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爱那些去过太多次,却依然不知道能说点啥、写点啥的城市,譬如伊斯坦布尔和罗马;也青睐那种短短一两天就能在瞠目结舌中听闻好多故事的小镇,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特柳赖德(Telluride)。
这座人口仅2300人的小镇,三面被诸多4000米左右的高峰环绕,仅留西面的科罗拉多145州道一个出口。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世界尽头的小镇,注定埋藏了很多翻不出大山的秘境故事。Telluride即“碲”,可事实上,镇上以及周边山区从未探明过该种化学元素。1875年这里发现金矿后,响应“西部大开发”国策的淘金者们在周围山区又发现了锌、铁、铅、铜、银、铀等珍贵矿材的丰富蕴藏。据信居里夫人在1898年宣布发现钋和镭之前,曾花时间到特柳赖德附近购买研究用的铀矿石。
以瑞典和芬兰移民为主的大批矿工,被工作机会吸引,来到这个海拔2667米的隐秘盆地。在美国建国102周年那天(1878年7月4日),城镇成立,名为“哥伦比亚”。盆地中的Tomboy矿业迅速成为北美最富裕的出产基地。
嬉皮年代的享乐者和随之而来的开发商,取代了离去的矿工,成为山区新主人。
我们在深夜驶抵群山环抱中的山林小屋度假村(Mountain Lodge at Telluride),看不到有商业和居民活动迹象的灯火,也听不到与啤酒或音乐相关的喧闹。这或许又是一个除节庆和滑雪时节外,其他时候万籁俱寂的北美奢华小镇?特征就是有着动辄千万美元的名流豪宅,每晚住宿费一千美元起步。
缆车不停歇地在头顶驶过。虽说矿山开发也用得着大量的缆车和索道设备,但特柳赖德的矿业早在1978年就全面停工,转型为冬季来滑雪、夏季玩山地自行车的运动胜地。嬉皮年代的享乐者和随之而来的开发商,取代了离去的矿工,成为山区新主人。
第二天一早,在度假村大堂碰到任职于当地旅游部门的汤姆,才知道头顶上那些缆车竟是城镇的免费交通系统,从早上7点运营到凌晨24点。这是整个北美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免费的城镇缆车交通系统。而我们所处的度假村,并非特柳赖德镇,只是通往城镇另一部分“山村”(Mountain Village)的停车场以及镇政府所在地。
在特柳赖德土生土长的汤姆,要带我在超过800公顷的群山间滑上一整天。他随身还背着一个电台,“作为小镇里为数不多的兼职消防员,一有火情我就得随时离开,不过碰上谁感个冒就打救护电话的事,那就别人去忙了”。
滑雪者携着装备,与通勤者一道,乘坐高频次的快速缆车,从特柳赖德镇或我居住的“山村停车场”,前往海拔2908米的山村或3211米的圣索菲亚索道站(St.Sophia),开始驰骋。所不同的是,通勤者可以自由进出这些缆车站,他们就在1987年落成的山村工作、生活;滑雪者们得购买一百多美元一天的雪卡,才能离开站点、踏上雪板,继续乘坐索道,前往更高处,接着滑向群山、密林、站点,以及民宅或酒店前的街道。
特柳赖德部分滑雪区域的最高索道点,已近3900米,且留有属于中级水平的蓝道,给没那么高手的发烧友们享受。用几小时适应海拔稍低的蓝道后,可以挑战最高海拔的黑道。挑战之前,得先补充一点能量。最高那段索道前有一家Alpino Vino餐厅,由来自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大区波罗米尔(Bormir)的名厨主理。除了能做出意美风格结合的香肠三明治外,主厨还强调,“你正在身处3647米,这个北美海拔最高的餐厅享用午餐”。
即便是同样陡峭的黑道和双黑道,相较北美其他知名雪场,特柳赖德这个雪场赋予雪客足够平缓的缓冲空间,继而满足视觉享受:滑过可以看见旧时采矿点的山峦、超大规模的名人豪宅、惬意小镇,直至终于来到真正的特柳赖德。
著名强盗布屈·卡西迪曾在这儿初现身手,纳博科夫则在这里开始撰写《洛丽塔》。
镇上不只缆车系统免费,名为“飞鹅”(Galloping Goose)的公交系统也是免费的,不仅以地面交通方式接驳缆车所及的各个站点,还有一条往西通向33英里外的诺伍德(Norwood)的免费线路。法院旁边有一辆停在铁轨上的大型车辆,前半身是卡车车头,后半截是公交车身。1929年经济大萧条前,“飞鹅”曾是连接矿区与科罗拉多西南部中心城市杜兰戈(Durango)的轨道交通系统。萧条过后,山区再也没了铁路。
曾有人在论坛上发问:哪里有全美最长的没有红绿灯的道路?答案正是特柳赖德。从城镇尽头到山外,这里曾有长达64英里的免交通灯道路,直至几年前,550号国道横亘而来,将其所保持的纪录大幅缩减至35英里。
