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圻有一张让观众再熟悉不过的“配角脸”:他是《梅兰芳》里英雄迟暮的十三燕,是《麦田》里不苟言笑的城主,是《建国大业》里气场十足的李宗仁。更早以前,他是《黄土地》里寻找民歌的八路军,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猴”那常年在外的父亲,是《天地英雄》里妖气冲天的土匪头子……其实,他还是《武林外传》里郭芙蓉她爹:六扇门的精神领袖郭巨侠。
和濮存昕、李雪健一样,王学圻最早出身空政话剧团,1993年就拿下了中国戏剧的最高荣誉梅花奖。他也曾当过导演,1996年以杨丽萍为拍摄对象的《太阳鸟》获得了蒙特利尔电影展评委会大奖。然而,他最在乎的属于演员荣誉的那座奖杯,却直到63岁才捧到手:2009年,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让他拿下了金鸡奖和金马奖“双料”最佳男配角。
刚刚上映的贺岁影片《十月围城》里,王学圻的名字第一次从云集的大腕中突围而出,排在了演员表的第一位。对于演了28年戏的他来说,这样的成名来得有点晚,但是还好,王学圻说:“没有过炫耀的年龄,也没有过自得和恣意的年龄,我这一辈子好像都在奋斗,因为我什么都没拿到过——我们这代人,把荣誉看得比命重。”
“李玉堂这件事情办得很蠢”
《十月围城》上映时,王学圻还在横店拍摄吴宇森导演的新戏《剑雨江湖》,饰演大反派“转轮王”,这一次他要挑战大量的武打场面。对于曾经当过兵的王学圻来说,这并不算是难事,他笑称自己“身手不凡”,更多心思花在琢磨这个反面角色的复杂人性:“不管怎么说,这个人是为了追求正常人的生活而存在的,这是合理的,至于手段也好,做法也好,那都再另说了。”
“李玉堂方方面面都很精明,但对革命很幼稚,这件事情办得很蠢。”对于在《十月围城》中扮演的商人,王学圻也有自己那一套“人性复杂”的分析,“他60岁以前在内地,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家破人亡,被迫到了香港东山再起,成为当时的首富,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精明强干的人物;但是‘人无完人’,他在对待革命上又比较幼稚,他一直认为‘我出钱我不露人,我就没有参加革命’,但是最后他弄明白了——原来第一次出钱为革命,就已经是革命了。他就这样一步步被逼上梁山,似乎被逼着走上了革命之路,从他暗中资助革命到明目张胆地站出来组织革命,这个过程写得很有意思。”
革命到底是什么?戏外的王学圻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李玉堂只是《十月围城》中的一条线索,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什么“革命者”,但是为了革命,他一掷千金,牺牲了朋友与亲人,王学圻说:“我们的革命成功,不仅有我们知道的这些轰轰烈烈的烈士,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他们为革命仅仅做了那么一点儿事,那也不能忘记他们,他们也是革命中的一分子。这一点我觉得很感动,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叫革命,不知道这个行为能够上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他们只知道自己打的是坏人,保护的是好人,所以他们就那么潇洒地去做了,那么大义凛然去了,那么理直气壮去做了。”
《十月围城》的结尾,李玉堂抱着死去的儿子失声痛哭。王学圻有点遗憾:“原来设计的结局,还有一部分戏,是李玉堂坐在那里写烈士的阵亡书,这个人突然就老了,一看就是受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打击。他在内地家破人亡的时候都没有感觉到这样的老态龙钟,还能东山再起,可是这一次,他失去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宝贝。”
“做演员,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2003年,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主演是赵薇和姜文,在当时并非轰动之作,却是王学圻日后屡屡提起的一部作品。土匪头子子安,梳着满头的小辫,还有一双妖气十足的蓝色眼睛,这是王学圻第一次演反派,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障碍:“因为以前没有演过这样的人物,从造型到性格都是崭新的,而且觉得是不能接受的。我演了一辈子正面人物,突然要演那么一个不靠谱的人,别人会怎么想啊?学校里的同学会怎么看待我的儿子?我家楼下存车的那个老太太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我?”在此之前,王学圻的角色个个都是“根正苗红”: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团长、政委、市长、首长……然而却是这个“不体面”的角色,让他完成了演艺生涯的转型,给他带来了“很多原来没有的机遇”。
《梅兰芳》公映之后,和王学圻在《天地英雄》中颇多对手戏的姜文特意给他发了短信:“哥,有型!演得好!”直至那时,王学圻对于十三燕这个角色还是心中没底:“全国巡回宣传和观众见面的时候,我都还没去看片,因为我不敢看。章子怡对我说:‘学圻你放心吧,这个角色你拿捏得非常好。’黎明对我说:‘王老师,我告诉你吧,我觉得那个角色不是你演的。’陈凯歌也说:‘学圻,这个角色你确实是光芒四射。’”直到最后,快要上新戏了,王学圻才一个人“偷偷摸摸”去了电影院,看完后的感受却是一连串的疑问:“怎么就完了呢?怎么就没有了?怎么这个角色没什么东西啊!”
