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贴窗花!放鞭炮!”一直以为贴窗花和放鞭炮是分开的两个独立行为,现在才想清楚这是个因果关系。鞭炮把窗户震得咣咣乱晃,不贴上窗花玻璃肯定碎得稀里哗啦。我对面楼是个英国人,过年也贴窗花,图案是他们的国旗米字条,效果比我好。鞭炮这混蛋玩意的危害性无需赘言,噪音、污染、伤残……还浪费电!楼道声控灯就没合过眼。鞭炮发明人我找不到,不然会骂得他死不瞑目跟楼道声控灯一样合不上眼。还是恨,找火药发明人,但没法指名道姓骂,火药是合作研发集体智慧结晶,这群混蛋是古代道教徒。
火药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中国道教徒除了不烧人啥玩意都敢炼,猴子都塞进炉子里烧。丹药配方更是稀奇古怪,其中就有硫磺和硝石。按道家说法金石类的东西毒性很大,要“伏”一下杀杀毒,手法就是烧。《丹经·内伏硫磺法》说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于是一勺烩,把硫磺、硝石研成粉末放进加了炭的罐子里,再将罐子放进坑里,用皂角点燃……“呼喇”一声黑烟升腾,道教徒熏成包龙图,火药出现了。
道教徒的钻研精神薪火相传。后来他们发现,把火药塞进密闭的空间里点燃会爆炸。于是鞭炮这个混蛋“霹雷一声震天响,边耍流氓边登场”。《天工开物》言“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两神物相遇於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魂散惊而魄齑粉”。特么的何必这么费事,把方舟子和罗永浩塞一起,比火药火爆。
能够制造地动山摇的鞭炮是在宋朝出现的,之前是不包含火药的业余混蛋,叫“爆竹”。民俗学论证说“爆竹”的作用是驱邪。上古有种叫“魈”的邪物常年下山祸害人,它不怕火不怕光只怕火烧竹子的声响。怎么办?烧呗。噼里啪啦烧竹子,把魈吓得心惊肉跳,熊猫气得跺脚直跳。魈是什么?《抱朴子·登涉》说:“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其实就是猴子,跟人是亲戚关系。人最坏,穿上裤子就翻脸,放炮仗把亲戚吓出心脏病。赶亲戚的方法在唐朝是这样:点火,拖来一捆竹子烧,名曰“爆竿”。有钱人家会往竹子里加香料,没钱的放大米,赶走亲戚后吃竹筒饭。
按照现代心理学家解释:“放爆竹是心理宣泄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心理投射现象反映。动因是挑战自我挑战恐惧获得自我成长满足。”这很屌丝很阴暗的解释不敢苟同,我见过高富帅也喜欢放鞭炮,大明星袁弘在2003年“非典”时翻出一挂鞭炮要放,“等到春节再放不好吗?”不干!举着鞭炮喊:我非点,我非点。然后,来了四个穿白大褂的,把他架走了……个人觉得放爆竹是明目张胆地宣泄郁闷寻求心理平衡。跟屁一样平时不敢放,憋着难受,终于“新年到,贴窗花!放屁放鞭炮!”放屁是“背后的故事”,鞭炮的背后故事如何?
美国人波乃耶在《中国风土人民事物记》有一段详细叙述19世纪末中国爆竹制作过程。一开始这样说:“爆竹的纸筒是用土产草纸制成,外面包上好一些的纸张。一张9×30 英寸的草纸,可以制作 21枚 1.5英寸长,直径1/4英寸的爆竹。”看到这突然想到四大发明之一的太监蔡伦,你发明纸,为“鞭”炮助纣为孽把鞭崩没了,活该!
有趣的是生产混蛋,也就是混蛋之母的薪金待遇:“制作爆竹的工人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早6点工作到晚11点钟,每30名女工和10名男工,每日可制10万枚爆竹。男工每天挣7分钱,女工5分钱。学徒4年出师。”我推断其中有诺贝尔。每天7分钱的待遇让他怀恨在心,发达后报复社会设立“炸药奖”,奖金多少?莫言。再往下看就明白对面英国小子为什么窗户贴米字国旗了,我大中华早在19世纪就开始祸害他们了:“1897年一年中,从中国出口鞭炮267万余磅,发、往、美、国、和、英、国。”
之所以一字一顿号就是因为楼下开始放鞭炮了,一阵轰鸣过后以为能停一下,楼道的灯合眼了,谁料楼下汽车被它吓得鬼哭狼嚎。这综合视听享受让我彻底崩溃,隆重许下新年愿望:发明鞭炮的,鞭上长炮!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