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被挤爆的远方,轮到了大理和新疆。
仔细想想也不稀奇,热门和偏僻的元素一叠加,再比照比照攻略,误食几轮推广,游客净化心灵也净化到了一起去。
说走就走的概念被营销出了包浆,提起旅游,一拍脑袋就能对应出差不离的答案:踏浪等于三亚、早茶等于广州、水乡等于乌镇、海鲜等于青岛、徒步就去西藏、追星就去外滩,用心不足,凑热闹有余,旺季多磨是意料之中。
而集齐看海、观鸟、浴场、爬山、海鲜、环岛游的连云港,却几乎隐身,关键词联想少之又少。
换个思路想,其实不被偏爱也是好事,小众目的地想逆袭,一不留神容易走成网红老路,冷门得名不符实,扫兴而归时有发生。
像连云港这种不上不下的小透明城市,反而有可能来一次意外惬意的旅程。
旅鸟的快乐星球
对连云港唯一的印象,得从1986年的《西游记》说起,六小龄童从片头曲里破石而出,底下这花果山,追根溯源就落在连云港。
“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一经文史考证,云台山的小猕猴们就有了撒欢的由头,沙僧石、唐僧崖、水帘洞、定海神针等各种景点也接踵而至,跟着导游路线一穿,过把齐天大圣的瘾不成问题。
△花果山上的猕猴。/图虫
但连云港汤汤1759平方千米水域,猕猴绝不是唯一可爱的角色,不信留心看看,这座傍海港城的上空,还有数十万只年复一年经停的旅鸟。
迁徙季节一到,小岛山悄悄聚起喘口气的小家伙们,闲时抬一抬头,就能看到成群扑簌簌的小黑影蜂拥而至,倏忽又飞远。
白鹭纤瘦而黑的腿从羽毛中伸出来,偶然曲脚,或者静默不动,三三两两停在灰黄色的浅滩上,粉沙被细浪冲出纹路,恰好铺在白鹭的小趾边。
又或者去月牙岛,翠鸟小小个地发出翠蓝色光亮,快速飞行,尖声鸣叫,望远镜一聚焦,岩石树枝上还点点滴滴缀着静默的小鸟,曲线光滑漂亮,尾部有棱有角地收口,生活中总是最服气这种冷静而机敏的小个子好友。
亲民一点的动物也有,圆头圆脑小斑嘴鸭子在水面上成群结队,羽翼乖乖向后拢着,宝蓝色羽毛缀在尾巴上,贴着水面若隐若现,其中一只扑棱起来,尾随的鸭子都得跟着闹。
再不济也能遇见低飞的海鸥,大翅膀在逆光中掠过,羽尖渐渐聚拢成灰黑色,远远近近地呼叫,临时一个起意就落在轮船上、码头上、海湾上,在退了潮的沙滩中央摇摇摆摆,吃鱼吃虾,挑拣破败的贝壳,身后汽笛偶尔嘶鸣。
城市里那些被裱起来的大自然摄影图,这不就真真切切地在眼前动了吗?别老想着在朋友圈九宫格里拔头筹,旅游这件事图的是先让自己眼前一亮。
噤声再一听,林子里叽叽喳喳,躲着好多轻易叫不上名字的柳莺,偶尔还能看到啄木鸟、伯劳、戴胜……清代李汝珍造访连云港,满脑子浮想联翩,二话不说以小说家的架势游览起来:
“绕过峭壁,穿过崇林,再四处一看:水秀山清,无穷美景,越朝前进,山景越佳。”
这段话原原本本摘自《镜花缘》,里头三十三个岛国,无肠国、女儿国、不死国、穿胸国、两面国……讽喻之余,还不忘添一个歧舌国——能言善辩,精通音律,鸟语张口就来,“满嘴唧唧呱呱”,比拟的就是这上万只机警的小生命。
也不怪吴承恩当年造访连云港,能在花果山捏出七十二变小猴孙来。
港城,海鲜管够
连云港不算旅游博主的宠儿,论历史底蕴也不是特别拔尖儿,靠海吃海,打鱼收网,大大小小21个岛屿,海洋水产品挤挤挨挨,往码头上凑个热闹,烟火气全在鱼篓子里,吸一口海腥味,满腔都是海港生活气息。
东、西连岛算是游客最密的地方,小红书上晒海鲜的定位也几乎离不开墟沟和盐河巷,关于宰客的传说虚虚实实,本球只要是个景区都绕不开这一痛点,但转念想想,假如有心来觅食,又怎么会寻不到宝藏档口?
