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C蔡康永
他传播说话之道,也分享阅读心得。他坚守读书人的骄傲,也深谙如何与世界和解。无论《康熙来了》还是《奇葩说》,蔡康永的书卷气总能与综艺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而他的温和、博学、理性,也总能为节目守护娱乐的底限,增加精神的内涵。
F冯仑
冯叔可能是地产商里读书最多的人,被称为“商界思想家”,他的办公室里满满的都是线装书。冯叔也可能是地产商里最能写畅销书的人,“野蛮生长”一词因他成为流行语。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商人也开始看书。冯叔认为,“有一种跟伟大交流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轻易做到,就是读书”。
F冯唐
博客名为“用文字打败时间”,他却频频用文字挑逗公众。重译《飞鸟集》,他抛出“荷尔蒙”、“解裤裆”的译法,试图最大限度提振读者的阅读快感,却等来一纸“下架”令。他以“活好不害怕,冷对千夫指”回应,依旧视阅读为精神食粮,对着5000册书垒成的墙说“到死都要翻”。
G高晓松
他以“读书人”自居,在《晓松奇谈》和《奇葩说》中侃侃而谈。他被形容为“鸳鸯蝴蝶派”,同时也是杂书馆的大紧馆长。三千余平方米、八大分馆,及近百万册(件)图书及纸质文献资料,在这个戾气弥漫的反智时代,他搭建了一方优雅净土,奇闻说今古,谈笑有鸿儒。
G顾爷
他是用段子来解说西方美术的网红,为网友们提供谈资,让惯于浅阅读的网友们发现,读屏也如此有趣。他最擅长的图文长微博也就是他的内容生产方式,值得借鉴:网友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他的微博专栏转化成图书,完成了段子手到作家的转变。
H黄磊
他是演艺界内著名的爱书人,对他而言,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不管去哪儿都得带书;他喜欢做读书笔记,以备将来回首人生;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多多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都会抱着书看,“每天读完一本书(很薄的小册子)”。他还指导多多完成出版社交给的绘本翻译任务,如今应该称他——最小译者的爸爸。
L雷军
“我18岁那一年,无意之中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改变了我一生。”看完这本《硅谷之火》后,雷军“在学校操场里一遍遍地走,久久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雷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追随者们,看书可以改变人生。雷军爱在微博上晒自己的书单,《死亡通知单》、《三体》,有一天还说自己再多“看了五六十本书”,然后又问:“周末大家在看什么书?”
L李健
他是带着诗集上《我是歌手》舞台的音乐诗人,莱昂纳德·科恩因他而进入大众视野。随着电视采访镜头,观众得以一窥他的阅读品位。他的推荐书单,包括莱昂纳德·科恩的传记《我是你的男人》、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他甚至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读书随笔。
L林青霞
很多演员不读书,林青霞早年也是。被人点拨“不看书,不念书,怎么演戏?”后,她才开始看书。她的家,也因此从一个中文字都找不到,变成“我的客厅、书房、睡房、洗手间和镜子上,到处都是‘字’”。她写专栏、出书,并不是女明星打发无聊时间的玩票,而是认认真真在写、认认真真在读。
L刘若英
坚持阅读和写作,使她得以拥有“知性才女标签”。她自称“实用性文艺青年”,最爱张爱玲,因为“张爱玲的东西不会旧”。在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我们知道她喜欢不被打扰的阅读,虽然和先生共享厨房和餐厅的空间,两人的书房则被安排在距离最远的对角线上,“拥有各自独处的空间,可以让相处更长久”。
L罗振宇
