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是形声兼会意字,发音近乎鬼,含义是心中有鬼,就是内心有负面、阴暗的精神、情感、情绪。鬼者,归也,指引导人走向死亡的信息和能量。
愧首先是亏心,想了或做了与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违背的事,反思以后感觉亏欠,也就是与完美标准有差距。这类人一般家教很严,父母对子女的温情较少,外界强加的标准与孩子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以至于孩子常常出现亏欠心理。这是外因。从内因来讲,亏心就是心亏,中医认为心包气血不足的人容易羞愧,表现为胆小、害羞、紧张、脸红、心跳、手心出汗、不敢直视或对视。矫正愧,一要降低父母的要求和自我要求的标准,父母不应强迫孩子完成自己的未竞心愿;二要补益心血、心气。虽说劳心者治人,但是劳心者大多活得不快乐。
其次,愧是自卑,经常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自觉惭愧甚至自惭形秽。自卑是对人的全面否定,无论做什么事都觉得自己不行。自卑源于攀比、竞争,多数自卑的人起初是受到父母、老师、同学长期有意无意地讥讽、挖苦和贬低,伤害心气,进而产生对自身的怀疑和否定。
自卑的人有示弱和逞强两种极端表现。示弱的人总是表现出畏缩、后退,甚至自暴自弃,同时又渴望被帮助、关爱。如果外部生存环境好,尚能慢慢自我调整,恢复正常;反之,极易经不起挫折、打击,走向自绝。逞强的人,试图从竞争中取胜,向别人证明自己,再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达到自我认同的目的。这种通过外求来解决内患的方法,往往是缘木求鱼,最终把自己搞得很累,始终看别人脸色生活,很难自得其乐。
人的精神状态有积极、好动、向上、进取、乐观阳性的一面,也有消极、沉沦、安静、畏缩、悲观阴性的一面。阴阳平衡、相辅相成、交替出现,这是常态。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阳性的精神出现在白天,阴性的精神出现在夜晚。也有阴阳颠倒的,白天睡觉,晚上工作,但即便是阴阳颠倒,阴阳还是平衡的,交替更迭。中医把阳性的精神状态称为“神”,把阴性的精神状态称为“魂”和“魄”。
请注意魂和魄两个字,它们都带有一个“鬼”,鬼与神相对,一阴一阳。鬼者归也,所谓“视死如归”;鬼也代表人之将死、已死的状态。魂魄的一半是鬼,喻指人在睡眠中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所以道家称睡眠为小死、假死,其实生死本是交替出现的,不得小死,也难得大活;经常不死,只能不活。
所以如果阳性的精神亢奋过头,搞得人激动、兴奋,最终失眠,到了次日白天接着工作、亢奋,这就是阴虚阳亢、阴阳失衡。长期失眠,会导致阴性的精神以睡眠之外的另一个面目出现,因为阴阳总要平衡—— 那就是清醒时的负面精神、情绪和行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恐惧不安、懊悔、愧疚、自责、自残甚至自杀。
早期的惩戒教育是让人产生羞耻感,进而发展为愧疚感,疚是心病日久后产生的自责和负罪感。愧久了,就会出现疚。也就是说,病人从开始的亏欠、自卑的虚症,转向责备、谴责、伤害自己的实症。群居生活形成江湖社会,为了统治的需要,就产生了无数说教,让人变成驯服的工具。说教有两种形式:要么先让你感到自己有缺点、错误,需要忏悔、改正,实在找不出问题,就搞出个“原罪”,让人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要么把自己或自己信奉的某种说教搞得极其神秘、高大庄严,让受众产生卑微、低下甚至忍不住要下跪的感觉。
很多人中了招,在削足适履、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压抑、削弱心气,最终崩溃。临床经验证明,抑郁症病人不是因为事情而内疚,而是感觉内疚因此找个事情做由头。今天心理医生喋喋不休地劝解了病人的一个内疚理由,明天病人又会找到另一件事情来内疚。所以,解除心病、补益心气是治疗愧疚的根本。
天下地上,唯我独尊。这并不是专属于某位先哲圣人的专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自尊。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