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汁多、馅大、肉鲜”,小笼包的中国标准让美国人Christopher St. Cavish百思不得其解:薄有多薄?汁含几多?馅有多大?
这个讲究科学精神的老外,拎着一台电子秤、一个卡尺、一把剪刀,与面皮、汤汁、肉馅较劲,绘制了一张别样视角的上海小笼包地图。
和老外眼中的复杂食物红烧肉不同,小笼包最平易近人。
Chris解释自己做的事情是“对小笼包构成通俗标准的数字化解释”。在体验了52家小笼包餐馆后,今年4月,Chris在上海黄河路的佳家汤包开了个party发布他的实验成果,一份图文并茂的《上海小笼包索引》。
目前为止,这份指南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分别卖出了约700份和100份,微信平台的相关文章阅读量达到了30万。
因为小笼包名声大噪之前,Chris先后在迈阿密、纽约和上海做了多年的厨师,后来他“弃勺从文”,写起了美食评论。这一项主观和个人化的工作,即使是再熟悉不过的食材,博大精深的中文词汇“汤汁鲜美”、“入口即化”等抽象描述也令他非常苦恼。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全新和客观的方式去解读食物,我知道食物的优劣好坏不能简单测量得出,但这个方法是有趣的。”Chris说,他决定梳理舌尖上的科学。
“我喜欢它们,但并不爱它们。”Chris所说的是他的实验对象——小笼包,“歪果仁”对食物喜欢和爱的区别可能也令中国吃货难以理解。在上海生活了10年的Chris说,之所以挑中小笼包,是因为在他眼中,“有别于红烧肉这种复杂的食物,小笼包是最平易近人的,有着小吃独有的亲切和平民。”
最初Chris 1分钟能测量1个小笼包,后来,4分钟内能解决6个。
Chris的研究方法是根据“皮薄、汁多、馅大”的中国标准收集四项基本数据:小笼包的重量、汤汁重量、馅料重量和皮的厚度。根据公式[(馅料重量F+汤汁重量Sp)/皮的厚度Sk]x100,最终计算出小笼包的“结构工艺”。
他的工作程序是:用电子秤获得单个小笼包的重量,然后用剪刀分解,再分别称汤和馅的重量,最后用数显卡尺测量皮的厚度。最初Chris 1分钟能测量1 个小笼包,后来,4分钟内能解决6个。
最终的划分标准,得12分及以上的餐馆样本为A类,6.75—12分为B类,低于6.75分的则是存在味精过量、包子面皮破损等问题的C类餐馆。
在Chris的结论中,《上海小笼包索引》所提及的餐馆,尊客来的小笼包以24.32分问鼎。它在面皮厚度上,以全上海最薄的0.72毫米再获一枚单项冠军。接下来,台北名厨(18.52分)、苏浙汇(17.96分)、鼎心地(16.42分)、乐新皇朝(15.63分)、多旺南翔小笼(14.18分)及鼎泰丰(13.86分),依次排开。
上海做小笼包的餐馆成百上千,Chris挑选的标准有三:专门做小笼包的、评价特别好的、知名度最高的。他会参考国内美食点评网站,搜索“小笼包”,根据好评排序,试吃了前20页的每一家店。
期间,在吃了15家餐馆后,Chris一度放弃,直到7个月后重新开始。“我还是不想半途而废。对于测量实验和索引的写作,我有好多想法。困难是,你有了一个想法就必须去完成和实现它,这很费时间。但我不想也不会放弃这么有用又好玩的体验。”
尽管他带着奇怪的工具去吃小笼包,却并没有引来围观。“大部分人其实不关心我在干啥,包括服务员,他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餐桌之间,看都不看我一眼。而客人享用各自的美食,也没时间理会。如果他们注意到了我,大概也只是在心里嘀咕‘这个外国人有些古怪’。”
Chris观察人们对小笼包的要求:“一类人赞成各部分的比例协调最重要,这和我的研究比较吻合。另一些人并不在乎皮的薄厚,只想要肉味重的包子馅。他们可能不会喜欢鼎泰丰,不是因为那的价格贵,而是它口味偏淡。他们应该会喜欢富春,那的猪肉馅味道浓郁。”
西方人的烹饪准则强调科学,食物制作过程规范,甚至动用天平、液体量杯获取定量的材料,而中国烹饪靠个人把握。Chris一直强调索引并不是他的个人标准。“上海小笼包的标准很多,我把它们综合起来,就是我所依据的标准。”
和小笼包的亲密接触,让这个来上海10年的美国人终于感到自己是“Part of Shanghai”。
发布索引后,Chris形容自己的生活变化是:“Nothing,nothing, nothing”。不过一个事实是,小笼包实验让他小有名气。“很多人知道了我的名字,也知道我对中国食物很感兴趣。因为这件事,我拥有了非常美妙的经历——我现在有了证据,可以和那些认为某个餐馆好吃的食客辩论。”
“还有一些人受启发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开始动手用食物做实验。他们的朋友觉得这种行为怪异且疯狂,但他们自己乐在其中。”Chris说。他在微信上和一个女孩聊天,对方正在研究鲜肉月饼。“我觉得她可能不会真正去写份报告或者索引,但我感受到了这么多人因为我的实验开始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很多中国人开始对传统食物兴趣大增,这让我感到愉悦和满足。”
“有个上班族,他的兄弟来上海玩,但他没空陪同,于是买了份我的小笼包索引,把它交给了兄弟,说‘照这个来一次上海的小笼包之旅吧’!”Chris大笑。
这让他充满成就感。“来了上海10年,做完这个实验后,我才感觉自己是‘Part of Shanghai’。我希望能在上海待下去,这座城市还有很多故事值得我去探索。”
Chris的食物实验不会就此停止,他透露了“蓄谋已久”的生煎包测量计划:“今年肯定会启动这个实验项目,我已经想好了要去拜访的餐馆名单了!”
他确定生煎包和小笼包的实验方法不会雷同。“人们所期待的生煎包,咬起来是脆脆的,但这个标准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去量化,我还在寻找。看起来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复杂,食物从嘴里发出的声音很难捕捉。”Chris甚至已经联系好了科学家们来讨论此事。
为了实验吃掉超过7公斤的Chris对小笼包还未生腻。“昨天的午饭还吃了小笼包呢!”不过,现在他把去小笼包餐馆的频率降到了两个星期一次。有时去到一家新的餐馆,还会有继续测量的冲动。
虽然用了各种复杂方法测量出精确数据,但说到底,Chris最喜欢的小笼包口味很简单——“纯鲜肉。”这三个中文字,他吐得字正腔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