《罗辑思维》可能是近年来影响最大的读书节目:百万级粉丝,3.5亿视频点击率以及遍布全国各大四五线城市的罗胖读书会。甘愿在自媒体时代做“说书人”的罗振宇把“知识就是力量”变成“说书能挣金钱”。对于存在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罗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也因此成为最出名的卖书人。
R任正非
他是华为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却自称“实际是个宅男,没有其他爱好,下班回家读书”。史学发烧友的任正非信仰以史为鉴,多次推荐《失去的胜利》、《闪击英雄》和《战时日记》;自己手不释卷,还常常在企业会议分享读书笔记,鼓励员工“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的身体力行,推升了品牌气质的高度。
W王凯
他是孩子心目中最会讲故事的凯叔,有时候小听众们越听越兴奋,以至于难以睡着;他的“凯叔讲故事”公号,创办两年来已拥有400万用户,是家长公认的“哄睡神器”,每天陪伴孩子们入睡;除了最擅长的讲故事,他开始创作《凯叔西游记》、众筹凯叔书屋,他说自己想做迪士尼。
W汪涵
他是湖南卫视最具书卷气的主持人,除了自己写书,还在长沙开了一家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培荣书屋;他说读书就像吃饭,应该是习以为常的事,而不是宣传的噱头;他的读书观是:读书可能全无用处,但还是应该读读书,“好的书籍就像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你需要抬头仰视”。
X学习辅助犬
它是台湾新北市图书馆在儿童节推出的惊喜,阅读室里的新晋成员,使命是陪伴小朋友学习,尤其是那些有障碍的孩子。它的“入职要求”包括年满一周岁、性情温和有耐心、对儿童友善,经过严格挑选才脱颖而出。虽然它不会说话,却是最佳倾听者,绝不妄做论断、嘲讽和批评。图书馆的管理者相信,它的加入除了提升阅读乐趣,还能帮助问题儿童“建立自尊”。
Y伊能静
梨花带雨的外表和娱乐版面的绯闻,总让人们忽略她对阅读的满腔热爱。对于八卦、质疑和谣言,伊能静坦然面对,源自书籍的见识和个性的耿直,让她创造了艺人参与公共话题的表达范式。她说她家庭不幸、童年孤独,是阅读帮助成长,得以改变了命运。因此她发起静新图书基金,下乡送书,“阅读是我回馈这个社会的最好方式”。
Z张艾嘉
她是在电影里写书的艺术家,是在书里拍电影的小说家,是出生名门的书虫嬉皮士,是在高中时就能将《花田错》改编成英文的剧本迷。她是书店里的灵感常驻客,是迷恋古典的先锋女知识分子,是最明白小说家的好导演。她还是村上龙、马尔克斯、海明威的忠实粉丝,是不分国界文学性传记的发现者与领悟者。
Z张小龙
他开发的微信,极大冲击了传统阅读,但他一直都是纸书爱好者,要求产品经理每人一本《乔布斯传》;还有传闻说,如果求职者表示看过《失控》,就会直接被录用。他的书单有《数字乌托邦》,也有《怪诞心理学》。他说“同事们都夸我博览群书,其实是他们读书太少”。他推公众平台,其实也是希望帮人们消除限制,拾捡碎片化时间,在朋友圈也能阅读。
Z赵薇
她的星途光明,但也曾经乌云笼罩,无论大红大紫,或是大起大落,外界惊涛骇浪,她自安稳如山。阅读给予了她强大力量,让她内心从容、灵魂丰富。她在片场读黑尔格,关注村上春树,也读李渔和萨特,对存在主义发表见解。美学和哲学是她的最爱,因为“哲学书籍废话少”。在娱乐圈里,她是难得的文青,用国民女星的亲和,向粉丝诠释阅读之魅。
Z朱赢椿
他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图书装帧设计师之一,所设计的书籍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以及“世界最美图书”奖项。他可以花一年半载时间去琢磨一本书的装帧,一直得到最后想要的效果为止。他非常专注,多年来只做书籍设计,从不染指更赚钱的商业设计。他用自己的“慢”,来应对这个时代的“快”。
机构
C楚尘文化
它以创始人楚尘的名字命名,因为楚尘本人对诗的狂热,2000年起,它包揽了市面上近70%的诗歌读物;它坚持做“独家文学”,走“个性路线”,把诸如布克奖获得者莉迪亚·戴维斯这样的高冷作者介绍给中国读者;进入新媒体营销时代后,它经营的同名微信公号脱颖而出,以60余万粉丝在同类公号中居前列。它证明了一句话:高冷的也是大众的。
C诚品书店
