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突然开始写诗的。
1988年的秋天,上海的徐家汇还不是很繁华,比较出名的建筑只有上海体育馆和华亭宾馆。当然,这种大上海的都市场景,已经让来自边远农村的我大开眼界了。
有一天,在校园的某个角落,突然发现一堆锈迹斑斑的空油罐,一种感慨油然而生。这些曾经被丢弃在家乡小城镇的东西,似乎也跟着来到上海大都市了!此情此景,触动了一个十八岁青年的心,马上联想起自己的命运。于是,在一个上自修课的夜晚,我提笔在作业本上写道:“你锈泪斑斑的记忆里/母亲忧伤的眼睛/支撑着你……”
这应该是我写的第一首诗。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之前并没有写过什么诗歌作品,阅读到的诗歌作品也只限于课本里。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又十分紧张,没有时间也没有闲心。另外,同学当中也没有喜欢文学的,缺少这样的氛围。
我出生在福建省武平县的川坊村,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读书风气却很浓,真正那种客家人的耕读传家,许多家庭都能找到几本书。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我是在小学时候读的。父亲当年有本繁体字、竖排的《说岳全传》,我经常从他床头拿走,他发现我也在读很吃惊,没想到才读小学三四年级的人能读懂繁体字的书。记得读完邻居家的《聊斋志异》后,我就不敢一个人上自家的楼房了。但乡下的书还是少,我见书就读,哥哥和堂哥的初中、高中语文课本,堂叔伯家的报纸、杂志,都拿来读。
虽然是个理科生,但我语文还比较好,高二文理分班后,我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高三阶段,语文老师李思庚有时还把同学的作业交给我来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高考偏偏是语文成绩出了问题,连班上平均分都没有达到,与第一名相差了二十多分。当时我始终认为是评卷老师搞错甚至是登分的老师搞错。初中考高中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就是七十四分被登成四十四分,硬生生少了三十分。但高考的查分更困难,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申述无门,人生轨迹彻底被改变。我是带着苦闷、悔恨、自卑的心情来到上海的。
在得意张狂的青春年少时代,第一次遭受沉重人生打击;第一次远离父母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要忍受乡愁煎熬。
这些情绪需要一个出口,诗歌也许是表达这种情感的最好方式。对我来说,提笔写诗,是有功利性的,没有那种诗意如女神般降临的浪漫。我写诗,就是因为孤独、痛苦需要倾诉,人生命运遭受了打击需要疗伤。
十年的诗歌写作,作品留下不少,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不多,但诗歌训练了我的文字功底,酝酿诗句的过程,丰富了我的语感,磨炼了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诗歌倾注十年挚爱的我,从此拥有了一颗诗心。我想,有诗心相伴,人生会永远充满诗意。
不再提笔写诗已经二十年了,但诗稿一直保留着。有时候翻阅这些句子,感觉走失的情感还在闪现。时光无法逆流,记忆可以触摸。但愿过去的时光,今天依然能闪耀光芒,温暖人生之路。
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