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春天的扬沙天一直会持续到清明节,当地人说,等风把树吹绿了就好,到时候游客也能多起来。
平遥有三个世界。由城墙围起来的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做游客生意的。保留着近代晋商的院子、1949年之后的国营工厂、“文革”时期的标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空置商铺,丽江特色的酒吧、商店、客栈,街边放着梅艳芳的《亲密爱人》,仿佛回到90年代。古城里取暖大多烧煤,入夜街上就散发着“煤气味”,商业味被冲淡不少。
游客喜欢在老街上穿着皇帝和皇后的衣服照相,他们是中国景点的主力消费群,使中国旅游城市充满了很多一致的趣味。古城内本来有古玩店,但是游客对这些兴趣不大,就慢慢改了,改卖旅游纪念品:披肩、鼓、绣花拖鞋,要不是这里的建筑和气候,你会以为自己是在丽江,南大街上还开出了丽江樱花屋的分店。当地人跟你解释,你们是跑过很多地方的,觉得跟丽江一样没意思,对于那些很少出来旅游的人来说,见到这些还是很新鲜的。
平遥的特产是云冠牛肉、推光漆器、醋,像所有旅游区特产一样,工业化量产、平价,也不够精致。虽然很多饭馆都贴着108种小吃的招牌,但吃得最多的还是碗秃儿,荞麦面做成面皮放在红色的塑料盆里,吃的时候切成宽条,加入姜末、蒜泥、辣椒、陈醋、香油、酱油和大料水,再加上豆芽和土豆丝,夏天凉拌、冬天热炒。既是当地人的日常吃食,也是最风行的旅游食品。
像所有的古城古镇一样,有钱人都搬出去,那是另外一个世界,在平遥的西边。有新的行政中心、五星级酒店、公检法、中小学和跃层的高档社区。平遥人会告诉你,周边的县城房价只有两三千,平遥已经均价五千了,这是一种地方经济实力的表现。但是,这些崭新而昂贵的建筑像是被空投的,接不上这里的地气,在一片灰黄中显得有几分荒诞。
平遥古城外是一个过渡世界。热闹非凡而混乱,是一个急急忙忙朝前赶的北方县城的样子,扬沙天里灰扑扑的步行街,有七匹狼专卖店、艾玛电动车专卖店,炸鸡、烤肉串、10元墨镜,LED大屏幕上播放着玉石翡翠广告……让人对发展全面攻占中小城市感到厌恶。
因为有世界文化遗产,从北京出发的高铁会在平遥设立一个站点。也因为古城有旅游业,平遥的房价会比周边县城高出一两千。但是,当地的旅游部门觉得相对于丽江,平遥发展得还不够,得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他们请来在很多旅游城市推出“印象系列”的王潮歌,在当地排演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
王潮歌说自己做的不是旅游产品。她说,其实只要知道‘我是谁’就知道“我要去哪里”,尊重自己的血脉,发掘自身历史文化传统。而不是去建那些相同的建筑,做雷同的开发。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对滞后也许会赢得更多的回旋空间。
平遥旅游的季节性很强,天一冷人就少了,而且来玩的人都待不住,逛一圈古城就走了,平遥距太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在盼说:“平遥与丽江在同一年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但是,平遥在旅游开发这一块落后丽江很多。不光是平遥,整个山西省都是这个状况。”
但是,“走在前面”的丽江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榜样,商业让古城无比喧闹,丽江几乎成了“旅游过度开发”的代名词。今年3月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古城103间建筑,过火面积2243.46平方米,文保专家说,这充分暴露了丽江过度开发的弊病。其实消防队不过距离失火地点十分钟的车程,但是游客众多,过不去,疏散人群也耗去不少时间。
2011年,平遥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旅游的41个地方之一,因为它完整地保留了它的“老传统”。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对滞后也许会赢得更多的回旋空间。
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专门为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这个项目成立的,《又见平遥》是王潮歌和她的团队在“印象系列”之后的新作。虽然王潮歌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旅游产品,但“印象系列”确实为原本千篇一律的旅游城市增加了一个发展的亮点。
