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年?
对大多数人而言,四十岁或许可以作为中年的最大公约数。
四十岁的我们,自认为人生经验不少,但屡屡被健身房、美容院、购物节收割;我们不想随大流,却在消费迷宫里一次次“陷”入潮流;我们渴望开明,却在升学率的挤压中变得内心逼仄。我们对青春逝去怀有不甘,对功成名就仍有向往,对家庭琐事感到疲惫。我们温饱不愁,但大部分收入来自朝九晚五的付出——踮起脚尖,却跨不过霓虹灯与月亮的距离。
本该“四十不惑”,我们却在日咖夜酒、清醒与微醺的交替中,细数着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中年本该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却因我们内心的忧虑和自我怀疑而蒙上了阴影。
当年轻人用“多巴胺穿搭”“小城市旅行”逃离内耗、彰显自我,越过山丘的我们,同样可以学着自我疏通。毕竟岁月和生活的双重镂刻也是馈赠,让我们的内心不停改变。“沧海桑田,有的地方已经变硬了,有的地方却柔软了。”(汪国真《仓促地到了中年》)
当我们抖落一身的庸常标签,或许会在某一个瞬间收获抵达彼岸的豁然——人到中年的种种心结,不过是来自我们想要过得更好,并且相信,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所以,在下一次问自己“就这样吗”时,不如说一句“就这样吧”。“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
四十不“获”,是为了获得更多。用“舍”来“得”,何尝不是一种中年智慧。
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