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女儿给周梅森发来了一张照片:公车上,好几个年轻人都在用手机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原著作者兼编剧周梅森直觉:这部剧火了。
果然,这部被外界评为“大尺度”的年度反腐大戏,豆瓣评分接近9分,在近几年的国产剧里实属罕见。“湖南台同志打电话告诉我,追剧观众里,80后占35.8%,90后占45.7%。”周梅森兴奋地说。
接下来,他的正常生活也完全被打乱了,电话被打爆,来访的人一拨又一拨。当摄影师架设起灯光脚架,年逾六十的周梅森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我误会年轻人了。”
24岁的小西刚追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正闹剧荒,看到平时宅腐的朋友都在发送“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和《GDP之歌》,就被安利着看了一集这部名字很“新闻联播”的电视剧。
“没想到尺度这么大,把贪官描写得太生动了,尤其是那一墙的人民币,太惊人。”看完两集,小西变成了“自来水”,又安利了几个同学一起追剧,用二次元的“游戏规则”解读这部主旋律电视剧。整个4月,她每天都和父母、奶奶一起守着更新,这种三代同堂一起看电视的情景,除了春晚,似乎再也没有了。
在电视剧热播过程中,周梅森见识到了90后的热情。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如果写续集,剧中角色“达康书记”肯定要腐败。结果,他收到了网友的几千条“威胁”—达康书记要出问题我们就不看你的书、不看你的电视剧了!“他已经有了强大的粉丝团!”周梅森笑称被自己的角色抢了风头。
从知乎、微博等39972条网友留言的统计发现,#人民的名义#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6.7亿,讨论量达38万余次。除“达康书记”“侯亮平”外,网友还对魏彩霞、王经理等“小角色”印象深刻。而现实版的“丁义珍式窗口”,引发的话题不仅停留在电视剧层面,很多地方都达到了迅速整改的现实效果。
通过这部剧,周梅森发现,他误会年轻人了。“以前总觉得,他们净看些烂剧和IP剧,什么宫斗、玄幻、穿越和韩剧,盲目崇拜‘小鲜肉’。错!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出生以来都没看过这样‘合格’的电视剧。”
小西也一直在思考,这部剧题材是“政治”和“反腐”,夫妻对话也是国家大事,演员还是一群不熟悉的“老腊肉”,怎么就收割了她和朋友们的口碑呢?为什么有人会喜欢达康书记?他脾气火爆,动不动就炸毛,可就是这略显憋屈的“背锅侠”形象,反而让人觉得幽默可爱。他一味追求政绩、躲避牵连责任的行为甚至也变成了“萌点”。“这个时代,谁还喜欢十全十美的‘假人’呢?他很真实,很良心,很有演技。”小西说。
在周梅森心目中,他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像他。
真实、良心、演技,这也是周梅森想传递的。
从一个煤矿工人成长为一名作家,商场宦海,浮浮沉沉,周梅森拥有近30年政治题材小说和电视剧本创作的丰富经验,还曾挂职徐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有过深入一线的洞察和体悟。
坊间传言说,他为了写这本书去采访了很多落马官员,在监狱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半个月—这位老编剧笑了:“你以为那是别墅呀,还可以同吃同住。”他承认,当时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反贪部门了解一些法律程序和侦查手段,包括审讯技巧和犯人心理等,毕竟职务犯罪的侦查属于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多是斗智而不是斗勇。
其他关于官场和中国社会的部分,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做任何采访,他非常熟悉:“因为我就在现场。”周梅森非常自信,这个“现场”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
在他心目中,他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像他,“李达康像我,侯亮平像我,祁同伟也像我,甚至高育良都像我。每个人都像我,都有我身上的影子,我就是剧中一个个人物的化身,他们的心态我都知道。”
用这样的心态重新看那些腐败落马的干部,周梅森内心充满惋惜。他不愿把他们脸谱化,描写成一个个贪婪的魔鬼,反而写出了这些人身上的血肉,展示出他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他希望能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和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
