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格沃兹城堡里的哈利·波特手中,有一张让很多麻瓜都极为羡慕的活点地图,只要对着它来上一句“恶作剧开始”,想找谁一找一个准儿。在这个星球上有很多城市,都像霍格沃兹一样,把很多秘密美景隐藏在你眼皮底下的某个角落里,但对于你这个城市外来人,根本就没法找到。好在,一种有别于“距离地图”的地图——绿色生活地图在二十年前就诞生在一群纽约客手中。他们把属于一座城市生活方式的绿色“秘密”缩小到一张地图上的方法,如今已改变了全世界对地图只为路痴服务的刻板看法。
故乡:“大苹果”纽约城
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代表团们都挤在别称“大苹果”的纽约,准备参加里约地球峰会。所以,纽约客、环保设计师Wendy Brawer就开始打起了这些代表团们的主意——她想让这些可能只在纽约停留一次的人,或者是这辈子就来纽约一回的人,也能够像一个纽约土著那样了解并发现这个城市。
于是她立刻召集了纽约可持续生态设计机构的Hal Drellich、Bill DiPaolo,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制作了一万份“绿苹果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他们绘制出了纽约市的143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点——社区花园、自行车道、生态建筑、城市绿地、鸟栖息地、绿色餐厅、有机商店……甚至连纽约市的“污染毒区”也赫然在上。这世界上第一张绿地图花费了六个星期,总共制作一万份,全部免费传播。
不出意料,纽约“绿苹果地图”大受欢迎。其他城市的环保积极分子们于是闻风而动——他们要求带着自己的城市加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Brawer与她的设计师国际团队将纽约的绿地图作为原始样本,在1995年建立了一整套开放的绿地图绘图工具与图标,从那时开始,46个国家的330个机构以及一些学生小组就开始了制作绿地图的过程。
现在,经过绿地图主站GreenAppleMap.org向外传播的免费绿地图已经超过35万份,包括打印实体地图与数码地图。世界上的绿地图机构已经超过了400个,分布在超过51个国家之中。它们全都是由当地居民亲手绘制,现在的绿地图上还包括有骑行路线、步行路线、研修班或进修班、演出及展览信息——这些更加生活化的信息,能够让更多的城市居客共同建造出一个更加明亮的未来。
不同城的不同“绿”
在不同城市甚至在不同地区中,绿地图的侧重点都是完全不同的。在布鲁克林区,一群半大孩子单车粉儿组成的“自行车回收社”青少年团体,在1999年绘制出了布鲁克林的“花园绿地图”。他们通过“对每一座花园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访谈与记录”,绘制出了布鲁克林区15个花园的自行车骑行路线图。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在地图上写下了他们自己对这些花园的感受:“这里的桑树有很浓密的树荫,如果你在大热天骑单车,一定要来这里的树荫下坐坐,这里几乎听不到路上嘈杂的声音。”在绿地图人人小站的介绍中这样写道:“每年完成一张绿色生活地图,已成为‘自行车回收社’的传统,而大人们也循着这群青少年的单车轨迹,认识到纽约市的不同面貌。”
到了曼哈顿地区,绿地图的绘制者则开始讲求“为城市施肥”:“如果有更多的人能有心为城市施施肥,那么纽约市将会变成一座绿色之城。”这份绿地图出产于2008年,专门标注出在曼哈顿可以施肥的地方,地图上还留有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教人们如何施肥,并帮助有志于环保的人将废弃物转变成丰富的能源。
在这场绿地图传播大潮中,圣弗朗西斯科也没有缺席——当然,它也是由本地人亲手绘制的。在圣弗朗西斯科的绿地图中,城市中的所有绿色之处都被标注出来,不管这块绿色是曾经存在还是现在拥有——过去的与现在的圣弗朗西斯科被放在了一块儿,城市现在的绿化状况也全部被做成了图标——所以,在这份与过去联结起来的绿地图上,因为城市发展而被霸占掉的可持续资源发展区,全部一清二楚地显现出来——大多数加利福尼亚居民,都并未察觉到这一过程。与其他城市的绿地图一样,圣弗朗西斯科的这张绿地图也能够让你蓦然发现,你是生活在怎样一个环境优美而富饶的城市之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却只看得见石头森林。
随着绿地图的发展,除了满足人们丰富生活的需要,在2006年第五版纽约绿地图上,出现了新的关注重点——能源。这一版本“强大版纽约绿地图”标出了城市中所有的能源点,并用图标标明能源损耗,保卫工程,以及可再生资源所在地。Brawer希望这些根据纽约绿地图所衍生出来的新创意会随着绿地图的传播沿袭到世界各地——让居住在城市中的人能够及时了解到垃圾站、污染源正不断地出现在更多人身边。对于研究人员与学生来说,这一版本的绿地图可算是无价之宝。
绿地图的世界路线
亚洲的第一份绿地图出现在日本京都。1997年,为了迎接来参加“京都议定书”会议的人们,京都人们就像当年的纽约客们一样,想让那些初次到来,甚至对亚洲毫无印象的人们体会到京都之美。