“十三燕”先后捧回了金鸡奖和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王学圻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冠以“老戏骨”和“黄金配角”的称谓,他把这比作荆轲刺秦——“主角也好,配角也好,总算有成绩了,那么结果就是一样的。演员这个行当,就跟荆轲刺秦似的,荆轲是一个小人物,而秦始皇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物,秦始皇的伟大是他奋斗了一辈子得来的,而荆轲呢?只此一举动,两人同样名流千古。”
不愠不火地演了二十几年,他身上也渐渐有了些阿Q精神:“从前很多人觉得我脸熟,那时候常常遇到出租车司机说:‘你叫什么来着?你太熟了,你叫什么来着?’我说:‘我就不告诉你我叫什么了,还是以后演个好的角色让你记住吧。’原来我还在想是不是我名字起错了,是不是这个‘圻’字别人不认识?现在看来不是。”
“做演员,首先要耐得住寂寞。”王学圻不是没有过寂寞,“舞台上的失落感,那是另外一种难受,我会跟自己说我还有一个奋斗的目标。”
“落下一个好的名声不容易”
“记得演《黄土地》的时候,演老头那个老演员,是我们中途换掉的,我想他会后悔一辈子。因为他的艺术观念过不来,当年陈凯歌对他说:‘我们的审美是要穿上服装去体验生活。’他说:‘不用,我们演员就是穿上就行。’后来让他晒晒太阳,晒黑一点,他说:‘不用,我们演员就是抹完底色就行。’后来才换了谭老师来演,谭老师特别奇怪,他是演歌剧的,演了一辈子大地主,用他的话是‘我以前穿的全都是绫罗绸缎,没想到演这个戏我穿得破破烂烂’,他在床头上,把自己的脸弄得那么黑,把自己的牙也弄得那么黑……后来他死的时候,把《黄土地》的剧照当成了自己的遗像,他演了一辈子大地主,只演了这么一个好角色。”
这段经历让王学圻明白,对于演员来说,体验生活永远是最重要的:“作为演员,要想办法让自己吃苦,吃苦不是为别的,实际上是增加自己的阅历,对自己有好处。你经历过,和别人没有经历多,你对角色的领悟,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物状态,自然和别人就会不一样。”
25年前,刚大学毕业的陈凯歌对王学圻说:“咱们这帮人是什么样的人呢?真正让你去享受,去住在高级宾馆里,顶多一礼拜,一礼拜以后你就烦了。”25年后,王学圻把这种状态总结为“自找”——“自己跟自己找,还真是这样的,就得到苦地方,骂着喊着说着,把这事儿干了。这一辈子注定就是这样的命,在家待上一个礼拜你就烦了,一平稳你就烦了,因为习惯了。”
“现在,我更认清我半斤八两,这个行当干了一辈子了,我不会一下子糊涂的,我不会得了两个奖就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饭了。”习惯作为演员的王学圻,老来成名后却更加小心翼翼,“既然落下一个好的名声不容易,那我就会尽可能维护自己的这点成绩,我不能把这个好的名字没留几天就让大伙儿把我淡忘了,或者大伙儿就对我失望了,我还是尽可能想把它留得长一点。”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