城镇仅12街区长、8街区宽。从缆车站走3分钟就来到镇法院,再往东转,有当地最古老的剧院(矿工当然不是剧院顾客)、1895年火灾后翻新的新谢里丹(New Sheridan)酒店(全球最早用上非照明用途交流电的幸运儿),以及成为民宅的某银行旧址。1889年的某天,著名强盗布屈·卡西迪曾在这儿初现身手,洗劫了圣米格尔河谷银行的24000美元。“那在当年可是一笔超级巨款,巨大到这家银行再也没能翻身。”纽约出身的阿什利介绍道,“布屈来自犹他州,最初把摩门教牧场主的好几批良种马偷赶到这座山城,高价卖给矿主,尝到了甜头。本想着回去重操旧业,却起了搞新生意的念头,劝说同行的另外两个小伙伴留下。当时镇上有三座紧挨着的银行,他们在对面客栈蹲守数日,选准这家只有一个保安的银行,迅速得手,顺着唯一一条公路,扬长而去。后来的故事,人们都熟悉了,布屈遇上了日舞小子(Sundance kid),成了著名双盗,也有了罗伯特·雷德福那部《虎豹小霸王》和以后的圣丹斯电影节。”大萧条到来后,镇上再没了银行,直至40年后才重新进驻。
阿什利爱死了特柳赖德,他愿意每天醒来就这么看着雪山发呆。他把我们领到被劫银行的隔壁。“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里。比如热爱来西部采集蝴蝶样本的纳博科夫,他就在这栋房子里开始撰写那本名著《洛丽塔》,却不知什么原因,烦死了我们这儿,搬到俄勒冈州阿什兰后,才最终写完。”
再往东,有三家印着绿十字、写着21岁以下禁入的“药店”,他们出售直接包裹着抽的大麻,以及用大麻制成的蛋糕、棒棒糖、果酱等周边产品。在科罗拉多这个于2012年11月成为全美第一个大麻合法化的州,这些“药店”算得上是与麦当劳、汉堡王和赛百味相当的常见景观。州内原先有10万人使用医用大麻,大麻合法化后,有65万人成为“娱乐性大麻”使用者。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报道,赴科州的每一万名游客中就有163人因吸食大麻进了医院。作为第一作者的住院医师霍华德·金表示:“大多数外地游客来科罗拉多是为了探访亲友或经商,但他们最后进了急诊室,因为他们决定尝试一下大麻。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大麻的副作用毫无准备。”
这个仅有2300人的小镇,竟然有三个影展、两个音乐节,很多大片在这里首映。
在最古老的那家谢里丹剧院,阿什利参加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等奥奖大片的全球首映礼。这座仅有2300人的小镇,却是电影首映礼常常选择的地方,所举行的首映礼数量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
这么多佳片争先在此亮相,得益于有钱有势的特柳赖德电影节(Telluride Film Festival)。它在每年9月的美国劳动节周末举办,接棒欧洲那边刚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因此成为第一个可从欧洲三大影展(柏林、戛纳、威尼斯)竞赛片佳作中选优的影展。而在与同步的多伦多电影节和紧跟着的纽约电影节的竞争中,它又能提前收罗不少新片的全球或北美首映礼——这一点,对决定一个主流电影节的江湖地位至关重要。
自特柳赖德电影节1974年创办至今,这里有幸成为《罗杰和我》(纪录片名导迈克尔·摩尔处女作)、《杀手悲歌》(墨西哥B级片名导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处女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的全球首映地;也是在这里,路易·马勒的《与安德烈晚餐》、吉姆·贾木许的《天堂陌影》、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和《穆赫兰道》、尼尔·乔丹的《哭泣游戏》、李安的《断背山》首次与北美观众见面。某种意义上,特柳赖德电影节已经成为颁奖季长跑赛事的发令枪。这样的势头,让多伦多电影节主办方都急眼了,宣布不在自己那儿首映的片子就不给排前四天的期。
连续几年跑过特柳赖德电影节的影评人文西如此评价:“特柳赖德这两年的选片越来越迎合观众口味。美国有钱人喜欢看政治话题强的,或者强调主流家庭价值观的。”这就和这座山城的隐秘高贵身份对上号了,这些作品或许能让不差钱的山谷候鸟们自豪于自己的艺术鉴赏力,也实现了制片发行方和富裕阶层观众的双赢局面。