在这张以淡紫色和淡青色为底的地图上,标出了京都的485个景点。与纽约绿苹果地图相似,京都人们除了为客人介绍这座城市的名胜古迹,更“热情”地在地图上标出了所有让京都人“爱不释手”的“公共森林、水边生物栖息地、最佳步道、传统生活区”——甚至,“京都绿地图中还细心地指出可以观赏萤火虫与飞鼠的地方”、“神社和寺庙周围环绕的森林和栖息其中的各种动物、采用泉水制作豆腐和清酒的作坊”,也都全部出现在“山紫水明”的京都绿地图上——这绝对算得上是独属于日本人的古都情怀。
在这座与纽约和所有西方城市完全不同的亚洲古都中,日本人自创出了那些纽约客们基本无法构想出的“亚洲图标”——春花、秋叶、竹林……这些被严谨细致的日本人所创造出的、“更能够表现温厚的城市肌理的”古韵标注,后来也成为了全世界通用的绿地图图标。
然后,绿地图去了台湾。在1998年年底,两岸三地共七个环保团体的负责人一同去了美国,其中就包括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在纽约,他们遇到了Wendy Brawer,在了解过她所创始的绿地图之后,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李伟文就取得了绿地图的授权,回到台湾后,立刻找到了十几位朋友建立绿地图绘制小组。“在台湾,我们发展出独特的绿地图推广讲师的义工培训课程,让这些义工到社区,到学校,带领着大大小小男女老少,发展各种活动设计。”在台湾,“绿地图不再只是一张地图,我们重视的是绘制地图的过程,我们真正想达到的期盼是恢复人与土地的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也正是因为台湾绿地图的这种发展模式,让城市变得会说话,更挖掘出了许多台湾人的故事。所以,在台湾绿地图合辑《地图有氧运动——从纽约京都到台湾7+11个绿色生活地图》之中,李伟文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一本书里,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可爱的人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其实才刚刚发生,正在进行,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台湾的绿地图绘制工作始于2001年,在2005年,台北市绿色生活电子地图已经基本绘制完成。在这张记录了290个地点的绿地图中,“既有记录城市故事的史迹,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场所,也有各类有机食品店,生气勃勃的二手商店”。而“7-11便利店”之所以会出现在台湾的绿地图上,也正是因为7-11店中拥有连锁的资源回收点。
中国大陆的绿地图之路
2006年7月,中国大陆加入了绿地图系统,环保NGO“自然之友”出产了北京市第一份“什刹海”绿地图。根据当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孙冉的采访,“绿地图”项目负责人之所以选择什刹海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信息特别丰富,还表现出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许多冲突和问题。商业气息浓厚确实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在实际考察中,我们感觉商业只是它近几年——不超过10年里的变化,它背后是五六百年的历史”。
在荒野保护协会所著的《地图有氧运动》一书中,介绍了什刹海绿地图的绘制过程:“绘图的志愿者张薇细心地用五彩斑斓的水粉勾画出什刹海地区各处典雅的宅院,华丽的院落和精彩的古建筑。其间还点缀了彩色的风筝,飞翔的燕子,三三两两怡然自得,垂钓、下棋、品茶奏琴的古人形象。并行不悖的是各个图标所记录的现实中的健身园、自行车租赁、三轮车胡同游,儿童游乐场、湖心野鸭岛、特色民间工艺小店等。”
在这些充斥着“老北京”韵味的图标们,在不停召唤人们“快快踏车而行,真切地体味这里的窄巷和浓荫”的同时,“机动车超量而造成的道路拥堵、不堪重负的银锭桥、逐渐恶化的城中水质也在提醒我们,这里正在经历着飞速的变化”。在书中,作者这样问:“我们共同审视的这些变化,是否体现了我们的期待?”
2011年,中国的绿地图已经扩散到了多个城市:宁波、香港、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成都、天津、合肥、济南、温州、厦门……人们正在用毫无国界、语言、时代障碍的绿地图描绘出每一座城市里,隐匿于街角巷背的美。
在纽约,绿地图的诞生是为了让所有居住在此的人们更了解身边这座时刻都在变化中的城市,让人们参与到城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共建一个更加健康的城市环境。创始人Brawer也曾透露过创建绿地图的目的:“绿地图的目的在于让人与自然更加贴近,告诉人们城市中,甚至就在他们的身边,正在发生些什么。”
无数城市中生动的绿地图也早已证明,它比那些干巴巴贴在墙上的、类似于“请回收垃圾”、“请节约用水”之类的环保标语,要生动百倍——人们拿起绿地图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去找与他们最相近的地方——他们的家,他们的办公室。然后在绿地图上,人们将会惊异于几乎就是在正对的那个街角背后,就会隐藏着待人发掘的地方。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