这可是拥有162公里海岸线的大岛,揣着攻略,走个偏门路线,渔民也许没法保证你的出片率,但可以拍着胸脯告诉你海鲜管够。
如果直奔码头,螃蟹一般捞得最多,抖抖鱼筐,蟹钳蟹壳窸窸窣窣响,赤脚红、梭子蟹缠在一块儿,请小馆子老板加工,或者提回民宿自己开火,调点生抽、白醋、砂糖、香菜末、碎姜粒子,酱淋淋地拎起来,就着海风吃,脑门全是度假的味道。
渔灯打在岸上,一筐筐生蚝、扇贝、海胆、八爪鱼、皮皮虾在暖黄色调里蠕动,跟渔民讨教几招,孜然烧烤、辣椒煎炒、柠檬生腌都是地道法子,再攀谈几句砍个价钱,码头一日游就挺值。
要么拐入本地市场,满坑满谷的海鲜硬货摞在案子上,用生菜一片片隔开,什么叫鳞次栉比的美食?这就是了。
△短暂实现一次海鲜自由。
也有现卖现做的摊子,生蚝齐齐摆好,蒜末、葱花、辣椒粒错落地撒上去,垫在薯粉和鲜蚝壳上,就连海胆都挖了心,亮黄色蒸蛋裹住海胆肉,滑腻腻地填在中央,一种淋漓的快感摆上台面,没法不食指大动。
至于那些生腌摊子,脆黄瓜和小辣椒满满一格,拌在对虾、螺肉、螃蟹钳子里,腥香的气味老远就能闻到,肠胃弱的咽咽口水就算了,吃惯生腌的游客哧溜几下,酸辣又清爽,三两个人一顿下来百十来块,港城也算没白玩。
最坏不过是打道回镇上,路边小摊子叫一碟豆丹——豆地里绿油油的小肉虫,捉起来碾出肉,烧出来奶黄色的汤汁,小红辣椒、香菜、丝瓜一块儿拌着,流着油焖熟了上桌。听起来惊悚,但连云港人烧豆丹的手艺没得说。
在一座海港小城穿梭觅食,迂回、碰壁、饥肠辘辘,最后关头惊喜饱腹,旅游就是这样——用身体的各个触觉,打破对一座陌生城市的囫囵想象,哪怕是对它的坏印象。
世世代代,逐海为生
连云港在旅游博主眼里最吃亏的一点,是海不够“蓝”。
黄海海岸容易泛黄,浅滩上的粉沙不如基岩质海岸光滑,淤泥细细浮上来,不湛蓝不剔透,往海里扎也扎不出碧海晴天的效果,而“不出片”在时兴的旅游哲学下,几乎是原罪。
夏日踏浪的思路行不通,老艺术家得为连云港护一句,对海港小城的野心仅止于沙滩,也未免太呆板,连云港最绝的不是海,而是环岛自驾。
6.7公里的拦海大堤蜿蜒而下,连岛落在西堤尽头,从山腰切开漫长一条沥青公路,整整11公里闭环,二三十块钱搭一程环岛观光车,又或者躲开观光时限,一大早驱车直入,行人稀稀落落,从岩壁下涌起海的味道来,小风拂耳,车窗一点点往下摇,这时候的海远比往日真切。
视野从上往下一拉开,浅黄色沙滩被隐去,整片海是一戳就破的宝蓝,轮船往深深的海域里开进去,水波青青绿绿向两边漫溯,连岛的海不会让客人失落。
即便是傍晚环岛也不碍事,海风渐凉,沿着环岛方向慢慢开,公路尽头的路灯一盏一盏冒出来,沥青路上安安静静,不赶时间就索性下了车吹风,这段小成本散步,基本是旅游帖子里的连云港最佳。
可想而知连岛居民的生活,虽说起早贪黑,也还是有懒散的余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风咸咸地拂来,再急的事也不妨缓缓。
渔民跟着潮涨潮落去生活,九月开海,四月歇渔,海边人常说“只要不是特别慵懒都不会饿死”,哪怕收网不理想,留心翻翻石块底下、水坑里头,日子就还有盼头。
△船到桥头自然直,日子总得慢慢过。/图虫
潮落时卷卷裤脚,举着钳子去附近泥滩觅食,底栖生物躲躲藏藏,深一脚浅一脚就夹回半桶小辣螺、皮皮虾、赤甲红,游客付10块钱提个小桶有样学样,踩进渔民趟过的水洼里,哪怕捡回满桶贝壳,也是初来乍到多新奇。
潮涨了就更好弄,老到的渔民会拿臭鸡腿肉做引,挪开浅滩上的石头块,悄无声息捅进洞里,蛰伏的小蟹从泥泞中跃出,几秒钟功夫就层层叠叠霸住了诱饵,此时一抬杆,满满不招自来的蟹崽子,比钓鱼来得快准狠。
海里给什么,渔民就倒腾什么,连云港人自小就明白知足常乐。
最直观的体验是去一趟秦山岛,这里游客不常来,行船15公里,远远看见孤独的海蚀柱光怪陆离,海浪日复一日冲蚀,砾石剥落下来,点点滴滴堆积出一条20公里长的海水潜径,鸡血石、石英绿、白莹石隐隐绰绰,潮水一涨,刚好没过。
别以为这些近岸岛上没人,一排排旧营房里都住了渔民,残岛终将会被侵蚀,但连云港人心里清楚,海中之人长寿,靠的就是逐海为生、知足常乐。
参考资料:
[1]《<镜花缘>中的海属特色探析》| 谢丹
[2]《连云港古典名著城市文化与风景区建设研究》| 李星汐
评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