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Unsplash
小店的人情味,在于当你走进咖啡店里,老板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便端上你要点的手冲耶加雪啡;在于你忙碌了一天去小酒吧消遣,坐在吧台前有一个能听你吐槽的酒保。街道与小店共生共荣。因为有这些小店,古老的街道和当代的都市人,都在不断焕发生机。△图/Unsplash
墨尔本卡尔顿区
这里能看到意大利的缩影
墨尔本是一座星巴克也开不下去的城市。二战后大批意大利移民涌入澳大利亚,带来了他们的意式浓缩咖啡和浓缩咖啡机,开创了澳大利亚的咖啡时代,也成就了墨尔本的“咖啡之都”名号。
与墨尔本市区北沿接壤的卡尔顿区是意大利移民聚居的街区。这里安静的老街两旁是维多利亚式的两层住宅,如今这些房子多数被改造成了餐厅,大多集中在著名的莱贡街。这条墨尔本人耳熟能详的街道,其中餐厅最密集的一段,南至维多利亚街,北抵埃尔金街,被称为“小意大利”。不管是深藏在小巷,还是隐匿在外观毫不起眼的废弃厂房,每个咖啡店都有自己的老主顾,很多顾客还有自己认定的咖啡师。△图/Unsplash
墨尔本咖啡馆的首要特点就是种类繁多的制作工艺。不拘泥于意式浓缩,在墨尔本的咖啡馆,人们可以尝到滴漏咖啡、冰滴咖啡、虹吸咖啡等。而一位职业咖啡师懂得如何调制出口味上佳的咖啡,这是跟厨师一样讲究的工作。
△图/Unsplash
很多咖啡馆更会根据不同咖啡豆的口感推荐特定的制作方式,比如Industry Beans咖啡馆,两周更换一次的菜单上罗列着适合黑咖啡、加奶咖啡、手冲咖啡的不同咖啡豆,让咖啡爱好者尽情体验。△来一杯澳洲馥芮白/pexels
位于布满涂鸦的小巷里的Krimper是“工业风”设计的代表,但它不是唯一。墨尔本的很多咖啡馆由旧仓库翻修而成,室内设计大多以高天花板、简洁通透、沉稳色调为特色。△Krimper咖啡馆/Broadsheet
墨尔本的咖啡文化体现了墨尔本人的生活状态。咖啡在墨尔本已经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天气晴好时,可以晒晒太阳,微风拂过道路两边的树,树叶沙沙作响。闭上眼,只闻到咖啡的浓香,听到的是属于这个城市的声响,这就是生活。
△图/concrete playground
东京代官山
东京最具“星味”的街区
日本东京的代官山几乎能满足所有少女对日本的幻想——它干净、舒适,就像《东京爱情故事》和《悠长假期》里的场景。至今还有人为了寻找日剧中男女主角坐过的一张咖啡桌而到此一游。△图/yahoo.co.jp
这里没有新宿、涩谷张灯结彩的广告牌,也没有银座表参道气势恢宏的建筑物,更不像秋叶原那样宅文化浓厚。初来此地你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代官山”这三个字在日本年轻人心中的分量,而当你开始了解“代官山风格”之后,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条小路,都反映了它独一无二的美学。
△图/ao-daikanyama代官山一带的店铺排列松散。漫无目的地走着,无需特意寻找,也会经过许多有特色的小店。它们装修考究,设计独特,出售杂货、古着、美妆用品、潮流服饰等。△代宫山的一家古着店/popbee
还有的小店藏在阁楼里或隐于地下室,有的甚至躲在建筑的一角,好像店主们都想把宝贝藏起来似的,只有内行人才找得到。这种低调而不喧闹的经营方式倒也符合代官山恬淡的气质。也许正因为代官山的小店地处“偏僻角落”,许多明星也愿意来这儿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悠哉地挑选时尚单品。还有不少日本艺人在代官山开店,这些都使代官山成为东京最具“星味”的街区。△图/buy.line.me
纽约曼哈顿SOHO区
纽约梦最初的模样
SOHO原本是纽约的老工业区,制造业衰退后闲置下来的许多厂房和仓库被一批艺术家改建成工作室和画廊,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于此。据说在这个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了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世界现代艺术史的大师级人物——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森柏格、贾斯珀·约翰斯等都是SOHO的第一代居民。△安迪·沃霍尔在SOHO/mdcdesignblog.wordpress.com
许多人对SOHO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因为它既没有上城区的摩登,也不像东村那样前卫。它有点破旧,马路上甚至能看到垃圾和污水。然而一旦融入了SOHO,就一定会被它吸引。△图/Unsplash
大方块状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狭窄的街道、墙上到处可见的涂鸦与海报、天上飘扬着的各种颜色与图案的商店幌子……在它粗糙表面的里头,包着一个充满创意的精彩世界。这些精美的细节与脏脏旧旧的独特建筑形成有趣的反差美。SOHO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小店。有专门售卖精品的二手店,有深受纽约人喜爱的Brunch餐厅,有大大小小的画廊,还有各具特色的独立买手店以及咖啡馆。走在SOHO区的几乎都是打扮入时的年轻人,餐厅和咖啡馆里的服务生个个都是小鲜肉。纽约最潮的买手店Opening Ceremony也在这里。△图/NYC Go
