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时,天蓝云白,游人张嘴惊讶,“腾冲,终于到来,竟没有雾霾”。
离开时挥手轻叹,“腾冲,只能再见,却仍想遇见”。
到腾冲去,是给心灵做个SPA。
城市生活的狂飙突进,倒让腾冲“农夫、庄田、生活闲”的慢节奏脱颖而出,成为一种令现代人无法拒绝的生活方式。说是心灵斯巴(SPA)也好,比作心灵原乡也罢,当一切裹挟着你取得“进步”,向前快速行走时,为什么就不能像腾冲一样慢下来呢?其实缓“进步”,不加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是腾冲的选择,也许也应该是所有现代都市人需要作出的选择。
诗人徐迟在上世纪50年代曾说,腾冲美丽、丰富与神奇。半个世纪后,这句话越发强烈地得以印证。
和顺古镇就像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玛瑙玉石,美丽又带着神秘。这“一镇”的美丽,有着别处意想不到的独立。“小资天堂”丽江将大研古镇的纳西文明加入商业血液时,和顺古镇做的,只是找一处空地让乡里收稻晒谷。捣衣洗菜的妇人与塘边玩耍的小孩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是极富生活气息的,是远离咖啡馆与酒吧街的喧闹的。
如果你厌倦了都市与田园的话,来一场徒步高黎贡山的“丛林体验”,扎营露宿在南斋古道,许会豁然开朗;约三五好友去那云雾缭绕的云峰山,云雾在身边,宫阙在远方,除去田园的恬适,还能享受陡崖峭壁带来的别样刺激。国殇墓园昭显腾冲特有的传奇色彩。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远征军的铁骨与忠魂,在国殇墓园的忠烈祠与墓碑上得以体现。抗日县长张问德《答田岛书》般的独立与自强,正是腾冲孤傲厚重的城市性格。
“腾冲从不随波逐流,和顺古镇是青瓦灰墙古代风的,高黎贡山是峰峦起伏、拥有独特立体气候的,国殇墓园则宣告腾冲在抗战时期的真正独立。腾冲从不随波逐流,也正是这个特点,再次赋予腾冲更高层次的美丽、丰富和神奇。”腾冲人、收藏家段生馗说。
用火山石砌成的墙基院落,绝对会拉高你对和顺古镇的整体评分。与你上下班钢筋水泥撑起的摩天大厦不同,这里的房屋有着雕栏玉刻的精致,宗祠西化却不累赘,房屋整齐毫不拖沓。民居环山而建,青石板路纵横交错,田间有农妇晒谷扬场,也有“闲哥儿”杵在田埂上看人收稻……和顺的节奏是缓慢的,甚至是没有节奏的;腾冲的节奏是缓慢的,甚至是放弃速度的。这里永远是诗意的、田园的,离商业运作很远,距本来生活很近。这样的腾冲,配得上美丽。
麦穗与银杏,火山与古镇,油菜花作背景,深山丛林是纵深,让摄影控“嗨起来”的一切元素在这里聚首;翡翠、玉石,甚至是遍地可拾的火山石,在腾冲的翡翠市场,诚信第一,不存在C货;汉服馆带你穿越带你飞,古法造纸馈你明朝工艺;土陶器让你顿悟瓶瓶罐罐原来也充满生趣;最后再来一“泡”,别多想,当然是此地名头最响的火山温泉了。这样的腾冲,配得上丰富。
而传奇的还在继续着传奇。如战地里的翡翠般不畏战火的,是那些一次又一次向国家敬礼的抗战老兵。他们说,曾经的腾冲,每一脚踩下去都是血。他们说,现在的腾冲,每一步迈下去都藏着故事。这样的腾冲,配得上传奇。
一个美丽、丰富、传奇的腾冲,一个中国人生命的原乡。
会有永远的原乡吗?腾冲需要做的,其实恰恰是目前的独立、不随波逐流地“缓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古村落”5000个左右。城市化的飞速挺进,商业模式的迅速植入,使得越来越多陈寨古村被扣上“过度商业化”帽子,甚至以滑稽形象出现在社会新闻头条。“游客攻陷××村”、“××镇一夜变身红灯区”的吸睛标题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曾经极具“原乡”潜质乡村的形象坍塌。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发恩曾在《和顺的历史与未来》一文中提到了他所了解的和顺和腾冲:“近年来的旅游开发,让我又惊又喜,喜的是和顺可以再现辉煌,惊的是生怕在开发中丢了老本。”当中国人的“生命原乡”遭遇“现代”急促的步伐时,完全可以弃那辆叫做“时代”的列车于不顾,无需紧盯客流量的增长,也不必为商业开发的压力所拖累,该怎样晒谷就怎样晒谷,愿意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毕竟一个没有原住民的古镇只是一个躯壳,而一个独立、闲适,以自己节奏生活的腾冲,才是真正的最美乡村。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