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业似乎正演变成一场全民运动,如同一次次围绕机会与资本的集体狂欢。然而,有多少次欢呼,就有多少次默哀。有纳斯达克的钟声,就有创业板块的哭声。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业热潮下,你看到的、听到的,和你看不到的、听不到的一样多。一个看似人人都可以创业的时代,《26岁亿万富翁创业日记曝光》和《创业的三十种死法》的点击量或许不相上下。创业是一场怎样的游戏?
吴晓波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向N多个企业家发问:创业是一场怎样的游戏?难道不是一场适者生存的搏命游戏?得到答案之前,他将创业同爱情做了比较:一场伟大的爱情,并不需要一个美满的结局为注脚,有时候甚至还相反。但企业家创业,却从未这么幸运。创业之路上,似乎只有赢,并且持续地赢,才能被记取和传送,才能算作不死和不输。
这股凛然决绝的创业激情点燃过太多创业者,以至于他们从立愿“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创业,能给你带来一种不可思议的生命诱惑,也能给你带来一万种不可名状的死法。
创业,想赢之前,先问问自己,能输得起吗?
1.不忌唇亡齿寒的养兔场之死
你看过一本叫《海底沉舟》的书吗?书里有个养兔场,处于半驯养半野生的状态。那里食物供应充足,因为人类定期留下兔食。那儿可以算是兔子天堂,只是养兔人目的是要设下陷阱,偶尔享用兔子大餐。生还的兔子从来不提这个陷阱,也不愿谈到它们被杀的同伴。它们有条不成文规定,就是要假装那个陷阱并不存在,而它们死去的同类也并未存在过。
这是劳伦斯·布洛克在《八百万种死法》中的经典语录,它同样适用于商业逻辑下的创业环境。那些死过的、新生的、假装从未存在过的“创业兔子”,你们最知道八百万种死法的滋味。但不忌唇亡齿寒,谁知道前方何时还会再冒出一个养兔场呢?
2.一个无理想主义者之死
那篇流传甚广的《创业的三十种死法》中,“缺乏理想”成了创业致死的罪魁祸首。有野心、有抱负,无理想、无情操,成了一些创业企业半路夭折的先天病灶。
作者靳海涛亦是一位企业家、经济师,从多年实战经验得出结论: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当资金来敲门时,千万先醒醒,不要上演一出无理想主义者之死。
3.一个理想主义泛滥者的自杀
只抱饭碗不顾理想不行,只讲理想、玩情怀更不行。
如今创业路上,有钱的比不过假装有钱的,没理想的玩不过理想主义泛滥的。做企业,没有情怀可怕,只有情怀更可怕。
太多创业者过度强调理想。理想主义泛滥,容易沦为理想主义贩卖,而不顾商业逻辑,一味进行理想主义者的自白,等同于慢性自杀。
4.欲速则不达之死
李嘉诚创业于1950年,大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同辈人大半凋零,只有“和黄”事业绵延壮大,在被问及常青之道时,这位华人首富说:“我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
吴晓波的发问,在李嘉诚这里悟出了答案:创业是一场总可以被量化的智力游戏,也是与自己的欲望进行搏斗的精神游戏。但归根到底,创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警惕欲速则不达之死。
5.拿来主义之死
太多所谓新兴的创业模式,都能在国外市场找到它的前世,或原生模式。中国人的翻墙技术好,复制能力强,学习技能高,去趟硅谷回来,就能开好几家创业公司。常常只是各种技能万事具备,只欠一个idea东风。无论你是Airbnb、Uber,还是Buzzfeed、Handybook,转身一变脸都会有个中国版。
打通海外的拿来主义,成了一类创业者的安身秘籍。可安身未必能立命,一来要克服水土不服之死,二来要抵御创新能力衰竭之死。
6.闭门造车之死
有把手臂伸出去一把抓的,也有关在会议室拍脑瓜的。
这些人压根不会去搜索类似“最值得抄袭的17种国外创业模式”,而是歪在会议室的沙发上,或是围在CBD的咖啡馆里,一升冰水侃一天,恨不得硅谷那些项目都看不上,相信自己能赢在终点线上。
最后说,要投资餐饮业。多大的盘子?“老家,凑了2万块,兄弟的餐馆。”
7.高调务虚之死
太多打了鸡血的创业者,在只有“一角”的时候,非要自我致幻或高调宣布:是冰山一角。
用话语权占领市场关注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把“一角idea”提前曝光后,打造冰山的务实之务跟不上,早晚要触礁甚至沉船。搞不好,正是因为自己声音太大,快马加鞭兑现创业诺言时,一抬头,撞上的冰山,竟是默不作声的竞争对手先行一步建好的。——低调、务实,是创业逃生的基本法则之一。
8.为上市而上市,丧钟为谁而鸣?
据说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业主,都个个想去纳斯达克敲钟了,何况创业热潮中,这些热血沸腾的创业扩张者。
对一些企业家来说,去纳斯达克敲上那一声的荣耀,就像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凝重情结。而等着倒计时听到那钟声的快感,要高于在商业规则下,积累时间、循序渐进经营完善一家企业的实际过程。上市不再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创业之路,而成了为上市而上市的包装、作秀之道。
钟声为谁而鸣?连义乌的经营主都接连遭遇纳斯达克原始股骗局了,各位就别骗自己了。
9.家族式管理或团队内讧之死
很多创业者是家族企业,甚至夫唱妇随,至少财务大权要由一个户口本上的人来掌管。看似安全,长远危险。决策如何公平透明,权利责任能否服众,都是一个有远见的创业者不得不慎重考虑的。
家族树要慎建,非血亲团队的创业公司中,合伙人与核心骨干的价值观、世界观、金钱观是否匹配,也极为关键。人的格局,决定着企业的格局。三观不搭,投资再多,也别一起伸手。否则内讧之死,早晚之事。
10.自我感动之死
也许创业真的会有八百万种死法,不在游戏规则里,不在商业逻辑里,不在清晰开阔的格局里,随时都有可能脱轨。不过,回到开头的问题:谁说创业不能是一种体验呢?I see.I come. I conquer?Who cares?
“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或许我能够忘记所有的哀伤。我已倦于微笑,我已疲于奔命,美好时光已成过去。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谈恋爱,但是我知道他们之间一定有爱。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依旧出自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送给那些自我感动过的创业者。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