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河体育中心西侧的广州购书中心(以下简称“广购”)不是广州十大景点之一,但这家体量巨大的“新华书店”却有着谜一般的海量人流。外地游客用手机搜索,会得知广购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神州第一书城”。它1994年开业,销售额曾经全国第一,目前年销售额达3.8亿。
对广州居民来说,去广购买书更多是因为方便。他们得益于广购书目的“全”与“新”,在此流连一阵,眼界大不一样。穿梭如织的人群中,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朋友中有几个租房置书的“大户”,就是那种一次买书多到提不动、日常买书通过网购的饕餮阅读者,他们的口味既挑剔又庞大,有时还没有耐心等书过一两天邮购到家,所以,跑一趟广购买书也是常有的事。
9月,广购的一楼出现了店中店——“有料生活集”,陈列的产品有生活物件、文创产品乃至红枣、枸杞……也许,年轻人会觉得“有料生活集”空间不够大,产品不够炫,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广购这次在生活市集的试水,有可能会改变该领域的业态。我们和他们的运营人员和副总聊了聊,发现他们关于“城市文化生活中心”的想法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读传媒专业的小郭今年6月毕业,曾在杂志社新媒体部门实习。毕业时有多个去向的她,最终选择留在广州,留在广购。她曾策划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活动,比如亲子过山车、手工制作混凝土花盆与唇膏、邀请“北纬三十八度”创始人来做分享等。
小郭9月来到“有料生活集”,成了五人运营小组的成员。一开张,她发现这里的销售不算特别旺盛,节假日还不错。“看的人很多,大多观摩一下,就放下了,不一定买。买的还是那些中产阶层,穿衣打扮比较讲究,年龄大多在三十岁以上。”而且,“与你的想象有出入。我们觉得不好看的,就是有顾客一口气买很多。”
她喜欢加拿大的家居品牌Umbra,这个品牌的卷纸纸筒架一次运来了四五个,造型也比较好看。但她们发现,买回去放在家里使用的人并不多。她们猜测,“一是贵,二是也并不太实用”。
广州购书中心副总经理马小红建议从长时间段来看待“有料生活集”。这个举措与国内广泛存在的实体书店不景气没关系。打造“城市文化生活中心”是广购的五年计划目标之一,也是广购的长远战略。广购近三年的销售额持平,“北方一些城市的门店通过装修与扩大经营面积,主营销售会有上升”。广购有别的想法。
“目前广购的主营与多元产品各占一半左右。我们很难把握联营商家的品质。他们拿来什么就卖什么。我们则可以在‘有料生活集’根据不同的季节、配合图书的经营做不同主题活动。”
如果电视记者将话筒伸给大街上的广州年轻人,让他们说一些有文创概念的生活集市,可能会听到联合书店、方所、唐宁书店等同时售卖生活用品的书店,也许还有无印良品与HI百货等百货生活馆。年轻人戏称广州作为“妖都”之“妖”,魅力大多集中于此。但一时之间,应该没多少人会想起人潮涌动的广购也有一家“有料生活集”。
说起来,小郭也很喜欢那些耳熟能详的商业场所,但不太喜欢它们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息。她更喜欢日本东京的茑屋书店那种感觉。那家原研哉设计的“亚洲最美书店”以三栋建筑组成,藏书15万册,吸引人的CD、星巴克与lounge,文艺气氛浓到据说日本演艺界明星堺雅人都会出现,一起照拂着忙碌的东京人的心灵。“虽然没去过,但从资料里看见就很感兴趣。”
就店面来说,小郭希望能 “有自己的格调与氛围,有更明显的风格。目前的装修没完成,墙面太空了”。“有料生活集”的产品目前分为“有·格调”“有·创意”“有·味道”“有·旅途”与“有·室家”五个板块,还有了自己出品的购物袋。小郭觉得单向街书店的产品不错,尤其是单向手账。在“有料生活集”,她觉得今后应该多摆一些类似《知日》《日和手帖》等生活类杂志,让这个店中店更有格调。
马小红说:“外面商场的店比我们精致,比我们有格调。他们会花钱去装饰。我们用的是现有的柜子与物料,员工好多原来是卖书的,现在抽出来做生活集。她们在慢慢学,边学边做。”
目前“有料生活集”的日销售额为2000元左右。“经营情况应该是不满意。门口的地段如果租出去经济效益会大很多。”这说明将别的商家眼红的人流量转化为销售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料生活集’像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们想用这个地方锻炼一下,是我们的一个尝试。现在肯定需要亏一下本,慢慢去经营。我们要让这个团队得到锻炼,他们成长起来后,可以做很多事情。”马小红说。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