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在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里,女祭司皮提亚(Pythia)在进入一种类似昏迷的催眠通神状态后,由别人提问题,可做出对未来事件的预测,称为德尔菲神谕。后来德尔菲成为预测未来的代名词。
15世纪后期:
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划时代的预言家,他画出了飞行器、坦克、起重机的结构图,它们几个世纪后才出现。
1555年:
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发表《诸世纪》,预言了直至21世纪前有关法国及世界的大事。其第10卷第72篇指出“1999年,7月之上/恐怖的大王从天而降”,被解读为预示人类的灭亡。
1865年:
在《从地球到月亮》一书中,儒勒·凡尔纳构想了用太空炮把旅客送往月球。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登月成功。
1870年: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描述尼摩船长驾驶着巨大的电动潜水艇周游世界海洋。1888年,可以施行鱼雷攻击的佩拉尔电动潜艇正式下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1954年)即以《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命名。
1874年:
凡尔纳在《神秘岛》中提及太空旅行。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实现太空漫游;2001年,蒂托成为第一位太空游客。
19世纪70年代:
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之日起,宗教团体“耶和华见证会”就认为世界末日将在1914年来临。尽管这已被证实为杞人忧天,该团体仍坚信世界末日终将来临。
1889年:
凡尔纳在《一个美国记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记》中写道:公路宽100码,两边是1000尺高的摩天大楼。1931年,高102层的纽约帝国大厦建成。
1900年:
该年12月,美国市政工程师约翰?埃尔弗莱斯?沃金斯在《家庭妇女周刊》(Ladies' Home Journal)杂志发表《在下一个百年中将会发生什么》一文。他预言了数码彩色摄影、移动电话、高速铁路及大棚蔬菜的出现。
1901年:
日本《报知新闻》以《20世纪的预言》为题刊载了23项预言。有些实现了:写真电话(即现在的可视电话);人类7天可环绕世界一周;能调节寒暑、送出适宜空气的机械(即现在的空调);无线电信及电话;高速铁路;城市高架铁路和地铁,等等。有些尚未实现:发射炮弹抵挡暴风;人与兽自由对话;野兽灭亡;蚊子和跳蚤灭亡;废除幼儿园,等等。
1911年:
爱迪生发表文章,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世界的预言。其中高速飞机、电气化火车取代蒸汽火车等已经实现,但他预言世界将实现和平、科技将战胜贫困,现在看来还是太乐观了一点。
1920年:
苏联作家扎米亚金发表《我们》。小说背景被设置为26世纪,在“大一统”国里,人们穿“统一服”,以数字命名,就连性生活也实行计划制——一个没有“我”,只有“我们”的世界。
1937年: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绘了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未来图景:人类经基因控制孵化,从婴儿时期就接受培训,书本、鲜花、诗歌等统统被视为无用之事,没有痛感,只剩下一种价值观:幸福。
1945年:
阿瑟·克拉克1945年预言人造地球卫星将成为人类进行远距离通信的中继站。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
1948年:
乔治·奥威尔出版《一九八四》。书中描绘了一个名曰 “大洋国”的地方,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自由与思想是稀缺品,屈从与无意识被训练成一种全民心态。
1961年:
蒙代尔在论文中宣称,一个主权国家未必需要本国的专属货币。1999年,根据这一理论,欧元在欧盟国家内开始流通。
1964年:
麦克卢汉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媒介或者媒介技术所传递的‘信息’,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尺度、速度、模式。”
1970年:
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托夫勒指出未来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复制人类“摹本”,并引用美国遗传学家约书亚·莱德伯格的说法,认为无性繁殖最迟将在15年后也就是1985年实现。
1980年:
托夫勒推出《第三次浪潮》,核心观点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他预言电子邮政系统将取代邮局;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工作(SOHO),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DIY(自己动手做)运动兴起,等等。
1981年:
威廉·吉布森在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Burning Chrome)中创造“赛博空间”(cyberspace,也译网络空间)一词。1984年,在他最著名的作品《神经漫游者》中,他描述了网络世界的图景,该词也得到普及。1990年,博纳斯?李发明了互联网,网络空间成真。
1982年:
约翰·奈斯比特写出《大趋势》一书,核心观点是:美国正在进入信息社会。他的一些论述,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性,比如:“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里,连不安全感都维持不了多久。”
1996年: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仅仅一年后,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1995年:
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出版,其核心观点是信息技术革命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年,比尔·盖茨著有《未来之路》,预言技术的发展,如无线网络、社交网络、网购等。
1997年:
作家理查德·诺纳1997年出版《2000年5月5日,冰:终极灾难》一书,声称南极冰层将在2000年5月5日变成3英里厚,这一天地球将冰冷地死亡。
2004年:
有科学家宣称,一颗直径约275米、名为阿波利斯(Apophis)的小行星将有2%的可能性在2029年撞击地球。后经精确计算,这颗小行星和地球发生撞击的可能性约为二十五万分之一。
2005年:
鲁比尼在美国《财富》杂志发表观点:房地产泡沫正在发酵,投机行为将震动整个美国经济。两年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10年:
霍金认为,由于人类不断掠夺地球资源,地球危机四伏,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唯一的机会是搬离地球。地球灭亡的时限,霍金认为是200年后。
2011年5月21日:
美国“家庭电台牧师团”创始人哈罗德?康平推测,世界末日将在这一天到来,因为这一天是上帝的审判日。
2012年12月21日:
玛雅历的终结之日,也就是传说的“世界末日”。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