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稻盛和夫患了肺癌,退居二线,皈依佛门,放空自己,写出他的第一本书《敬天爱人》。这样的缘起,让这本书有了独特的“纯粹的气息”。稻盛坚信:“不论在企业经营方面还是在人生中,只要心怀纯粹的愿望并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稻盛的脉搏
稻盛和夫的每一本书都是心血著作,唯有从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才可能触摸到稻盛和夫鲜活的脉搏。
他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特定的缘起。查出癌症并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心里所想的仅仅是要把自己经营还没有被认可的东西,交还给这个世界。稻盛和夫从创业之初,就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在他年轻时边干边记录而成的。他发现,最能把人生和经营说明白的,就是“敬天爱人”——合乎道理即为“敬天”,以仁慈之心关爱众人就是“爱人”。
为什么一个简单纯粹的“敬天爱人”,在稻盛和夫那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而更系统、更前卫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模式,却往往把公司带进死胡同?为什么稻盛和夫此“一”俱足,而其他万不如“一”呢?“敬天爱人”到底是个人的修为,还是一个公司(集团)经营所需要贯彻的一种根本性思维方式?这些可以引发我们对许多问题的反思。
急功近利荒芜了人们的心田。三聚氰胺、有毒食品、黑砖窑、黑煤窑、过劳死等等,都成了“爱物”的方便法门。“爱物”超越一切,把中国公司拽到了危险的边缘。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放开来吃呢?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一边在干着伤天害理事的公司,一边却在到处标榜他们堪称华美的经营理念。这是个概念高度泡沫化的浮躁年代。没有根的庄稼不长苗。
早晨先生
一个27岁小伙子,受到上司莫名的排挤和打压,生命的价值受到了考验。他愤然决定辞职。比他父亲还大5岁的前上司青山政次和6个工友也主动辞职跟他一起去创业。稻盛说,我没钱。青山说,我去给你找。于是,资金有了,人有了,1959年,京瓷公司创立了。8条好汉立下血书:“为了全员的幸福,为世人、为社会,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加油!”
每个伙伴都是主人。大家异口同声,要让稻盛的技术闻名于世。万一新公司时运不佳,大家宁愿出去做零工也要让稻盛的技术得以发展,贡献社会。这份心与心的连接,让京瓷公司人心心相印。
稻盛和夫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研发,跑出去拉单,精心制造。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休息过,而无论多晚睡,早起又必须与大家一起做早课。他由此得到一个雅号:“早晨先生”。
创始班底的人心没得说。可新员工呢?创始人都这么没白没黑地干,他们也要跟着。可是他们更为关心的是现在的收入,未来的保障。勒紧裤腰带饿肚皮,他们还没有这份觉悟!1960年加入公司的10名高中生,到第二年已经渐渐可以独当一面了,不安分的心也开始跳动了。他们联名写信提保障要求,否则就辞职。稻盛和夫一开始拒绝了他们。他自己还顾不上照顾家呢!他自己还不知道过几年会怎么样,怎会去保障这些不知道艰苦奋斗的人?!
谈不拢。双方各不相让。苦口婆心与他们谈了三天三夜,最后干脆给了他们一把刀,说自己也有剖腹的准备。如果他做企业有私心,他们就一刀把他杀了,要不然他们就决斗!最后靠人格魅力把他们降服了。这些员工从开始为老板干,变成了为自己干。工作更加努力了。
最容易动摇与最可靠的是人心
如果到此为止,一切皆大欢喜,或许我们今天也就无从知道稻盛和夫与他的雇员的那一场决斗了,更无法目睹稻盛和夫创造的一个个经营奇迹。稻盛和夫可贵的地方在于,他对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反省。难道员工提的要求不合理?难道他们关心他们的未来有错了?难道他们来到工厂就要毫无怨言地去加班、加班、加班?难道他们内心的压力,就不该有个地方宣泄?!
说服了员工,但是却没有说服稻盛和夫自己。回到作为人的基本伦理上来考虑,他感觉到了这些闹事员工是多么的理直气壮!而他稻盛和夫,这个京瓷制陶的经营者,却是那样的不近情理!
