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
点赞
我们不做工具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那些“无用的部分”,才让人成为人
卢楠
“工具人”概念有两个维度:首先是事实上扮演工具,其次是自我感觉被当作工具并产生不适。前者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后者才是当下我们精神危机的来源。
2005年8月,深圳,一名工人站在巨大的盾构机前。(图/ 施平)
“一个人疼痛
最低4.9元/期购买杂志,畅读完整内容
本文来自《新周刊》第568期
我们不做工具人
2020.07.31
6
购买本期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哲学
内卷
工具人
考研
研究生
本文作者
卢楠
卢楠
编辑部 主任记者
MORE
评论
1
朱帅
1
工具人的定性与是否转换自己的思想密不可分
08-30 14:03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生活
知道自己快死了,他们便不再出门
18点赞·0评论
生活
编辑信箱
33点赞·0评论
文化
刘小东:上街画纽约
19点赞·0评论
文化
彭薇:艺术何须分男女丨原创
26点赞·0评论
文化
自得琴社:古琴在手,俯仰自得
20点赞·0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查看更多文章
新周刊杂志 No.568
上一篇
谨防物化,学会说不,拒绝扮演
文 | 史秀雄
下一篇
生而为人,需要一点意义
文 | 李屾淼
关于我们
杂志订阅
商务合作
公司公告
加入新周刊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许可证
粤ICP备161133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68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