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此前在加拿大,还是近几年在国内工作生活,跟绝大多数人一样,音乐人涵子在生活中几乎都不曾深入与残障人士产生交集。
直到某天,鬼使神差一般,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导致心情极其低落的涵子走进北京一家盲人按摩馆——这对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她来说是第一次。为她提供服务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盲人女孩,两人一来二去便聊了起来,涵子仔细听着女孩讲述自己自幼失去视力,伴随着无数困难成长,以及到北京打拼的种种故事。
对于盲人女孩而言,这或许是与客人的一次寻常聊天,既给客人留个好印象,也能打发重复性工作的枯燥时间。然而这次聊天却令涵子印象深刻,这是她第一次认真聆听一名残障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也是她第一次了解这个群体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许多细节。“我这才发现,原来盲人也能用微信,他们有专门的软件可以播放。”
在此之前,涵子跟所有人一样,虽然知晓残障群体的存在,但对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完全不了解。这次特别的盲人按摩带给涵子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缓解,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她这么年轻,在我看来有这么多障碍,她却完全不以为意。她并没有让‘看不见’这件事影响到自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充分体验生活的愿望;她也没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工作也很拼,真的让我很感动。之后,我遇到什么事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她,她那么难都能挺过来,我这算什么?”
涵子和盲人女孩就此成了朋友,一直保持联系。涵子在女孩的朋友圈里,看她记录工作、生活,见证她嫁人、拍结婚照。“看着她我就想,所谓特殊群体跟一般人也没什么两样,大家一样对幸福有着不懈的追求。”
不久前,涵子的一个老朋友生了孩子,孩子可能存在某些先天缺陷。发生在自己生活圈里的这些事开始让涵子意识到,残障离一般人的生活其实并不远。作为音乐人,涵子萌发了为残障群体写一首歌的念头。
在涵子看来,写给残障群体的歌虽然不少,却普遍流于口号化,没能踩在情绪的痛点上,难以打动人。对她个人而言,作曲问题不大,作词却有点为难。从小在国外长大的涵子虽然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但写中文歌词却力不从心。等待一首合适的歌词,或许是创作这种歌曲最费时的过程。
直到看到碧桂园副总裁朱剑敏的原创歌词《我们》,与之相配的旋律马上浮现于涵子的脑海中。朱剑敏是前媒体人,他长期保持着写作习惯,加上平时活跃于企业助残项目的一线,让他对残障群体的情绪有着更为敏感的把握。“朱剑敏写的词有种动人的力量,同时也很诚实。歌词没有回避普通人和残障群体的区别,我们生理上确实不一样,但我们追求的是一样的幸福、一样的美好生活,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有区别。”
与涵子共同演唱这首歌的盲人歌手杨光对歌词也有同样的感受:“这首歌词曲都不错,词很激励听者,很温暖,好听之余也充满正能量。它不像那些听起来空洞的公益歌曲,代入感很强。”
合适的歌词、积累已久的情绪,各项元素到位后,歌曲《我们》的制作可谓一气呵成。歌曲创作者4月敲定创作计划,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各项工作,《我们》赶在“5·19”全国助残日当天正式发布。
《我们》上线后,涵子马上把歌发给了那位盲人按摩师,并告诉她:“从我们俩认识,我一直被你感动,我写了一首歌送给你。”女孩听了很开心,说歌很棒,并马上发在她的朋友圈里。
“我们的相似之处远远胜过我们的不同之处。”对于这一点,涵子深信不疑。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