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利辉,大理国际影会策展人兼艺术总监。往返于昆明与大理之间,也是新大理人。)
会展经济成为城市竞争的新方式。在北上广人们会问“这个会展能赚多少钱?”在大理人们更多谈的是风花雪月。
大理国际影会就是这类“风花雪月”的事。国际影展已历五届,是大理的国际名片。据策展人兼艺术总监鲍利辉回忆,创办之初,主办方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大理州委、州政府就提出,要把大理国际影会办成继“五朵金花”后又一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
但毕竟业界还以是成交额来衡量一次影会的成功与否。2012年的大理影会成交量超过400万元人民币,据初步统计,本届影会成交量将达800万元人民币,将创中国影会成交新纪录,其中一幅法国摄影师的作品标价高达3万欧元。
大理国际影会要建立“三地”:第一要做摄影人的“胜地”,这里风光一流,且史上大理就是中外交流的胜地。第二要做收藏家的“福地”,推出“典藏影像中国”计划,推动中国影像收藏。本届已有海内外13家代表性画廊及顶级藏家参会。第三要做摄影人的“高地”,要做出专业性、标杆性。做好这个“三地”就成就“中国的阿尔勒”。这是鲍利辉对大理影会的愿景。
目前在中国举办的摄影节不下10个,光带有“国际”字样的摄影节就有5家,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大理国际影会。而大理国际影会是最有特色的一个,难怪国际第一影展法国的阿尔勒影展主席鱼得乐先生(Claude Hudelot)争着要当大理影会的总顾问。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平遥的“平民”和连州的“前卫”,大理影会更具国际特色。而本届大理国际影会更是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参展,其中不乏《国家地理》125周年图片展、曾创造“全球最贵照片”的美国著名摄影师斯泰肯的“经典原作60”原作展、捷克著名摄影师索德克摄影展等重量级的展览。除此之外,世界第四大图片社的SIPA图片展、南亚和中亚女摄影师作品专展等一大批展览都是借助大理影会首次登陆中国。
鲍利辉称,此次影会的专家团队堪称“梦幻组合”。多年来,大理影会通过邀请国际专家学者担任策划、评委,推动影展的专业化、多元化,以及评奖的国际化。大理国际影会已初步具备国际摄影博览会形态。
鲍利辉信心满满,下一步准备策划国际电影节。他的理由是,在西南小城是可以承载国际性活动的。欧洲许多电影节、艺术节就都在风光怡人的小镇上。王石曾建议,大理最适宜做国际博览之城。
大理5年换了三任书记,但都把国际影会放在对外宣传的第一位。回顾影会为何能成功时,鲍利辉坦言,是当地政府的包容:一是兼容并包,允许各种风格的作品;二是放给市场,实行专业化操作;三是不干涉,放手让团队做。文化的包容是潜在的重要因素。来自五湖四海摄影人带来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作品,你得接受得了、欣赏得了。当地宣传部门采取了包容的处理,放手让策展团队去筛选。“虽时有争执,但最后主管部门还是放手让我们定夺。”
影会虽是“风花雪月”的事,但鲍利辉更看重商家的反应。毕竟,政府给的钱不够支撑一个国际影展。“差价我们来补上。”想不到商家一致应和,“招商只花了一个礼拜。”因为作为一个地产太需要文化内涵了,尤其是在大理这么一个地方。艺术不与商业嫁接就走不长,地产商又需要文化艺术、需要国际化,所以一拍即合。
影会既然是一个文化品牌,就必须具备学术性、国际性、广泛性、参与性等要素。既要有“阳春白雪”也得有“下里巴人”。策展团队策划了每年一度的接地气的评选,如前年的“笑脸”主题,去年的“金婚”主题,今年的“发现”主题等等。
当然,最接地气的是百姓关心的实惠。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影会期间客栈收入增长了15%。国际影会这张国际脸就这样贴到了地方政府、商家和百姓身上,大家利益均沾。
爱大理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大理居民。鲍利辉自己在苍山半山腰一个叫“山水间”的地方置下一套大宅,“希望有一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喝洗澡水(山泉)。”鲍本人践行了“生活在别处”的理念。在昆明与大理之间切换着生活。影会既是大理的名片,也是鲍个人的名片。他与国际影会、与大理已难分离。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