当然,在百万富翁游戏之外,镇上还有山地电影节和恐怖电影节这样两个平民化的影展、蓝调和蓝草两个音乐节,以及夏日每天络绎不断的小型科技文化节。身高两米的戴维·霍尔布鲁克2007年开始担任山地电影节(Telluride Mountainfilm)总监,他坐在街边的咖啡桌,与每一个路过的人打招呼问好。
“我愿意一辈子不离开这座山谷,每天起来望着雪峰就很满足了,滑雪永远也不会腻,骑车就可以逛遍整个城镇。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每年那么多良莠不齐的纪录片堆到我手里,而我就是那个决定它们去留命运的艺术独裁者。”戴维自豪地描述道。他主导的山地电影节全面倒向独立纪录片,潜移默化中,他也自己动手,通过历史素材和追访,完成了一次以自己老爸为主角的纪录片《外交官》(The Diplomat)——他老爸是一位曾在越南、中国、波黑、塞尔维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负责使领馆和维和工作的政府人员。
不管哪个电影节举办期间,12街区长、8街区宽的狭小地方,都会涌现11家影院。好莱坞明星们可以自由如普通人,在街边喝咖啡,加上科罗拉多大麻合法化的地位,或许他们也能时不时飞上几口叶子,而永远不必担心狗仔队的镜头。即使深度浸淫于独立电影事业,戴维说起好莱坞大牌,也免不了好奇的八卦心。他和我们的向导、兼职消防员汤姆掰扯着汤姆·克鲁斯在山腰上的豪宅、乔治·克鲁尼前年在街边的趣事,以及昆汀·塔伦蒂诺如何进城来找乐子。
汤姆表示:“从选景到拍摄,我跟了《八恶人》的全程。昆汀他们前年12月就到特柳赖德的山里找外景,直到第二年1月有了充足暴雪,才开机拍摄,一直弄到3月。不过,那些话痨极了的室内戏,都是在加州的影棚里拍的。那么多年来在雪场,我见识了大型压雪车上上下下,可还是被剧组那些拖着沉重电频和灯光的大家伙震惊了,它们那么轻松就攀上属于越野滑雪级别的陡坡!”
特柳赖德是美国第一座用上交流电的城镇。
电影节最重要的是片源和明星?不,谁都忽略了最根本的物理条件——电!而特柳赖德就是美国第一座用上非照明用途交流电的城镇。
1891年,在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和西屋电器协助下,当地企业主L.L.纳恩在城郊的埃姆斯(Ames)建造了全球第一座交流电发电厂,向3.5英里外的金色国王矿山成功送电。首次长距离输送交流电的成功,让西屋公司和爱迪生的公司展开激烈的“电流战”,在两年后于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上,特斯拉战胜了曾经的雇主爱迪生,交流电获得了人类的认可。
如今,这座水力发电站看来非常袖珍,当然电机早就不是那个300伏、133赫兹、单线圈的古董了。机房里的变压控制设备是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一些的仪表盘是90年代的,铜质线圈已搭配了较先进也尖一些的沉重银针。电站只有两个值班员轮守,时不时来看看就行。即便特柳赖德如今有了规模大得多的电站,但这座有125年历史的发电站,依然保有为全城一般人口供电的负荷量。如若碰到主电站发生紧急拉闸事故,它还能保证镇上医院的正常运转。不过,万一哪一天机房里这批设备报废,联邦政府不会出钱更换,会就此结束对老态龙钟的历史遗迹的“包养”使命。毕竟埃姆斯水电站的入网电量只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北部明尼苏达那些特大型电站才是决定强大美国电动脉搏的密西西比河。
新谢丽丹酒店二楼,挂着不少老照片,大多是最初“享用”交流电的北欧矿工的合影,劳作的、休闲的。交流电的输送,反倒让矿主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北欧劳工们因此发起了带来死伤的暴力抗议,以致州卫队出动军队在街上巡逻,看到挑事者就直接扣动扳机。1896年,这些矿工终于加入西部矿工联盟,成立工会,获得8小时工作权。
兼职消防员汤姆表示:“其实19世纪中后期,特柳赖德山区也来过不少华人铁道工,可为何旧相片旧档案里就只有北欧工人的事情,而华人竟没留下任何踪迹?他们的过往失踪了。”
从镇上索道站,乘上返回度假村的缆车,不一会儿小城零星的灯火也看不见了,仅剩一个滑动的铁盒子,拖着我,隐没入无边的黑暗深处。一百多年前降入深井里的矿工和筑路工,或许也有这样茫然的时刻吧。只是北欧人回到了地面,留下了影像和故事,而华工们,就这么不留踪迹地,彻底消失在科罗拉多深山的历史文化记忆里。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