在台北,凌晨1点能同时容纳好书及正妹这两种性感尤物的地方,只有诚品书店。诚品是一家书店,但它又不只是一家书店,它是一座生活美学博物馆,也是最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厅。在这里,你除了阅读文字,还可以阅读音乐、阅读电影、阅读绘画、阅读美食、阅读设计、阅读舞蹈、阅读旅行。这也是人们对苏州诚品无比期待的原因。
D单向空间
它是理想主义者营造的读书乌托邦,封闭而开放,沉静而热络,自带高傲之光。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单向空间要做的,就是让书和人、思想和灵魂在此相遇。这是普通知识青年得以近距离接触作家、导演、艺术家的地方,遇见思想然后买书,或者买了书才遇见思想。书,正是把所有人串起来的重要角色。
D豆瓣
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豆瓣正是这样一个让你能找到有趣的人、有趣的事的网络社区。它是一个网页版大型手账,记录你的每一次标记、每一次查找、每一次评论或吐槽,以及滚雪球般越滚越多的“想读而一直没时间读”书单。对它的大量重度用户而言,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内容和便利,更是情感和羁绊——它是最好的读书伙伴。
D读库
它是出版界的小作坊,创办人张立宪以一人之力,推出《读库》Mook,并将之衍生成一个品牌;它是“小而美”的代表,把同人出版做到了极致;它不迎合读者,不让他们停留在舒适区,甚至推出可能让读者“望而却步”的选题,为的是让他们看到新的风景、新的境界。它的成功,是手艺的胜利、坚持品质者的胜利。
F方所
既然做不了方舟,那就索性做成方所。它是书店,又是美学生活馆,同时还是艺廊、咖啡店和服装品店;它和唯美、理想相关,走进里面,能让你忘记一切物质的、拜金的东西;它的号召力非比寻常,在广州、成都和重庆,每开出一家,立即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它探索书店的各种可能,上海的“衡山·和集”就是其最新尝试。
H杭州图书馆
任何对知识有渴望的人都不应该被图书馆拒之门外,哪怕他是流浪汉或者乞丐。12年来,杭州图书馆大门敞开,拾荒老人章楷曾是座上常客,他挑着肮脏的麻袋,却有颗清洁的心灵,看书前自觉洗手,让人为之感动。前不久老人车祸去世,捐资助学20多年的生平才被公开,也再次唤起人们对最温暖图书馆的敬意——这座阅读的殿堂闪耀着人性与自由的光辉。
J甲骨文
它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不走寻常路的子品牌,是变着法儿把知识类书籍变畅销的魔术师,是要将社科学术著作做好玩儿的冒险家,是传统阅读与出版模式的挑战者,是不相信粉丝经济的匠人式偏执狂,是图书之美的忠实信徒,是新生代译者的发现家,是图书产业品牌与系列观念的执行官,是最会用新媒体卖书的传统式理想主义者。
K孔夫子
它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旧书网店,是中国知识精英的网上沙龙和精神家园。“珍本云集”、“书全价廉”和“不可替代性”是它的三块强力磁铁,“没在孔夫子上买过书的人,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因为它能让一本旧书唤醒另一本旧书,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为它,你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灵魂交谈,在大时代安于做一个局外人。
L理想国
“想象另一种可能”,创办至今,理想国强烈的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人文色彩丝毫不减,始终保持克制和清醒——抵抗娱乐化、留住匠心,就如品牌创始人刘瑞琳所说,做书“要像手艺人那样,有一股子专注而决绝的精神”。从理想国文化沙龙、理想国讲堂到理想国译丛,它有一个宏大的理想:构建“知识分子的共同体”。
M拇指阅读
它致力于让读书变得简单而有趣,寻找、获取、阅读与交流互动在此结合,完成这一切只需动动拇指,既扩展了阅读的空间属性,也优化了读书的品质。创始人左志坚相信,阅读需要指引,高品质阅读需要通过社交互动来完成。某种意义上,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阅读工具,而是一个社交网络。
N南国书香节