店里的品牌,从COMME des GARONS香水到Mansur Gavriel爆款水桶包,从J.W. Anderson到Calvin Klein的基本款内衣,应有尽有。还有Opening Ceremony自有品牌和其他十几个品牌,产品包括艺术家的合作系列帽衫球鞋与蛇皮袋。△Opening Ceremony店内/The New York Times
Julian是来纽约读书的学生,他被这座城市所吸引,毕业后留在纽约工作。他说:“只要在SOHO的街道走上10分钟,你就会爱上曼哈顿。”Julian认为,这些小店为人们提供了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社区”,成为一种独特的、既具有私人性又具有公共性的空间。△图/Unsplash
Julian用“适宜步行的城市”(Walkable City)来形容SOHO,因为步行是感受这个街区最好的方式。△图/Unsplash
更难得的是尽管SOHO名声在外,游客却只占这里的一小部分,每天走在街上的还是本地人居多。有人甚至每个星期都要来,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每天都有新鲜事儿。购物只是逛SOHO的其中一项选择,享受一顿慢节奏的早午餐,感受街区无处不在的创意与设计,也能让你在这里度过充满意义的一天。
△图/Unsplash
清迈宁曼路
在咖啡产区喝本土咖啡
走在清迈大学附近,当你看到一座三层的玻璃房,门口有一只巨大的背着香奈儿包包的黑猫时,就知道宁曼路到了。
△图/Estica
这是一片由纵横交错的小巷组成的艺术街区,也是清迈潮流跟时尚的集中地。与其他城市所不同的是,清迈不仅有着多元化的独立咖啡馆,其北部山区还自产咖啡豆。
近些年泰国北部兴起咖啡种植园,许多咖啡店纷纷使用本土的咖啡豆。经得起挑剔的味道和空间,使宁曼路成为清迈的“网红店”集中地。
宁曼路的咖啡馆大部分都提供自主烘焙本地豆。这里的早午餐和花式咖啡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吸引着宁曼路上的游客,大约15元人民币就能喝到一杯拿铁或摩卡。门前摆了一辆很上镜又适合凹造型的白色小摩托的就是Graph Café。△Graph Café/Pinterest
这家咖啡店从2014年专心做冷萃咖啡,每四个月换一次咖啡豆。坚持选本地烘焙的豆子体现了清迈咖啡馆的态度和对本土咖啡豆的信心。△图/Facabook
Ponganes Coffee Roasters里既没有Wi-Fi也没有空调,风格朴素到能用“简陋”形容。它成为清迈城中的网红咖啡店,靠的全是咖啡本身。这里既有本地农民种植的豆子,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精选品种。△Ponganes Coffee Roasters/eggsontoast
清迈神级咖啡馆Ristr8to也是很多人的打卡点,这里聚集了许多热爱咖啡的年轻潮人。明星级咖啡馆引发了聚集效应,这条街上的咖啡馆和特色小店越来越多,整个街区都热闹起来。△图/Ristr8to
除了社交网络上的明星店,这里还有许多流动咖啡摊位,这些小摊大多是为本地人服务的。在这里点的咖啡,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大多是加了大量糖和炼乳的本地人口味。这在一众精致的精品咖啡口味里,反而是一个特别的选择。△图/Ristr8to
巴黎玛黑区
度过一个最地道的法式假期
要探访老巴黎的模样,玛黑区(Le Marais)绝对是不可错过的街区。这里有“最巴黎”的一切。玛黑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西起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向东延伸至巴士底广场。巴黎经历过几次重建,玛黑区都恰好没有在重建范围内,因此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巴黎风貌。
△图/keewego
这里博物馆与美术馆林立,有许多独立书店和特色咖啡馆,有让人称奇的街头艺术,也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复古店、买手店、设计师品牌店……△图/Crockett & Jones
玛黑区大概也是对街头艺术最宽容的街区。这里的街角,只要有空白处,都能看到充满创意的涂鸦。随处可见的彩虹标志也暗示着它是巴黎最大的同性恋区。
△图/Unsplash
在徐志摩眼中,“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馆,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在玛黑区超级网红店Merci & Cafe旁边,二手书咖啡店(Used Book Café)似乎更可爱一些。这里满屋子堆满了有些年纪的旧书,菜单却只有一份——还是手写在唯一的小黑板上。△Used Book Café/Pinterest
除了二手书咖啡馆,这里还有酒窖书店(La Belle Hortense)。古色古香的吧台陈列着种类繁多的葡萄酒。大厅尽头是一间小阅览室和一间观赏室。在法国人眼里,也许酒精与书籍才更搭。
△La Belle Hortense/Time Out
只有置身玛黑区,才会懂得海明威说的那句话:“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待过,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到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新周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