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正月初九是邓拓百年诞辰,其捐赠作品近半个世纪后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全数展出。145件套作品,上起宋元、下至晚清,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到元四家、明四家,再到石涛、八大,清四王和扬州八怪等,足以呈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流变。
通过展览,人们看到了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头衔之外的邓拓。他爱诗词、擅书画、好鉴赏,是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收藏家。
慧眼发现苏轼孤本
“观众在这里不仅是看艺术国宝,也是看中国文人画的历史。”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展厅正中央的玻璃长柜里便是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该画卷纵28厘米,横105.6厘米,而画后的元明26家题跋竟比原画长三倍多,讲述了它900年来的身世。
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湖南书画收藏家杨元祥是第一位为《潇湘竹石图》留下墨迹的文人,他引荐南京梁台杜德甫到湘中故家买此画,并作题记。明洪武初年(1370),梁台李秉中从杜德甫处购得此卷,如获至宝。李秉中之子李从善对此卷“珍藏愈固”。到嘉靖年间李甲峰,这个传家宝已在金陵李家代代相传八代,绵延两百年。近代,它是北京风雨楼古玩店祖传之宝,后被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买走。
1961年,白坚夫经济困难,决定卖掉它。荣宝斋的画家许麟庐带他到邓拓家。邓拓展开画卷,顿感“隽逸云气扑面而来”。他鉴赏良久,才对白坚夫说:“你这幅画我也不能辨别真伪,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幅画的珍贵是毋庸置疑的,很有研究价值。”邓拓儿子邓壮回忆,白发苍苍的白坚夫当时就跪在父亲面前说,“能给这个《潇湘竹石图》找到一个新的主人是您,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白坚夫出价5000元,可邓拓每月工资也不过两百多元。“父亲拿出几天前从《北京晚报》预支的写作《燕山夜话》的2000元稿费当即付给这位老人。”邓拓女儿邓小虹回忆。邓拓又忍痛让荣宝斋经理,从自己收藏的明清字画中,挑出24幅,方凑足余下3000元。
有了苏画,邓拓把书房起名为“苏画庐”,还赋诗《怀苏东坡》“……千秋何幸留遗墨,画卷潇湘竹石奇”。为考证此画,邓拓费尽心血。邓小虹说:“父亲从历史博物馆借来历代丝织品的样标;同时也大量查对苏东坡不同年代的书法作品,潜心琢磨苏氏的用笔特点,广读苏东坡所用的金石印鉴。半年后,终于确认此画是苏轼真迹。”
邓拓还考证出,此画创作于11世纪后半期,北宋画院成立前。他把研究结果写成《苏东坡潇湘竹石图题跋》,发表于1962年的《人民画报》。但直到1984年,经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等,最权威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才确认《潇湘竹石图》确是真迹。
收藏坦荡荡
邓拓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始于上世纪30年代,因研究中国历史,对历代绘画有深厚修养。邓拓夫人丁一岚曾回忆:“解放后,因工作劳累过度,患有严重的偏头疼,每当病情恶性发作,读书都有困难。于是欣赏和研究历代绘画代替读书,哪知越钻越深,兴趣越来越浓。”
邓拓则风趣地说,“从事画的研究,好处很多,一能丰富知识,二能开拓眼界,三能振奋精神,四能治疗偏头疼”。邓拓赏画自有一套,他认为只从艺术角度看画,远不够。“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活的历史教科书。因为画面反映的,是当时当代不同阶层人物活生生的写照,是社会状况的缩影。当然,也体现着画家本人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风格。由画面再及于所用绢丝、纸张、墨质、颜料,还可以考察出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真是一‘研’多得啊。”
赏画藏画让邓拓度过了一段平静的好时光。他调到北京市委工作,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鉴定大量历史文物。从政治漩涡中退出,与吴作人、李可染、黄胄等书画家赋诗作画;与杨仁恺、谢稚柳等文物鉴赏家品鉴书画。他乐于在文人画的鉴赏与收藏中,寄寓文人情怀。
邓拓收藏古画,始终坦荡荡:“一、凡国家需要的,绝不做收藏;二、凡属于争论较大的作品,国家文物部门不肯接受的,尽可能加以收集保护;三、凡个人收藏,都用自己的钱,决不动用半文公款。”
他是琉璃厂的常客,在那买了二百多幅名人字画。那时绘画还没到天价,但也几乎花费了他全部稿费收入,甚至把工资也搭了进去。丁一岚记得“他写《燕山夜话》,共得稿费二万多元,全部购买文物和古画”。
荣宝斋资料室专家郑茂达说:“邓拓三天两头往荣宝斋跑,唯恐错过任何一件书画。他的魂似乎被这里的书画勾住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邓拓几乎没有遗漏过鉴赏荣宝斋收藏的书画。”
身为物主不为奴
为邓拓写过传记的李辉这样评价他:“有时,他显得飘逸,在与文人墨客的唱和中俨然其中一分子;有时,他又显得凝重,在文思泉涌中,履行着一个文人忧国忧民的天职。”
1963年,邓拓听说中国科学院要编《中国甲骨文合集》,便捐出珍藏多年的甲骨文片。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文物是他收集来的,山西阳高县古城村汉墓出土文物也是他在游击战争中辗转保存下来的。他说:“我搞个人收藏,并不单单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把它当成财产,到了一定的时期,自然捐赠国家。”
他写文章《收藏家的功绩》鼓励民间收藏:“一个国家,特别是具有长期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历史文物往往非常丰富,光靠国家博物馆收藏是不够的。如果有一批民间收藏家,随时随地注意收藏革命的历史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文物,贡献给国家,那就方便得多了。”
《潇湘竹石图》被专家判了死刑:它是假的,并拒绝收入国家库藏。有人不解邓拓为何自费收购,他笑着说:“目的是为了抢救。”
“1964年秋,父亲请许麟庐先生同他一起花费了几天时间,把自己收藏的古代绘画全面地进行了一番鉴选,精选出145件佳品,其中包括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精心在所有作品盖上自己的收藏章。经当时中国美协秘书长华君武叔叔联系,父亲将这145幅古代字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家协会。”邓小虹回忆。
邓拓列出藏品目录清单,注明作者、年代,还请荣宝斋高级装裱师王家瑞将画都装裱得干净整齐。丁一岚后来回忆,除国宝《潇湘竹石图》外,还有不少邓拓极其喜爱,一向珍如拱璧的古画:元代倪云林的鹤林图,黄子久的山水立轴,梅道人的梅竹图、墨竹图,明代徐渭的花卉手卷,沈石田的山水图卷、萱花秋葵图、万木奇峰图,文徵明的山水立轴、山水中堂,唐寅的山水立轴,仇英的採芝图,马湘兰的兰花图,石涛的山水册页、山水中堂,罗两峰的墨兰册页、鬼趣图、麻姑图,八大山人的双鹤图、芦雁图、竹石图、鱼图,郑板桥的兰竹图、石虎图,黄慎的苏武牧羊图,陈洪缓的人物立轴,周璕的墨龙中堂、进酒图等。
捐出最爱珍品,却低调到没有一纸报端消息。正如邓拓所写:“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邓壮认为这两句诗和父亲捐献古画时的心态有关,“他所要研究的和他所欣赏的是古代文人绘画作品中传递给他的品格、气质和审美。作为父亲来讲,不愿因为拥有了这些东西成为自己今后生活的包袱和事业的累赘,如果是那样,就成了这些物品的奴隶了,而不是它们的主人。”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