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头套”,用来根治那些爱开小差的拖延症患者。/wiki commons
短视频时代,人均注意力仅有15秒。
为了克服现代人残缺的注意力,商家们发明了各种“自律神器”:能够锁住手机的盒子、用来管理时间的效率App、防沉迷手机系统、降噪耳机,以及训练专注力的正念课程等。
然而,早在100年前,“现代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就曾领先于时代,发明了一款异想天开的“专注力头套”,用来根治那些爱开小差的拖延症患者。
“现代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wikipedia
由于当时尚未迎来信息爆炸,影响大家工作效率的因素无非就是屋子里的各种小动静,比如窸窸窣窣的飞虫、被风卷起的窗帘、窗户外的嘈杂人声。
于是,1925年,雨果·根斯巴克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可以降噪、提高专注力的神器——“隔离器”(The Isolator),并刊登于自己主办的杂志《科学与发明》。
隔离器是一款类似于防毒面罩的头套,除了眼睛前开凿了两个小洞,整个头部都被紧紧包裹。
《科学与发明》杂志。/杂志封面图
使用者佩戴以后,就像《绿野仙踪》里运气倒霉的铁皮人。
头套的主要材料为木头,内部衬有软木,最里一层是相对亲肤的毛毡。眼睛处有两片狭小的玻璃;嘴部则安有挡板,能够让佩戴者呼吸的同时阻隔外部的声音。
头套的主要材料为木头。/杂志配图
根据测试,这款降噪头套能够排除75%左右的噪音,而如此出色非凡的隔音效果来自精挑细选的木头——实木,而非偷工减料的合成板。
不过很快,第一批尝试该头套的人被它的弊端折磨得很惨——吸不上氧。几分钟后,整个人就会因为缺氧变得乏力憔悴,无心工作。
使用者佩戴以后,就像《绿野仙踪》里运气倒霉的铁皮人。/电影图
随后,雨果再接再厉,根据原有的设计进行了修改,推出了隔离器2.0版。
新头套配有氧气罐,与头套内部连接,这样使用者不再需要从嘴部挡板里艰难地吸入空气。另一个好处是,有了氧气罐这个累赘,人们很难轻易地从办公桌上离开,也就是说,整个人被牢牢锁住了。
根据作者声明,这个头套可以有效隔绝90%到95%的噪音。
除此之外,雨果又在头套眼睛前的玻璃窗上做了加工。新版的玻璃窗被漆成了黑色,中间划出了两条细小的白线,因为雨果认为,工作中人们的眼球常常会不可避免地“四处游荡”,而视野和噪音一样,同样是一种效率杀手。于是,改版后的头套,进一步阻隔了外部的视觉干扰。
这个头套最终获得了当年的专利,是雨果一生中80 项专利发明之一。
这个头套最终获得了当年的专利,是雨果一生中80 项专利发明之一。/电影图
不过,理论归理论,事实上,大部分使用者都对这款头套怨声载道。
大家的差评不限于:“戴上它,感觉颈椎要断了。”“不过15分钟,我的脸上汗液滚滚。”“窒息警告,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也许,佩戴的时候,小差是不开了,但是小命,也真是快没了。
参考资料:
Science and Invention(1925)| The Isolator
Open Culture | The Isolator: A 1925 Helmet Designed to Eliminate Distractions & Increase Productivity
评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