他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始料未及的傻事!在此之前他只想到要把自己的技术发明实现出来,要争一口气。对公司的未来,也只想到“只要忘我地工作,吃饭问题总能解决吧!”经营者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员工还有什么未来?!现在你与他们同甘共苦就行了,未来呢?经营者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要给员工描绘出未来的大画面!人们不只需要现实的物质激励,还需要未来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员工的心都是肉长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世界并不就是严厉的呵斥与没完没了的工作。作为刚刚出校门的孩子,他们需要点拨,更需要人的关爱,他们需要你花心思去做心与心的连接。在经营中最可靠的到底是什么?这个他长期思考没有结果的问题,经过这次风波,他彻底明白了:“如果说最容易动摇,最难把握的是人心,那么一旦相互信赖,心心相连,最坚牢、最可靠的还是人心。”
人们为什么要办公司?稻盛郑重其事地把这样一句话写在纸上,大声朗读,这句话成了京瓷公司的经营理念:“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什么是“敬天爱人”?
“敬天爱人”,原本是鹿儿岛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西乡隆盛的名言。在公司草创时期,第一任社长宫木男也对稻盛和夫郑重地说:“稻盛君,你的同乡有这句名言,可以作为京瓷公司的座右铭。”
按稻盛和夫的解释,合乎道理即为“敬天”,以仁慈之心关爱众人就是“爱人”。合乎道理就是如其所是,实事求是,在于知常,归于常,很有点庄子“至人用心若镜”的意味。关爱他人,也就是建立心与心的连接,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连接模式。由人与人连接模式形成的场域,又反过来决定了其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创造性和工作效率。
稻盛和夫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例独行的人。他的这一套东西,并非标新立异,也不是随意否定常识,更不是居高临下,根本否定现存的思维方式。他只不过是如其所是地看人看事。
常识有两类,道的常识与术的常识。道的常识,是那些符合人类社会基本伦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正邪善恶,是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从孩童时期就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与我们休戚相关。稻盛和夫认为商业存在的根本,就是能够为买家带来最终利益,带来的利益越大,商业就越能持续。故此,他恪守利他的经营准则。在道的常识层面,他不是怪人,他不会去否定常识。
而恰恰是他恪守常识,却显得他特立独行。在日本商界,稻盛和夫一直是一个异类。因为这个社会飘逸着太多的约定俗成,人们很容易掉在里面。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构成一个个事物的物理层面,构成事物繁复的表象,这是属于器具的常识,属于术的常识。术的常识是注定可以被超越的。不超越不足以成事。
“敬天爱人”在稻盛和夫那里,绝对不是一个说法,而是一个渗透到每一个员工血液中的根本性思维方式,一种脉搏的跳动,一种一以贯之的干法。
“敬天爱人”深厚的土壤在中国
2009年3月,稻盛和夫的新书《人为什么活着》出版,我应邀写序:“人生的格局”。2009年6月9日下午,稻盛和夫约见了我。他一上来就直奔主题:“你为什么那样给我写序?你是不是可以做咨询?”
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在一家集团公司做副总裁10多年,我们老板特别看重两个日本企业家盛田昭夫与稻盛和夫。我手头还有老板送我的铃木康雄写的《稻盛和夫》,这本书中文版在1996年出版。稻盛哲学中有两个点特别吸引我。第一个是“敬天爱人”和带着爱去工作,汶川地震和毒牛奶危机让这个观点特别炫目。第二个是他的“现场有神灵”和“答案永远在现场”,中国企业人对他的管理精髓有着深深共鸣。那天晤面,稻盛和夫看上去比较兴奋。后来我的新著《答案永远在现场》出版时,请他写序,他慨然应允。后来从他秘书那里知道,这是他迄今为止第一次为一个中国管理学者的专著写序。
当天晚上,稻盛和夫在清华大学演讲。在互动环节,有一个学员站起来提问:“你在这里大谈京瓷公司,而美国公司Google、微软等一大批新兴公司在崛起。我们应该去学日本公司还是去学美国公司?”这个问题让全场一愣。大家一起看着稻盛和夫。
他沉静地说:如果学习商业模式,学习一些现代管理的工具和术,你尽可以去学习美国公司。如果想学习经营之道,还要到中国国学里去找答案。
那个学员接着问:中国国学?200多年了,中国国学在那里,可是中国人受尽了列强的欺负。我看不出中国国学怎么能帮到中国公司。
稻盛和夫答:在日本,许多人不信中国国学。我坚信。
稻盛和夫的回答,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现场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稻盛和夫非常鲜明地强调,稻盛哲学的根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我深以为然。