《印象丽江》每年有200万的观众,王潮歌说:“这样一个不动火、不挖地、不用资源,只是大家唱歌、跳舞,给大家演出,就可以产生这样大的利润,我相信对很多人,对政府包括投资人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所以,王潮歌和她的团队是不少地方政府努力争取的对象。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领导说,争取王导的合作得到了省里的关照,只是依靠平遥县是争取不到。在当地的宣传口径中,《又见平遥》是“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文化旅游标杆项目”。
地方政府努力争取之下的高效率也显而易见,专门选址修建了剧院,一个月完成了十三个单位的腾迁工作,两个月完成了150人的单位改制,两个月完成了拆迁。从2012年3月开始剧场建造,到7月主体工程完成。然后是声、光、电的安装,10月演员进场排练,2013年2月18日正式演出。现在,从平遥古城的城门出来,就可以望见剧场,《又见平遥》每天在里面演出。这座专门为《又见平遥》修建的剧场向下挖了六米,矮了城墙一大截,王潮歌说,这样对历史有一种敬畏感。
平遥最独特的地方是谜一样的历史。
“山西是地面文物最多的省,是中原文化重要的一支,但是现在一说到山西,就是煤和煤老板,前者是过度开发资源,后者代表有钱没文化。我觉得这对山西、山西人不公平。”王潮歌很多年前就来过平遥。
平遥是中国晚清的“华尔街”,有票号20多家,数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票号之外还有镖局,主要为票号提供财产保护和货物押送的。“镖局出行的时候是不许洗脸的,他们还有很多黑话,都是镖局的规矩。因为洗脸的时候要哈下身,后背就露给敌人了,怕被袭击。这样的规矩都是真实的。”王潮歌说,平遥最独特的地方是谜一样的历史,这一部分的历史只被揭开了一个小角。
现在来平遥的游客看着房子、街道,听导游讲解,依靠想象力来复原旧时的样貌。在王潮歌看来是不够的,平遥古城里的那些生活、那些讲究,还有旧时平遥人的世界观都是无法真正体会得到的。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60多年前的事情就已经像隔了几个世纪。
王潮歌就是想让观众去体验、感受平遥,她希望如果有观众看了《又见平遥》会再去走一遍老城,实在地去了解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所以,这次演出不叫“大型实景演出”而叫做“大型情景体验剧”。
“印象”系列用的是山水实景,“又见”系列的演出则是在剧场搭的景中。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90分钟的演出全部在户外,观众和演员都会非常辛苦。“印象系列”是大山大水之间得到的印象,是一种大的写意,而“又见”系列有演员的表演,有故事情节、人物矛盾冲突,是一种写实。讲的是100多年前的故事,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7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人们缺乏基本面的幸福是因为只喜欢往前看。
没有舞台,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行走在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既是看客也是亲历者和见证者。“就是让观众跟着我们穿越,这一点在影视剧中很容易做到,但是在舞台上很困难。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让观众模糊自己,投入到故事中去。”王潮歌说。
因为没有舞台,演员便失去了与观众的有效隔离,这对于从平遥当地招募的非专业演员来说,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近距离地与观众对视即便对于专业演员也很困难”,为此,他们在体态、语言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次《又见平遥》的主题是“血脉传承”,王潮歌觉得虽然GDP一直在升,但是人们缺乏基本面的幸福。大家都爱往前看,买什么样的房子,明年会升值多少。很少有人往后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家乡的草坡地,草坡上的牛羊,远处的破庙,王潮歌在北京经常就看到很多年轻人不好意思说他们老家是哪里的。
在她看来,正是这种对自己的过去没所谓的集体心理,才会出现平坟、强拆这样的事件。一切旧的都可以推倒重来,快速建起那些崭新但毫无特色的建筑,在南京也就是在武汉,在阳朔也就是在丽江,所有的城市都千篇一律。“知道‘我是谁’就知道‘我要去哪里’,尊重血脉传承,推平那些老建筑时,下手就不会那么狠了。”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