百度的地铁吧,有人提了一个问题:第一次坐地铁,怎么装作经常坐的样子?有人回答说:怎么坐都行,就别坐地上。坐地铁难道还需要装逼指南吗?其实,遵循常识就好。有人说过,除了抽烟,你可以在巴黎地铁里做任何事。这些事里当然不包括吃东西、大声喧哗,还有,让香港人鄙视的——大小便。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