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耗时三年在云南乡村修建了一个小型公共建筑——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作为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的获得者,他的获奖感言既表达了他的建筑信念,也概括了一个“小建筑”修建者的世界观:“我们尊重每个场地所具有的现实因素和人的习俗;我们想象未来的使用者在空间里的生活和情感;我们保留建筑工人在建造中的劳动痕迹,哪怕它是因错误而带来的不完美;我们试图呈现建筑本身应有的逻辑,尽量不去扭曲和强加;我们试图还原材料自身的本质,而本质就是美德。所以我们让房间成为房间,让光线成为光线,让窗户成为窗户,让过梁成为过梁,让石头成为石头。”
大建筑是为了纪念和吓唬人,小建筑是为了生活
小建筑是建筑师在他们大展拳脚之前的操练,也是建筑大师试验、深化自己建筑理念的重要途径。王澍在宁波鄞州公园内做了五散房,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积累了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上的经验。安藤忠雄的早期作品住吉长屋占地仅34平方米,这座清水混凝土建筑成为他的成名作。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专注于建造花园和住宅,他的作品多数是在他本人的监督下完成施工全过程的,有时设计就在现场进行,比如,加高一面墙以达到他想要的视觉效果。所以,他说,“我的建筑有自传色彩”。妹岛和世将一个七个立方体组成的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插入布鲁克林狭促暗淡的街区。尽管妹岛本人也觉得打破土地面积的局限是困难的事情,但是通过长方体组合的方案终于实现了有序而宽敞的空间。
建筑师张永和说大学建筑教育让他明白,大建筑(宫殿、庙宇之类)是为了纪念(加吓唬人),小建筑为了生活。小建筑背后还依存和培育着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东京大学都市保全系统特任研究员傅舒兰说:“假设使用小建筑的人无法理解它的美感,或者并不想有这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存在。建筑最后还是因为人对空间的使用和体验才产生意义。”
日本是小建筑集中地,既有土地资源有限、土地私有制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拥有小空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傅舒兰说,像妹岛和世这样的日本建筑师对现代小建筑探索,是有着日本传统建筑遗存的。传统的日本民居,日文叫町屋,充分体现对空间利用的考虑,比如,一般都采用楼梯与抽屉式储物柜结合的设计,充分利用楼梯下的小空间;和式住宅内通用空间的设定和与之相伴的生活习惯都直接影响并形成了空间多样性利用的传统。同样一个房间,摆上桌子是餐厅,铺上被褥便是卧室,但如此集约的空间反而外在表现出干净、简练的风格,这其中就包含了细致入微的材料搭配和空间组织的能力。
中国的小型公共建筑除了小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就是售楼处了。
小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也可以承载大的社会意义。因为它的可操作性、对土地的小规模需求,往往更容易适应城市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比如,纽约公共图书馆的85个分馆,体量都不太大,但隔几个街区就有一个,很方便地满足了社区居民阅读和公共活动的需求。
受制于中国的土地所有制,不仅私宅设计很少,小型公共建筑在国内也不是太多,现在的公共建筑项目一般都是巨大规模的,小型公共建筑除了小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就是售楼处了。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建设的现状:在权力和资本的统领下,崇拜符号化的大建筑,热衷追随潮流和建筑大师。
建筑师很少有机会可以挑选项目,所以面对每次项目中所碰到的不同机会,只能去积极地寻找创作的空间,去实现一些理想,去推动下一个进步。这是开放建筑事务所的李虎的体会。之前,李虎曾经是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 的合伙人。主持过万科中心、当代MoMA、成都来福士等大型商业项目、城市综合体。他说,作为美国公司的合伙人,由于设计费用以及时间的原因,没有机会去参与类似歌华营地这样规模和类型的项目。现在独立出来,有了更多自由度去接手类似的项目。秦皇岛歌华营地是公益性的青少年营地体验中心,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开放建筑事务所的另一位合伙人黄文菁说,营地在西方已经是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了,它能有效地补充日常学校教育的不足。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它应对了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
中国小型公共建筑的投资方包括市政部门,比如,绿化工程中小商业设施、茶室、球场旁边的卫生间。阿克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庄慎说,做政府的项目总是有很多规定的制约、规范。相对来说,民间的私宅建造让建筑师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现在的民间小资本相对也多了起来,比如,不少人开始租个村子里的房子,花个十几万改造。苏州陆巷古镇上的双栖斋就是民间资本,屋主张弘对庄慎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一开始设想的是有一个室内空间,在施工时,庄慎在现场改了图纸,保留原先长在这里十多年的两棵树,将这个56平方米的猪圈做成一个开放式的空间,花费不到5万元,可以喝茶、纳凉,样子有点像天井。两周之后,他给屋主张弘看照片,对方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庄慎说:“这就是你的房子。”事实上,因为与业主的彼此信任——他们之间多是朋友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在合作之初便有一种默契,建筑师的自我发挥并未造成双方的困扰。
小建筑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体使用者的意义
