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个男人不穿任何衣服,他也会想要戴上一只腕表,那可是男人的最后一件配饰。”
可以这么说吧,高级钟表业是唯一一个不怎么把创新当回事的行业。这个行业尊崇的是传统、历史与手工艺,而向来对创新、设计、机械化嗤之以鼻。
一直觉得,高级钟表业是瑞士人讲得最好的一个故事,如同高级时装之于法国,汽车制造之于德国,掌握了行业标准与话语权,别国只能马首是瞻。数不清的瑞士钟表品牌在炫耀自己的出生年份与瑞士血统,这让年份并不逊色的德国钟表如格拉苏蒂、朗格,工艺也不落后的意大利品牌如沛纳海先天地就低人一等。如果只认瑞士人,只认年份,那每个人买块江诗丹顿也就了事,别家还怎么混。
一直觉得,雷达表(Rado)之于瑞士钟表业,如同Mini之于汽车制造业,苹果之于电子产品,扮演的都是革命者角色。无论是新材料、新工艺或新设计,且不论好坏,都起码让人眼前一亮。它们瞄准的也都是同一群人:年轻、不安分、喜与众不同。但雷达表未取得如Mini或苹果般的商业成功,也是因为行业的价值观不同:汽车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不求最美,但求最新;高级钟表业升级则缓慢得多,时不时还要搞一个经典复刻版。
当其他品牌还在用一般材料如金、银或者钢制造手表时,雷达表已选用超前的材料如硬金属、蓝宝石水晶、高科技陶瓷、高科技镧或者高科技钻石等一系列高科技物料进行手表制造。1962年的DiaStar钻星系列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硬金属与蓝宝石水晶结为一体的手表,号称“永不磨损”,那种时尚硬朗劲儿,在现在的表坛都鲜见。
50年过去,那些当年革命性的新材料依然新锐,大牌腕表但凡使用了陶瓷,常激起惊叹声一片。是否要感叹,是雷达走得太超前,还是其他品牌太慢?
奢侈品还是小玩具
据贝恩咨询公司统计,2010年中国高级腕表市场的销售额超过190亿元人民币,其中2.5万到5万元的中档价位手表是主力军。到底是“Affordable luxury for young”(年轻人的可负担奢侈品),还是“Toy for old”(年长人的小玩意),两种定位决定了钟表业的两种发展趋向。
有以量取胜的,主力价格位于3万-5万元区间,适合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或公司的中层白领。这些人略有积蓄,见个客户相个亲手里光秃秃的也不好看,太贵了又买不起,太便宜的石英表又觉得与身份不配。参加过某品牌的经销商聚会,黑压压的望过去全是黄皮肤黑眼睛,果然,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占据了其六成市场,这种定位最适合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常用的品牌策略是请明星,做活动,上娱乐版头条。
也有以质取胜的,起步价怎么着也得30万,上不封顶,什么陀飞轮、万年历、三问功能应有尽有,铂金钻石蓝宝石密密麻麻,在欧洲美国都是很小众的品牌,如宝玑、伯爵,到了中国依然卖得不错。有些产量有限,如江诗丹顿一年只生产两万多块,有些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十分挑人,如百达翡丽,日子也很不错。这些人看准的是“老钱”或立志成为“老钱”的新贵阶层。百达翡丽的广告语:“没人能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直接就瞄准下一代去了。
两者选其一,瑞士雷达表全球市场营销副总裁Patric Zingg沉吟片刻,他说:“我选择前者,但更愿意说是‘Watch for kidult’(大小孩之表)。”
他解释:“雷达并不想成为很少人可以负担的奢侈品,而是成为体现人类自由精神与意志的产品。”换句话说,雷达表不想在价格上引领潮流,更在意的是在设计与新材料运用上创造趋势。
其他品牌的钟表师可能是技艺精湛的工匠,做着与他们先辈近似的工作:打磨,组装与镶嵌。雷达表更愿意说自己的团队是由工程师、科学家和设计师组成的队伍,科学家负责新材料的实验与研制,设计师负责引领风尚,工程师负责实现。高科技、新创意是雷达表基因中的两大核心要素。如最新推出的帝星系列,采用的就是Ceramos碳化钛金属陶瓷材质。它由高科技陶瓷与金属结合而成,包括了金属合金碳化钛,兼具金属与高科技陶瓷的优点,不但十分轻盈,还能随皮肤温度快速调温。
雷达表的网站上,详细记载着1860年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如何用法国尼姆的棉花来代替帆布材质制作牛仔裤,1938年有机化学家卡罗瑟斯研制出尼龙,1942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推出历史上第一张乙烯基唱片,1974年法国发明家罗兰?莫雷纳(Roland Morena)发明芯片卡,这些发明后来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福利。
但今日之高级钟表业,经上世纪70年代日本石英表之冲击,早已从日用品上升为奢侈品,实用价值退居其次,人们更青睐其工艺价值与收藏价值。的确,雷达表之新材料极大地节约了贵金属与珠宝原料的使用,若只为节约,三五十块的电子表就做得很好,何需买块几万块的戴手上?新材料加稀缺性,才是提升价值的王道。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