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说过,脊柱胸骨和肋巴条如同上天精心编织的筐,装载着人体重要的脏器,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肋间肌肉有伸展扩张和收缩功能,适应心肺的呼吸、搏动功能。人体的十二对肋骨,从脊柱分出,前七对附着在胸骨,第八、九、十对肋骨依次附着在其上的肋骨,最后两对肋骨没有附着点,在腹腔呈游离状态,被称为浮肋,俗称软肋。
腹部没有肋骨保护,因为腹腔内的脏器相比胸腔不是很重要。击打腹部可能伤及胃肠,不会致命,也不会达到快速使人丧失战斗力的目的。所以在实战中,打肚子和打屁股一样没有意义。软肋位于胸腔和腹腔的结合部,它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为了保护右侧的肝和左侧的脾,以及背后的肾脏;其次是满足脏腑功能需要。正常人在肋骨边缘外都不应当触及肝和脾,但肝和脾在代偿、失代偿的状态下容易出现肿大,就会出现鱼死网破的结果:不是肋骨开裂崩断,就是脏器被压迫,出现坏死。
在实战格斗中,一般攻击头面和胸腔。出于本能,人会用双手和双臂保护头面、前胸,而暴露两侧的软肋。胸腔肋骨固定,抗击打能力强;软肋肋骨不固定,抗击打能力就差。攻击软肋,一则剧烈疼痛可以通过肋间神经直达脊髓和大脑,造成巨大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使对手丧失战斗意志;再则震荡波及肝、脾、肾脏,轻的会产生剧痛,重的会造成脏器破裂,危及生命。无论古今还是中外,“软肋”一词多用来形容身体和心理的弱点。
研究、了解人体,有的人目的是比凶斗狠、置人于死地,中医则是想替天行道,治病救人。中医发现人身上这两对游离的肋骨有特殊的属性和利用价值。通俗地说,打击它们会造成人身伤害,但是适当地刺激其端头,比如说点按、针刺和艾灸,可以影响、刺激内在脏腑的功能。
中医把胸腔比喻成宫殿,五脏在其中各司其职:心是君主之官,内藏神明;肺是相傅之官,主治节;肝是将军之官,出谋虑;肾是作强之官,出技巧。而脾有两个功能:一是“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主后天意识,辅佐先天本神,保证圆满周到;二是“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吸收储存营养,化生后天气血。
五脏深居宫闱,想刺激、影响到它们没有门径是不行的。中医发现,人身上有这样的敏感点和传播途径,就是腧穴和经络。第十一对肋骨的游离端头,叫章门穴。它有三个身份:首先是足厥阴肝经的第十三个穴,对肝脏的疏泄、藏血功能有影响。肝经从足大趾沿腿内侧上行,经腹股沟环绕外生殖器官,入小腹潜行,在这里冒头。刺激章门上能影响肝脏,下能影响内外生殖器。其次,它是脾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脏器体表投影所在,从人身左侧章门穴直刺下去,能触及脾脏。章门穴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人体的吸收、储存营养,以及后天意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受制于神权和臣权,君命没有内阁的联署盖章是无效的。章门的命名即源于此。脾代表后天意识,会对先天本能提出谏议,比如啬精节欲、持满御神。所以人吸收太多营养、过度肥胖或后天意识太强、活得太刻意的话,可以通过泄章门气血来减肥、放松。吸收功能不好、极度消瘦的人,或后天意识不强、没有自我约束的人,则可以通过补益章门气血,恢复增强意识。最后,章门穴是藏会穴,也就是五脏经气汇聚之地。中医有八会穴,出自《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藏会季胁。”季胁、季肋都是章门穴的别名。也就是说,刺激章门穴,最终能影响五脏功能,无论是过亢还是过分低迷。
第十二对肋骨很短,它的游离端前面摸不到,就在侧面几乎在腋中线的位置,这个穴位叫京门,是胆经的第二十五个穴。它能影响胆功能,特别是胆汁的储存和分泌。有胆囊疾病的人会感到两胁憋胀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针刺和按压相关穴位能缓解症状。另外,京门穴是肾的募穴,刺激它可以影响肾的功能。艾灸、按压京门可补益肾气,针刺京门可清泻肾实证(无论寒热),比如可以促进肾结石化解和排出。有叉腰习惯的人大多有肾虚或类似问题。
©2021 neweek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内容归属广东新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以商业目的使用网站内容需获许可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