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男女性别而言,网络隐匿身份的能力并不是绝对的。为了免受歧视和骚扰,女性的确可以用中立的名字出现,但是,她们的话语风格——有些人自己意识不到,有些即使意识到了也难以轻易改变——会暴露其性别身份。从文字的冗长度、断然性、礼貌性、是否使用下流词汇、是否经常用情绪符以及积极介入的程度等等,都不难判断出女性网民。
在网络论坛上,男性的帖子可能更长,他们更可能是话题的发起者和结束者,更可能把自己的意见说成是“事实”,使用粗鲁的语言(包括侮辱和开黄色玩笑),并且,一般而言,对其谈话对象采取敌视态度。相比之下,女性会发相对短的帖子,更可能为自己的论断提出理据,更经常道歉,对他人表示支持,一般而言,对谈话对象采取“团结”的态度。男性有时在合作性的交换当中也会采取敌视态度,女性在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常常会显得在团结他人,表明两性态度的不同完全是社会塑造而成。而且,有证据显示,在一个论坛中的少数派性别会朝多数派性别的方向调整自身:在男性主导的群体当中,女性会更具攻击性;反之,在女性主导的群体中,男性会减少攻击性。这一观察显示,如果使用者的比例发生改变,男女之间是有可能达成共享的对话规范的。
区别男女两性的网上行为的一个重要层面是礼貌。女性更可能表示赞赏和感谢,也经常表示歉意,遇到粗鲁的行为更为难过。她们更经常性地挑战破坏论坛规则的行为,在女性占绝对多数的论坛中执行更严格的发言规则,以保障和谐的对话环境。比较而言,男性对礼貌通常不大关注,他们施展明目张胆的行为,例如严厉的批评和侮辱,无视在线的行为规范,容忍甚至享受“拍砖”,更在意是否威胁到了自身的言论自由而不是保护他人的“面子”。
“中青论坛”前版主李方曾称“BBS是男的,博客是女的”,指出拍砖是男性成名的必要条件:“男的出名跟女的是很不一样的。男的,必须站在一块很大的空场上,在无法预知下一个对手和下一块板砖拍来的方向的情况下,他久经考验了,他成名了。你能想象吗,他每天守着个博客,跟往田字格里描大字似的,号称是在写博客,而且他居然成名了!要是真的这样也可以成名,而弃去BBS里的百炼成钢,我只能认为没天理了。”
知名博客木木批评李方对BBS的态度,说明了男女之间网上行为的差异:“与过去充满江湖血性、好战好骂的情况相比,现在的BBS平和了许多,实在了许多。在当前一些关于美食、时尚、情感的论坛……没有了为了出名的功利,没有了男人们的口水,也没有任何重大的政治话题,女孩子们通过论坛的方式,交流着自己的情感想法、生活细节……BBS真的变得可爱了起来。”
男性在网络社区中的主导地位,造成女性在网络传播中处于不利位置。在性别混合的论坛中,女性发帖的数量更少。同时,女性在帖子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很少坚持,即使坚持了,得到的回帖也有限,除了在以女性为主体的论坛中,她们无法控制讨论的话题及程序。传统的性别差异——从话语风格到行为模式——被复制到了网上,研究者早就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对在线交往的攻击性作出厌恶的反应,包括沉默不语和离开。所以,互联网并不是性别中立的。
与此同时,在可以隐匿性别的情况下很多女性选择暴露自己,展示带有性别符号的形象(包括色情),也消费包含性别陈见的网络内容。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传统的性别安排对女性是不利的,那么为什么女性还会采用新技术积极维持这种局面?
原因或许有多种:很多女性可能意识不到网络上的社会和商业安排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其他人可能认识到了,但发现局部的抵抗是徒劳无益的。第三种解释是:女性维持传统的性别安排是出于理性的自我考虑,即展开适合女性身份的行为可以带来性别的骄傲感、愉悦感和社会认同。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不会产生一个无视性别的环境,它为男性和女性都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它似乎不能够改变社会的性别陈见,也未能在两性之间、在一个基本的层面上重新分配权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上网,她们有望更多地控制网络内容及其传播,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一个均衡的、中立的环境。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