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
没有一个90后,曾经在春节期间成功逃离过这首歌的支配。
华仔之于春节,就好比玛利亚凯莉之于圣诞节。他们的歌,往往都是被打响的第一炮,宣告节日序幕的拉开。
不过《恭喜发财》这首贺年金曲,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了。
年味,也在“与时俱进”。/图虫创意
比起大街小巷循环播放的BGM,这一代人更快感知春节的方式,是手机里的各大App全都换上了春节限定皮肤,手机里的各种游戏也已经进入了春节活动。
无论是手机里的赛博世界,还是我们身处的真实生活,都已经将春节氛围拉满。但身处其中,却总有种“差点意思”的感觉。
“新年”两个字,总让人觉得重复的只有一年一年,而和上一年划分界限的“新”字,却越来越难感觉到。
年年岁岁的仪式感,已经简化成了瘫在沙发上集“福”字、抢红包,开着电视里的晚会做背景,在峡谷P城里和朋友刺激五黑。
“年”,好像越来越不流行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年味”象征。/图虫创意
怕无聊,是当代人的绝症
一类社会学家将现在定义为“悬浮时代”。
人类学家项飚将“悬浮”解释为“所有人都在追求一个更好的明天,更好的明天具体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清楚”。
关乎未来的想象和当下现实的断裂之间就产生了悬浮。为了对抗这种悬浮,这一代人对于“新”的渴求,从未像今天一样迫切。
从去年炙手可热的元宇宙,到几年前年轻人热衷于炒作的数字货币,再到今天最新的NFT艺术品交易,林林总总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但究其本质,年轻人对“新事物”的热衷,都是源于我们盼望用一种更新的方式,来冲击旧有的传统,让无聊的当下,变得更值得过一些。
炙手可热的元宇宙构想。/图虫创意
随着潮流更替越来越快,见过的事物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越来越难停留,对于“有趣”的阈值被越拉越高。
无法忍受无聊,是这一代人共同的特点,所以他们用不间断的追新来对抗无聊。
“追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文化是显性也最容易被感知到的一面。
不去谈“潮玩”“sneaker”这种本就代表新文化的符号,光是我们印象中最传统、最刻板的那些晚会舞台表演,这两年都在跟着新浪潮,推陈出新。
如果对近两年最出圈、口碑最好的舞台做一下回顾,你会发现几乎一多半都是将现代审美与经典国风相融合的舞台。
往远一点说,有河南卫视的《唐宫盛宴》,带我们回溯盛唐风貌。往近说,今年BILIBILI跨年夜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新形式来诠释,让《千里江山图》穿越几个时代,精准踩在年轻人的审美点上。
BILIBILI跨年夜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再比如2021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雄狮少年》,刨除电影外的争议,电影本身在让“传统”变“酷”这方面,其实可圈可点。
电影将非常传统的“舞狮”以现代、新潮的语言去重解,用新潮的视听语言去对撞传统元素,只有用年轻人的东西,才能打开年轻人的世界。
舞狮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为一种非常有张力、霸气的运动,正如网友所言:“感觉比橄榄球之类的运动更有魅力,甚至让人想深入地去了解一下有关舞狮运动的背景。”
传统的民间艺术并没有变,之所以受到了关注和喜爱,这中间的变量是展示、解读它的方式。
同理,年轻人会觉得过年无聊,或许本质上只是因为厌倦了千篇一律、年年循环的内容和形式。
《雄狮少年》将传统的“舞狮”以现代、新潮的语言去重解。/《雄狮少年》
其实年轻人,从没抗拒过传统
无论是否承认,21世纪的20年代,“国潮”是最受关注的审美关键词。
在看理想出品的《时间的路口》跨年节目中,柏邦妮提出,“古典和传统,其实是两回事”。传统的元素,不一定具有古典的美。
过年回到老家,看到家里的年节装饰,会觉得张灯结彩很温馨,但以年轻人的审美角度来看,未必觉得它美。
年轻人并不抗拒传统,相反,年轻人对传统的中式审美在这个时代有着更为深刻的需求。
因为正是这些传统的元素,才构成了我们本身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回家,是游子们共同的牵挂。/图虫创意
国潮之所以流行,背后的原因是艺术家将其中的传统元素,用现代的创作方式加以改变,让年轻人觉得酷,感受到原来大红大绿中也可以看得到美。
年轻人抗拒的不是传统,而是一些“无趣”和“傲慢”,与千百年固守不变的教条。
所以,如何让年“新”起来,才是帮年轻人重拾过年热情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品牌,顺应这一代人的审美,设计各种图案的年节装饰,将他们珍贵、稀缺的注意力,重新抓到“春节”上。
今年春节前夕,艺术家许成成就用一台平板和一支笔,重塑了年轻人春节可以有的模样。
一支笔,让这个年“新”起来
原来年画也可以这么酷。
事业鸿运
学业鸿运
爱情鸿运
家庭鸿运
这四幅年画分别寓意“事业鸿运”“学业鸿运”“爱情鸿运”“家庭鸿运”,以往要绘制这样精细、专业的图画,往往需要借助手绘板或数位板。
但这一次,他仅采用华为MatePad Pro和M-Pencil,在科技的加持下,帮助传统年画焕发新的色彩。
在无趣和有趣之间,越过那道界限可能需要的就是被赋予创造力的生产力设备。
知名设计师Alex Hammond说:“如果要找一件物品,作为创意产业发展史的见证者,那肯定是铅笔无疑。它的用途不分领域,可以用来谱曲,也可以用来编代码;可以画素描,也可以设计草图;可以写十四行诗,也可以记录小说。”
笔和纸张,无疑是创造力最好的载体。
而科技发展至今,传统的笔和纸张已经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科技革新工具,极大地拓宽了创意的边界。
我们可以在华为MatePad Pro上任意下笔,不必担心无法更改。
华为MatePad Pro是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新一代生产力工具,其生态内有着丰富的绘画类App,包含多种字体和笔刷,能够实现我们对于多样艺术风格的追求。
普通人也可以借助科技,探寻自己的创造力边界,或许我们都可以成为“朋友圈野生插画大师”,让新年“新起来”。
当然,华为MatePad Pro的上限,不止于此。
搭载了鸿蒙分布式技术的华为MatePad Pro,可以实现与多个设备的联动协同,可以投屏手机,也能连接电脑。
在华为MatePad Pro上,亲手写下“福”字,再通过打印机将“福”字打印出来,在生产力的助推下,连传统的贴福习俗也可以被创造出新的意趣。
科技之美,在于无限可能性,从前难以被突破的空间或创意限制,如今变得触手可达。
生产力革新的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落回到“人”。悬浮的年轻人,总要回到地面。
科技正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回归现实生活,在华为鸿蒙的生产力创新加持之下,“鸿运连连,年年有为”或许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祝福。
让每一年都与上一年不同,让人们始终伴着盼望,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痴迷于科技进步的原因。
评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