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网友恶搞了一个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殡葬类App——“死了么”,其功能设计设想为:附近的坟、你可能认识的坟友、一键尽孝、上门火化、墓葬“双十一”、墓地抵押贷、江浙沪遗体包邮,火化过程独家直播、淘宝爆款骨灰盒免费送、骨灰配送全国包邮、消费次数满两次可享受家庭套餐优惠……亲,记得好评哦!
事实上,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2亿,按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岁计算,未来十年殡葬行业将出现高速增长。
民政部下属的中国殡葬业协会预测,2020年我国殡葬业消费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3年会超万亿。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预测,仅2017年中国殡葬市场的规模就有望达到993亿元。
坊间有一个说法:躺着都能挣钱的,除了色情业,就是墓地开发商。亚洲最大的殡葬“地产”公司、“内地殡葬第一股”福寿园每年创造着6亿多元的营收以及80%的高毛利神话,但其市场占有率也仅有1%,可见殡葬行业的发展“钱景”有多大。
专业人才与服务升级,自然成为明显的行业缺口。同时,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愿意干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且大部分是90后、95后。
2013年,网上晒出的一张“恐怖课程表”引起了人们对殡葬专业的关注。课程表包括:收尸、防腐整容、插花、烧骨、挽联写作、传染病……晒出这张课程表的微博博主,自称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的学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号称“中国殡葬行业的黄埔军校”。殡葬这个特殊又冷门的专业设于1995年,开创国内殡葬行业专业学习的先河。其开设过程非常艰难,从教材、师资、生源到设备器械,都是零状态。例如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现代殡葬职业教育创始人王夫子教授原来是搞哲学的,其他几位老师也都是从社会学、机械学等专业转型的。生源方面,学校承诺低学费、高就业率,从长沙民政学校选学生,动员他们从英语、电子、会计专业等转到殡仪系。他们要么是民政系统的子女,要么是贫困学子。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抱着一种懵懂与好奇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
21年来,殡仪学院从两个班扩展到六个班,共培养了六七千名学生。原先的现代殡仪专业也细分出四个方向,包括殡仪服务、殡葬设备、整容与陵园设计,专业教师有24位,为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澳大利亚的华人地区输送了大量殡葬专业人才。殡仪学院院长卢军就是其中一员,他是一名遗体火化高级技师。
事实上,这个“恐怖”专业的女学生一直比男生多,2015届的男女比例是3:7,2016届则是4:6。卢军说,女孩们比想象中大胆,做事细腻,她们多数从事殡仪主持、遗体整容等工作;而火化设备、陵园设计、防腐一类较“重口味”的岗位则比较吸引男同学。
这个专业的就业率高得离谱。据某人才招聘会负责人透露,某殡葬管理处推出的23个殡葬岗位,吸引了近500人报名,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七成。硕士生报名当殡仪服务员、大学生应聘搬尸驾驶员,已不是新鲜事。
而这个行业的薪酬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样高。一个应届毕业生在北上广的殡仪馆工作,月薪是3000元到5000元。当然,毕业后转行的也不在少数。毕竟从事这份工作,意味着得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可不是工资高一点就能解决的问题。
知乎用户冯磊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他这样形容入殓师的生活:“你要忍受旁人异样的眼光,部分家属无理由的咒骂甚至殴打。你可能不能去参加别人的婚礼、满月酒、寿宴;你可能不能去别人家拜年、做客甚至握手;你可能连称心的男/女朋友都找不到……”所以,学院老师不仅不阻止学生谈恋爱,还会当红娘帮忙牵线。在安排就业时,也尽量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往就业基地输送学生。
电影《入殓师》对殡葬行业的知识普及可谓功劳不浅。年轻人的就业初衷,从以往的“知识改变命运”渐渐变成兴趣爱好驱动。天涯论坛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95后女生说自己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同时,她认为这份工作可以减少一些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死人多好,不用担心被背后捅刀子——只要不诈尸”。
这个一直被诟病与质疑的神秘行业,由两条前后相连的产业链构成,前端是殡业,后端是葬业。卢军认为,在民政部门的管辖保障下,所谓“暴利”“死不起”都是伪命题,在民政局的基本保障服务和对困难群体的关注下,“暴利”“死不起”的原因是消费的攀比——产品从几百元至数十万价位不等,由需求驱动。也基于此,这个产业正在向服务、文化延伸,按卢军的说法是,“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
但作为行业观察者,卢军并不认为互联网可以在三五年内颠覆整个殡葬业。一方面,这个特殊的传统行业涉及民俗、文化、伦理等多个方面,接受新兴的互联网殡葬还需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相对于外国人,中国人的死亡危机意识不强,一般是“人去世之后才购买殡葬服务”,而互联网殡葬服务不如家附近的殡葬服务来得快——毕竟,谁没事会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死了么”?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