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还是不回国,这在2010年以前,基本上不是一个问题。在削尖了脑袋往国外跑的中国优秀毕业生们看来,能出去看世界如此美好。
飘去美国是不少大学生的梦想,纽约和硅谷仿佛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新选择,《人民的名义》中,连身居要位的高育良书记听说女儿留在美国任教时,也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但在2010年以后,美国的光环被金融风暴吹散了,飘在硅谷的中国状元们,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飘生涯。
“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表明,海归集中在2010年后回国,占78.4%;2005—2009年回国的占15.6%;2000—2004年、2000年以前的分别占2.2%和3.8%。
中国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有一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来,留学生回国潮有几拨。最早是在清末民初,一大批欧美日留洋学生抱着救亡图存的理想回到中国,鲁迅为此还弃医从文。第二次海外回国潮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学业有成的高级知识分子抱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回到中国开发氢弹和原子弹,钱学森院士还在农业理论上有过创见。经过70年代的国门封闭,八九十年代优秀学子热衷投身欧美。他们的回心转意,要到2008年以后。第三次海归潮,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以后。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这时的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全球互联网创业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一圈又一圈的光环,像当年包裹曼哈顿和硅谷一样,包裹着外滩和中关村。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金融业一片萧条。这对留学生有多大影响?看看留学生回到中国都去了哪些行业吧。
在“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中,海归就业行业以金融业居首,占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从美国的投资经理混到中国的VC合伙人,从美国的贷款主管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与美国资本市场打交道是海归的优势,他们是带领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奔向纳斯达克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也改变着中国的职场环境,在金融圈、咨询圈和公关圈,每一个部门都会有一个Kevin。在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黑莓、大多数都在用诺基亚8810的年代,金融业海归把国外最有B格的黑莓全键盘手机带回北上广,黑莓俨然成为高级白领的代表。
与黑莓一同陨落的,还有高级海归们的光环。中国的大国企以及上市公司,再也不是海归们想进就能进,北上广同理。作为上个世纪的海归,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张宏江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曾经飘在硅谷的惠普实验室当主任研究员。1999年回国创办微软实验室时,也对当时北京的医疗状况很是担忧。早年他到硅谷挖角中国留学生回北京进入微软,苦口婆心却效果一般。2010年以后,他的这份挖人工作变得轻松了很多,每年同样去硅谷演讲,再也不用描述国内创业环境有多好,求职邮件看都看不过来。
在冰岛和希腊政府面临破产之后,硅谷的中国留学生们发现,再不回中关村,就连最后的创业机会都没有了。回国要趁早!好职位不等人,这是回国晚了的海归们的感慨!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7年4月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1978年的回国人数是248人,而到了2016年,变成43.25万人。近5年回国人数占70%。这组数据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接近一半(49.34%)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发展,期望行业为金融业(30.01%)、教育(9.88%)、文化(7.8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9%)。
伴随着留学生的回国潮,段子在流传:出国5年,归国5年,在北京工作5年后在北京五环也买不起一套房子。与其15年前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出国,不如15年前用出国的钱在北京买一套房。更为悲催的是,《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在税后月收入方面,被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5000—10000元区间,占46.9%,仅有26.4%的被调查者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国内学生”。
留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成了很多“飘二代”的疑问。
当北漂都在逃离北上广的时候,“飘二代”发现,还是北京更适合飘,于是,他们想,还是飘回国吧。
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是:经济资源丰富的地方,总能吸引来更高级的劳动力。既然中关村被VC砸中的几率已经比硅谷高,那就回中关村吧。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