老娘的生活哲学
“敬天爱人”,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熏习的基本伦理,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当时,我们山东农村农民很穷。我们家里六个孩子,大哥比我大16岁。父亲为了熬个身份,到供销社当店员,工资很低。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全都落在了老娘的肩上。我们村同样有两个孩子的,老大初中也不能上了,要回家帮着娘干活。生产队里那些野男人会欺负小脚女人。可是我老娘不怕。我大哥1961年考进了南开大学,大姐1963年考进了鞍山钢铁学院。老娘说,我头拱地也要让我的孩子去上学。记得我老娘常说的几句话,与稻盛和夫的话如出一辙。
老娘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她大字不认识一个,也就正好没有什么东东可以拘束她,让她能够如其所是地看事看人。不提前为自己设限,要亲身经历过,才可以有说法。许多事就是这样,看上去不可能,看上去困难重重,可是一旦你置身其中去经历,一些看上去无解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说穿了,人们常常在自己吓唬自己。老娘明白这个事,可谓明白了大道。
老娘常说:“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朴素的话语,老娘是在教我们不欺心,关爱和敬重人。后来我才意识到,这是老娘与人连接的形态,她也在教我们恪守人与人之间心与心连接的基本模式。老娘一个小脚女人,白天跟“野男人”们一起推车爬坡过河,晚上还要多干一份活。对人人都尊敬。记得小时候在街坊领居中,我们家辈分最小,见了跟我差不多的人,都要喊叔叔阿姨。后来才意识到,那是老娘见人先矮一分,先把人敬起来。老娘在村里人缘特别好。她走的那天,村里500多人给她送葬。那些一起干过活的还活着的老哥老弟都来了。
老娘还说:“哪有那么多顺心事儿,你自己把它们拨拉明白了,头拱地做好就是了。”老娘的这话的深刻性,经历愈多,体会愈深。她一个小脚女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从来不埋怨,把我们一个个带得身心都健康。我一直想不明白,老娘从哪里来的那么多能量。学习了稻盛哲学以后,我发现老娘的意识与稻盛和夫可以直接相通。稻盛和夫认为,人的能量都在他的激情中,割开他的血管流出来的都是激情的血液。激情源于对理想目标的追求,源于你发自内心的大爱。当你以积极阳光的心处人处事,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并且干出不一样的成就来。
中国公司的问题是太“爱物”
当然,在稻盛和夫那里,敬天爱人的原理要比我老娘所能体悟和呈现的宽广得多。两家世界级500强公司在手,稻盛和夫梳理的就超出了个人层面。
“敬天爱人”这种根本性思维,在中国的古典哲学经典里处处可见:“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易经》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尤其是“天人合一”、“顺天应人”、“生生不息”、“时行时止”、“通变致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敬天爱人”也是一脉相承。由《易经》派生出的风水堪舆学,更以生生不息的场域为研究对象,已被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所实证。
“敬天爱人”,被稻盛和夫具体化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爱的次第”与中国古典哲学如出一辙。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只有当你能够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不然的话,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维系下去的。翻译成现代语言,“亲亲”为爱自己和家人,“仁民”为爱公司的员工与协作商的员工,“爱物”则指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以及相应的规模。
现在中国公司的问题,就是“爱物”超越一切,把中国企业拽到了危险的边缘。中国许多公司的“爱物”,偏重于“规模”这个末端,而对公司之产品和服务品质这个“物”,反倒没有痴迷的爱。由此就带来了为规模无所不用其极的各种术,甚至不惜违法!对公司内部的员工与协作商的员工,就谈不上爱了。他们只是划出一定的费用,买到了员工与协作商的劳动。殊不知,那只是员工潜能极其微小的一个部分。真正创造力绝不在那里面。
稻盛和夫一个日本人,在实修中体会到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些核心价值,他洞悉了场域的智慧这个密码,找到了“敬天爱人”这个“一”,就一以贯之把它呈现出来,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奇迹。或许因为他太没有背景了,一无所有,只能如其所是地看待事物,只能重视心灵上的纽带。看来,苦厄与困境,从来都是白白光顾你。让它随风飘过那是你的事,让它在抱怨中给你加倍的捆绑那更是活该。
“敬天爱人”应该回归中国了。重新唤醒国人的“敬天爱人”意识刻不容缓。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