它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培养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为主线,这使得它区别于偏业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海书展;它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自觉跟商业化保持距离,提出书展应该是“读书人的节日”,8月的广州因此充盈着书香气息;它的举办,扭转了外界将广东视为文化沙漠的片面看法。
S深圳
它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中国最爱读书的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为阅读立法”的城市。它通过16年努力,摘掉了“文化沙漠”封印,让人人像买白菜一样买书、像进餐馆一样进图书馆,它让这座金融之城弥漫的不再是铜臭,而是书香,还让这书香飘散全国。阅读,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一种文化风尚和精神标签,也点亮了每一个上进青年的心灯。
S世纪文景
它起步于国外畅销书引进,一出手就是《达·芬奇密码》那样的超级畅销书,之后又将帕慕克、胡赛尼收归麾下,《追风筝的人》成为叫好又叫座的长销书。它一手推艺文,主打文艺小清新群体;一手推社科,体现出版者的社会责任担当。它14年的发展历程,示范了一家有情怀、有创造性的中小型出版机构如何在市场化环境下生存。
W未读
它是文艺生活类新媒体的新秀,用一年时间,就将“未读”公号粉丝量做到超过35万;它是一个新媒体矩阵的总称,除了“未读”,还包括“电影公会”、“阅读时差”、“书籍装帧”三大垂直细分类公号;它的主创者是一个在传统媒体浸淫多年的摄影师,因此在视觉的呈现上,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X《新京报书评周刊》
自2003年创刊以来,它用12年时间,奠定了自己在书评界的领先地位;它提出“阅读需要主张”,以严肃又有趣的态度来推介图书;它每次出16个版,每周六准时跟读者见面;它每个季度发布的季选书单、年底的好书书单,都备受业界内外人士关注;它的微信公号,同样是阅读类公号的佼佼者。
X新经典文化
它是民营出版机构中的老大,坐拥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爱丽丝·门罗、东野圭吾、余华、安妮宝贝(庆山)等数百位中外作家的中文简体版权;它以“新经典”为名,希望把20世纪以降的经典书带给中国读者;它的影响人群,数以百万计——《窗边的小豆豆》累积销量达800万册,是它创办14年来最成功的案例。
X香港书展
它是很多人夏季到香港的理由,自1990年起,每年的7月都吸引数十万人入场;它既欢迎出版业界人士前来交流,也以便宜的门票吸引普通市民和游客,使七天的书展变成一场城市嘉年华;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它又成为连接两岸及港澳乃至世界的平台,有着内地书展所不能复制的特色。
Y1200 Bookshop
它是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是为背包客留房间的避难所,是买书就可以送咖啡的小型图书馆,是主动提供免费阅读区的自留地,是“传递爱心与温暖的小平台”,是慈善活动的传递者,是CNN选出的17家最酷书店之一——在这里,你能找到亚马逊里没有的书,找不到武侠书和励志书,能在同一本书前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Z做書
它只有两名正式员工,却做成了业内最活跃、阅读量最高的微信公号之一;它的粉丝,一半是出版从业者,一半是对出版有兴趣的外行人士,它所提供的“有见地、有价值、可以操作的知识和经验”,对前者来说可供反思、借鉴,对后者来说则是宝贵的实操指南;它还将线上的分享,延伸到线下。
Z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
它是中国金融人、经济学家和社会精英的读书夜场。5年来,一群企业家、艺术家、学者奔赴北京、天津、苏州、广州等地,以一个读书人的身份坐下来,带领人们一起读金融、读艺术、读历史、读文化、读人生。它不是“富豪读书会”,而是一堂中国人的金融扫盲课和人生修行课,它的最大功用其实是“开启民智”、“修复脑残”。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