写到阿谀奉承的祁同伟悲愤自杀时,周梅森落下了眼泪。这个与自己一样从底层一步步获得成就的草根,身处剧变年代,资本又浅,为了上位不择手段,从而走向灭亡。但周梅森认为,相比其他角色,祁同伟对这个时代的认识更深刻。“他不奋斗,未来几代人就要努力奋斗,所以他要胜天半子,要玩命,他才能神挡杀神,鬼挡杀鬼。这样,制造陈海的车祸和下决心干掉侯亮平才是可信的。而且,他不会接受审判,他赌赢了,未来几代人就全赢;赌输了,就把自己干掉—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就在这里。”
周梅森偏爱的另一个角色是高育良。他满嘴人民,把官场的话语讲得滚瓜烂熟。“你永远看到他面带微笑,非常亲切和蔼,手软绵绵的,很温暖,但你也有一种感觉—他的心跟你远隔万里,你永远触摸不到他的心跳。”
剧里一对对破裂的婚姻与情感,在周梅森看来也是社会现实。他看到一则新闻,一位高官与妻子离了婚,却天天安排司机去前妻家接她上班,实际上却是空车去,空车回。“空城计”演了好几年,直到这位高官落马。周梅森觉得,这个情节非常过瘾:“你看,这就是现实中的高育良,甚至做得比高育良还绝。要是早看到这个新闻,我肯定把它写进剧里。”
周梅森并不认同所谓“大尺度”的说法。他认为相比起现实生活,他的写作毫无突破可言。
他也不认为《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小说,而更愿意称之为广义的政治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时代变迁的轨迹与他的人生是契合的,他始终是一位在场的作家。他要文学全面介入社会生活,要讲述“一个大中国的故事”,或者说,是一幅中国当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什么肉咱都不用。在我眼里没有任何肉,只有表演。”
“我不会用任何小鲜肉,只要我做主,我绝不用。”周梅森决绝地说,没有犹豫半秒。他选角的标准是“具有一流水准的表演艺术家”,但迄今为止,“我没看一块小鲜肉具有表演艺术家的气质,如果看到了,那他就不是小鲜肉,他就是表演艺术家。什么肉咱都不用。在我眼里没有任何肉,只有表演”。
讲起《人民的名义》里的“老家伙”,周梅森就来劲了。他觉得导演李路的情商高,会“忽悠”,先把陈道明“忽悠”过来,陈道明虽未出演,但他却主动为剧组邀请了一些实力派,还为角色出了很多好主意。
吴刚一场长达18分钟的“懒政”戏,让周梅森震惊得想为他写一篇《吴刚表演艺术论》。张丰毅饰演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是个正面形象,经常要讲一些官话、套话,却又不能显得过于官气,把老百姓拒于千里之外。两人在片场经常就台词切磋,最后的效果,让从来不允许修改台词的周梅森也服气了。给周梅森最大惊喜的是侯勇,“本来这个角色我想找的是范伟,时间合不拢。没想到上天眷顾我们,给了剧组侯勇这样一个好演员,他那两集的表演简直出神入化”。
“张丰毅、侯勇、吴刚、张志坚、张凯丽和许亚军,个个优秀。为《人民的名义》这些演员,我们就可以开一个学期的表演课,分析他们的表演。”
导演李路透露,这部剧全部用“同期声”。“他们都是带着一身功夫来的,不仅台词背得只字不差,现场飙戏尤为好看。他们也没有任何一个耍大牌的,没有带一堆助理来的,出场费更是‘良心折上折’。”
而被观众认为可以删掉的黄毛“郑胜利”,周梅森则一再强调:“没有郑胜利,没有郑西坡,这个戏我不敢叫《人民的名义》,应该叫《官员的名义》。”他认为郑胜利代表了年轻一代,他会用自媒体手段去造谣八卦,去传播大风厂的纠纷,网络暴力一类的事件也只能通过他来展开情节。
“假设让靳东演郑胜利,你们还讨厌吗?”周梅森调侃道。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本来设想应该在官方场所里做开播仪式的主旋律电视剧,最终把地点选在清华大学。
面对着莘莘学子的年轻面孔,周梅森讲了一部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桃李劫》,那是一个发生在1936年,抗战即将爆发,号召年轻人关心国家兴亡的故事。他把那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曲,当作一首诗念了出来: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我也希望,这代年轻人也来关注这场反腐斗争,关注一个剧变过程中的大中国。”周梅森说。
他深知,中国今天的反腐力度相当大,制度在逐步完善,专门的反腐机构也在成立,都是好事。但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老百姓要办一件事,比如孩子上学、择业,马上想到的肯定是找人、请客、送礼,甚至送钱。这套观念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有非常广泛的市场。
周梅森希望,能用反腐的文艺作品影响到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新的教育,明白这样做的危害性,从小树立起反腐反贪的意识,这才是真正的国家之幸。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