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sir回来了。
10月18日晚,陈扬主持的大型直播新闻杂志节目《截击时事》在香港卫视正式播出。“陈sir读报”重出江湖,陈扬一改往日风格,不仅一身西装的正范儿,就连那口流利的粤语也变成了夹生的广式普通话。这一天的节目里,陈扬点评小悦悦事件:“跟以往任何事件都不一样的是,这个事件激起的除了义愤和批评以外,更多媒体和网民把剑锋指向了作为个体的每一个‘我’……只有愤怒改变不了任何现实。”
“老愤青”陈扬变得温和了?不,这正是他为新节目定下的基调“锐利、多元、善意”中最关键的一点——善意。“我不想表达怨气,怨气是生活的毒药,也是社会的毒药”,陈扬解释说,“愤怒是与正义感相关的,但愤怒也是有‘度’的,这个世界缺少的是和解精神,只有‘善意’才能达到和解的目的。”
从珠江之滨迁至维多利亚港,陈扬的伯乐是当年在太平山下读报的杨锦麟。今年6月,杨锦麟从凤凰卫视辞职,担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两个月后,陈扬的微博名就从“软橡皮泥”变成了“香港卫视陈扬”。
杨锦麟称自己当时“灵机一动”找到了陈扬:“就在花园酒店后面一个很普通的咖啡店,我和我的几位同仁和陈扬有一个不超过半小时的谈话,他就毅然决然跟着我从广州到了深圳,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在并不理想的技术条件下,推出了一档一个小时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也会有人感到忐忑:用这样一个普通话不标准、只是在珠三角有些名气的主持人,会不会不太合适?但杨锦麟的态度很坚决:“如果杨锦麟不进入凤凰卫视,不主持《有报天天读》,谁知道杨锦麟是谁?给愿意为新闻理想、为普罗大众说话的新人提供一个话语平台,这是我们的职责。”
起初陈扬对《截击时事》这样一档新闻节目也没底:“我这么一个糟糕的老头,普通话讲不好,广州话不合适,英语又很烂……别人能接受我吗?如果观众一开电视就跑掉了,该怎么办呢?”杨锦麟并不担心“广普话”的变化会失去陈扬风味:“他长期是用粤语表达他的观点,但我相信,一个资深的新闻人,无论他用什么语言表达,都一定会比原来更个性张扬和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杨锦麟眼中,加盟香港卫视是陈扬“一个老头创业的过程”,至少在生活层面上看来是如此:在香港卫视的深圳基地,陈扬独自租了间公寓,重新过上了“煮饭忘记放水”的生活。
“一个成熟的电视节目需要三个月的周期,我可以给他半年的时间。”自此,每天晚上7:30到8:30,陈扬准时出现在香港卫视的镜头前。杨锦麟说:“把这档节目放在黄金时间,我相信你们就知道对陈扬的期待值所在。我不是让他发挥余热余光,也不是让他单纯地发牢骚,我要让他代表他那一代人对中国前途命运和整个社会集体转型的点点滴滴发言,要给他一个说话的平台。”
两位老男人在香港双剑合璧,而今时今日的读报已不同于以往。“人们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拿着刀乱砍乱杀的人,但他绝对不是。他是一个很睿智,很有智慧的人。他不是一个愤青,他的愤怒是对的,我希望给他足够的空间,但不是兴之所至天马行空。陈扬是个非常老到的、非常有经验并且懂得拿捏和把握的新闻人,我对他从来不怀疑,他知道该怎么做。我跟他说,你有时候冒冒泡无所谓,出了事我担着。”
作为香港卫视改版一周年的重磅,《截击时事》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杨锦麟还将推出他投入巨大心血的《强疆梦》。这部全面回溯中国千年治疆史的26集电视纪录片,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20万字的剧本,积聚了将近60个人的摄影团组,组成了14个摄制组远赴新疆,两个月内完成了一大半的内容。杨锦麟认为,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国内的媒体不敢碰,国外的媒体胡说八道的题材”——这也正是香港卫视的优势所在。
是否想做第二个凤凰卫视?杨锦麟不敢这样想,也不愿这么做。“香港卫视大概没机会办百货公司,但是它可以有条件办品牌店和专卖店。刚开始也许会是被别人视之不顾的山寨版,但是久而久之,它会走出自己的特色。”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