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疤已经19年没有疼过了,一切太平。”
在2007年出版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J.K.罗琳用这句话为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画下句号。此后,她在不同场合一再表示,自己不会写续集或前传、别传(比如以詹姆斯·波特和小天狼星为核心的哈利·波特父辈那一代的故事,或者少年邓布利多的故事),即使读者和出版商喜闻乐见也不写。她甚至使用“罗伯特·加尔布雷思”这个假名来创作侦探小说,就是希望读者不要把自己仅仅当成“那个写哈利·波特的J.K.罗琳”。
对于J.K.罗琳来说,哈利·波特系列已经终结;但对于追随它超过十年的哈迷来说,这个梦最好不要终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19年后”的2016年,他们迎来了被称为“哈8”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根据哈利·波特系列衍生品《神奇动物在哪里》改编的同名电影。
这样一个YY的同人文,哈迷们仍然毫不犹豫地为它打出五星的高分。
按照小说中的设定,哈利·波特生于1980年7月31日(跟J.K.罗琳同一天生日),他在17岁那年即1997年打败伏地魔,《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最后一章写到的“19年后”,也就是2016年。所以,“哈8”在今年推出,就显得顺理成章。这一年,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年满11岁,该去上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了,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跟父亲告别时,他表示了对于分院的担忧:要是自己没进格兰芬多,而是进了斯莱特林怎么办?哈利·波特告诉他:“那斯莱特林学院就会得到一名优秀的学生,是不是?我们觉得这不重要,阿不思。”
“哈8”的故事,就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别这一幕开始——没错,它是个舞台剧的剧本。按照谷阿莫式总结法,“哈8”的故事用1分钟就可以讲完:阿不思和德拉科·马尔福的儿子斯科皮在霍格沃茨成为好基友。三年后倒霉孩子二人组偷了一个时间转换器(就是《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里赫敏为了同时上好几门课用的那种),一次又一次穿越回过去,希望改变一些事情(具体哪些事就不剧透了)。
讲真,这就是一个写得不怎么样的、YY的同人文——好吧,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同人文,作者是编剧杰克·索恩和导演约翰·蒂法尼,J.K.罗琳只是挂名而已。但这并不妨碍哈迷们毫不犹豫地为它打出五星的高分,这里面至少有两颗星是打给哈利·波特情结的。哈迷们坚信,哈利·波特们的魔法世界是存在的,而“哈8”的出现让他们再次确认,这个世界还在,传奇仍在延续。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之前,哈迷们曾对大结局作出种种猜测。其中一个猜测是:哈利·波特中年潦倒、落拓,只能在喝点小酒时晒半秃M字头上的闪电疤痕和大战伏地魔的陈年旧事。这已经够不堪的了,而最令人无语乃至愤怒的,无疑是这个猜测:哈利·波特其实是个精神病人,他以往的所有奇幻经历都是他胡思乱想出来的,而他脑门上的闪电疤痕其实是外科手术留下来的。因此有哈迷在MSN签名中泄愤:那还不如让哈利死掉!如果哈利·波特的历险都出于胡思乱想,那就抹杀了整个魔法世界的存在,对哈迷来说,这不啻信仰的坍塌。
当年愤怒地表示“还不如让哈利死掉”的人,也正是今天看到“哈8”那熟悉的第一幕就热泪盈眶的人。因为有着大量死忠粉的存在,哈利·波特直至今天仍是一个超级IP。
对于21世纪的读者来说,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可能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真正童话。
英国作家、布克奖得主A.S.拜厄特曾如此抨击哈利·波特系列:“在罗琳女士的魔法世界里,没有精神力量的一席之地。它是为那些被电视限制了想象力的人所写的,这些人整日生活在电视卡通,以及肥皂剧、‘真实电视’节目和名人八卦新闻所构成的夸张(更令人兴奋而不是恐惧)的镜中世界里。”
但生于1936年的拜厄特可能忽视了一点,对于21世纪的读者来说,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可能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真正童话。在这个魔法世界里,人们仍然保留着前工业时代的一些习俗:小巫师们用鹅毛笔、羊皮纸写作业;邮件通过大大小小的猫头鹰来投递(身量小的猫头鹰“只送本埠邮件”);借助于飞路粉,巫师们通过壁炉穿行(所以德思礼家那个纯装饰的假壁炉让亚瑟·韦斯莱困惑不已)……这是J.K.罗琳向传统生活方式的致敬,而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这些就是童话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学者艾莉森·卢里所说,从一个爱好想象的孩子的角度来看,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处是麻瓜,也就是不理解你的人。他们还整天制定一些愚蠢的规则,无视一切他们没料到的、没有看见的事物。这样的人,其实已经丧失了儿童时代的一些特殊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幽默力,乃至兴奋的能力。
在书中,哈利·波特对伏地魔说,让自己强大的,正是家人和朋友给予的爱,而从来不在乎这些的伏地魔(他不相信莉莉·波特在被杀死前给儿子灌注的充满母爱的保护咒有多强大)其实很可怜。确实,在整个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都在不断讲述关于爱、友谊、善恶、宽恕等道理。哈佛大学神学学者凡妮莎·佐尔坦(Vanessa Zoltan)和卡斯珀·奎尔(Casper ter Kuile)认为,这其实就是传达一种类似于《圣经》的信仰,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名叫“哈利·波特与神圣经典”(Harry Potter and the Sacred Text)的广播节目,和哈迷们交流、讨论。七部哈利·波特小说一共有199章,所以他们也打算做199期节目,“就像基督教有《圣经》、穆斯林有《可兰经》、犹太人有《摩西五书》一样,我们就是想从这199段故事中探索书中的意义”。节目于今年5月开播以来,每期有6万名哈迷收听。
这么说来,简直可以成立“拜哈利·波特教”了:有教义(这两位学者都把哈利·波特系列跟《圣经》相提并论了),有大量信众(仅《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就在全球卖出了2亿册),这个教派一定成功。至于口号和仪式,按照书中写的去做就是了,比如,入教口号可以设为“我发誓,我绝不干好事”,教徒可自称“DA”(即Dumbledore's Army,邓布利多军团),聚会时得照例说一句“为大难不死的男孩干杯”。“HP(即哈利·波特系列的简称)一直是我的信仰,只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丹·伯恩斯这句话,说出了众多哈迷的心声。
很多哈迷都会一次又一次重读哈利·波特系列,通过阅读,他们沉浸在那个神奇的世界里,找到了认同和安全感。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