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讲到了第一百零一夜。此前在1月4日节目改版介绍里,他说:“如果你很讨厌我们这个节目,我很抱歉地告诉你,我们还活着,如果你太喜欢我们,你放心,我跟你们海枯石烂,天荒地老。”
这档国内出版机构首创的视频读书节目不负他所望,从2015年6月15日第一季上线,共发布85集,有1亿多次播放;第二季从2016年1月1日开播,更新11集,已有2253.7万次播放。按土豆公布的数据,这档节目的观众是典型的“三高”人群——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文艺爱好者。
与一般的脱口秀节目不同,在这档时长约半小时的节目里,梁文道兀自在深夜北京的街头来回走动,他前方十米处,一个小型的摄制组跟着他步行的速度缓缓退后摄录。一件黑色斗篷、戴一顶黑色呢帽、一副黑色皮手套和黑色圆框眼镜,梁文道这个造型被一些网友评论为“死神”装。
在梁文道眼中,这样“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的节目形式,似乎才更符合节目“读书在人间”的设定。“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很习惯的城市热闹的一角,对比书中描述的非人的环境。我们会出现在公交站、地铁站、天桥、马路,所有你身边随时都会经过的地方。”不过,经常在北京街头呼吸雾霾或在七级大风里说书的体验,让他“有一种割肉喂鹰的菩萨感”。
《一千零一夜》的书单很丰富,几乎全是大部头。“道长希望能让经典不再束之高阁。”梁文道的读者和观众喜欢称呼他为“道长”,运营“看理想”微博、微信的小飞说,在讨论节目定位的时候,就咬定经典不放松。
对于书的选择,梁文道有自己的标准:“第一是我感兴趣的,第二是容易讲的。”但在小飞看来,“道长”选书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与时政弱相关,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道长”选讲了《拥抱战败》、《日本的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农历新年期间,他讲《乡土中国》、今年“文革”结束40周年,“道长”则选了阿城的故事;还有与“中国梦”相关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小飞说,每期节目结束,在后台都会有十几二十条留言想要购买该书。
讲经典,是这个节目的特色,也是难点。梁文道说:“任何一本经典都不是那么容易讲的。我要讲出它的精华、我感兴趣的知识点,同时还要顾及到观众的兴趣和文化背景。而我做这档节目获得的最大的喜悦就是找到这个平衡点。这种平衡可以从观众的反应里找到。有些观众的反应很有意思,会让你感觉很失败——这个节目从头到尾都不该做。举个例子,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评论:‘其实啊,读书(或文学)这件事,我们放心里就好了,把它讲出来干吗呢?’”
话虽如此,梁文道还是推出了一个“有人读书”活动,倡导网友上传自己或身边人读书的照片,把读书活动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读书了。我不那么认为。我仍然相信,这个时代,有人读书。”梁文道说。
那么,这档娓娓道来的节目会代替人阅读的过程吗?有网友问“道长”:如果在地铁里,有人拿着一本书在读,有人拿着一部iPad在看《一千零一夜》,这两者是否都算阅读?
“道长”否定这个问题:“看《一千零一夜》不算阅读。我希望我的节目不过是一座桥梁,最后还是希望观众能回到文字,回到对这些经典的阅读。”
作为国内出版机构首创的阅读视频节目,《一千零一夜》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的图书出版社,而是如“罗辑思维”的 App“得到”、“微读”,史航的“黑镜实验直播”等新媒体。小飞说:“现在只要3台佳能5DⅡ就能完成播出水准精良的作品。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传统的出版机构,而是拥有视觉新形式的节目。”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