小建筑相对的自由度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被完成。2700平方米的秦皇岛歌华营地得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黄文菁说,压缩的设计、施工计划意味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犹豫、比较,设计方案必须最短时间内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细节构造准确并切实可行,材料选择一定要满足供货周期。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需要很好地把控出图的顺序和时间,既保证施工进度,又给设计争取最大化的时间。李虎之前丰富的大型实施项目的经验,给了他很好的准备,他对设计的苛求和对可操作性的敏锐感觉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当然,这样的建造速度也要求团队、设计院、甲方、施工队、顾问各方的紧密配合。
营地的平面布局非常紧凑,在2700平方米内容纳了剧场、大型活动空间、大师工作室、DIY空间、咖啡厅、书吧、小型多媒体厅、VIP室等。让小型公共建筑的每一寸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其中小剧场的舞台区域后两层6米高的折叠门(墙)可以单独或一起打开。这两层门关闭的时候,小剧场是一个正常的能承载高质量演出的剧场;打开外层的竹门时,内层白色的门(墙)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屏幕,放映露天电影;两层门(墙)都打开时,室外庭院就被纳入了剧场空间,演出可以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或者室外庭院成为一个大型的观众席。
修建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的建筑师华黎认为,小建筑不只是用来满足建筑师个人想法的,相对于大建筑,小建筑的优点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体使用者的意义,让建筑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居住者的需求。比如,在立面上开窗户,不仅是为了满足外部审美,而且是从房间内部看,关注居住于其中的人的感受:空气、景色、光线。所以在设计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时,专门做了1:25的模型,用来研究空间效果和光感。
华黎只拒绝一种建筑:场所意义不明确的建筑,场所意义是必须考虑到人在里面做什么,因为建筑的功能性来自对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关注。比如,为小学生修建的教室,窗台的位置到什么高度?是让他们在课余能够抬头便看到外面的景色,还是为了让他们不分心,将窗台的位置设计得略高。
小建筑的营造秘诀:与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工匠合作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一开始是一个U型的建筑,后来才改成由若干小型建筑构成的建筑聚落。华黎认为相对于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修建在云南腾冲界头乡新庄村的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与田野、村庄和谐相融,他希望建造一个根植于当地的建筑,使用当地的材料、匠人、建造方式。当时新庄村最容易取得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材料是木材,华黎和他的同事便决定做木结构建筑,但是木结构有一个局限性,就是不适合做大跨度的建筑。所以,选择小体量建筑也有技术方面的合理性。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在2010年年底完工,2012年,华黎回到村里时,当地的工匠告诉他,造价已经翻了一倍了。这两年之间与这个小村子相关的变化还包括:腾冲有了飞机场,不必像以前那样从昆明飞保山机场然后再搭车到腾冲;从腾冲到新庄村之间的公路被拓宽了,路上花的时间便更少了。村庄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得更频繁了,传统的木材越来越昂贵。华黎说,2008年开工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木结构,但是到现在就不一定了,说不定混凝土更具适用性;传统不是简单地怀旧,也在不断变化,小建筑是基于当时当地的情况,是当地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换而言之,便是取用相对经济便宜的方式和材料。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的工程完全由当地的工匠来完成,也基本遵循了符合当地现实的建造方式。到了农忙,工匠要停工回家干农活。乡村停电停水,或者资金不够,也都要停工,工程断断续续做了有一年半的时间。在验收过程中,也有遇到要返工的。在做屋顶防水时就出现了问题,用于防水的锌皮屋顶因为拼缝没有与水流的方向平行而造成漏水,得扒掉重做。实际上,做这样一个既传统又非传统的小建筑,无论是当地的工匠还是建筑师都有盲区,得拿出各自擅长的部分,放在一起研究、比较、实践。
同样与工匠合作建造小建筑的建筑师庄慎的经验是,如果做大型的项目,必须画很专业的施工图纸,让结构专业、排水专业人士来参与完善图纸。但是做小建筑,与民间工匠合作,就有完全不同的方式。工匠懂怎样砌砖、做木结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庄慎为江苏黎里项目做了模型,也画CAD图纸,但更多时候是让工匠直接看一些图片,或者干脆就只告诉他们需要一个效果。比如,用老砖砌一道围墙,只需告诉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肌理,了解一下他们有几种勾缝传统做法,然后在其中选一种。这种合作方式通常不是十分精准,但是最后总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在做黎里项目的天窗时,庄慎只是告诉工匠需要开四十个天窗,但是没有详细告诉他们怎么开,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可以做得很到位。工匠没有当代的建筑意识,但是有自己的建造经验。庄慎的感受是,手艺高超的工匠是小建筑营造中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