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典的美式段子,就像囧司徒——Jon Stewart,连续拿过10届艾美奖的主持人——在他主持的深夜脱口秀节目《囧司徒每日秀》中讲的:
“显然,美国正在经历困境,美利坚的时代在结束。但我国并非毫无希望,尤其是跟中国相比。当我们在舔着玉米洋葱渣渣、穷得叮当响时,中国看上去什么都好:增长的经济、作为万亿美元债主的尊严,还有数量众多的熊猫。”他背后的屏幕上显示着“熊猫培育基地的工作人员每人抱两只熊猫合影”的照片。“多到他们不得不实行‘两个熊猫政策’,每个家庭只准养两只熊猫。他们到处都是××的熊猫!”
这个段子包括这些梗:自黑、地图炮、中国是美国的债主,顺便挤兑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然还少不了作为语气助词的脏话——被“哔”掉的“××”。
分析幽默或者提示这是一个什么梗就像解剖青蛙,青蛙会因此而死掉——但谷大白话有时不得不这么做。这两年,字幕上的解释越来越多。有政治倾向的主持人模仿着对方阵营的政治人物说话,在中文字幕旁边,谷大白话会另加一行:“此处为反话。”
“我有一位粉丝,看了很多年,很多英语梗还是看不懂,需要追着问。我说,你别为难自己了。”
在一些情况下,幽默像有默契的合谋。“有时候我发个微博,就会有粉丝出来说,好好好,谷大你又加班了吧?我就说,啊,你们又黑我。”每逢这种时刻,谷大白话会觉得欣慰,彼此会心一笑。
“会心一笑”并不容易,需要创作者和受众笑点接近。诸如将“Justin”称为“丁日”、“美国一男子”简化为“美男子”这样的梗,像小规模的暗号,听懂了的是自己人;而不熟悉这些的人,则往往发出疑问令彼此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这并不美啊?!“我有一位粉丝,看了很多年,很多英语梗还是看不懂,需要追着问。我说,你别为难自己了。”
谷大白话和一些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交流过,最后达成共识:“一旦粉丝基数大了,问题就容易被扩大。”也会有一些莫名的评论跳出来:“你还懂英语呢?你还会做视频呢?”“或者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是她们说,我老公都转你的微博。”
2012年,正值美国大选,双方7位候选人互泼脏水,成了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的素材金矿。越来越多网友开始习惯在微博上找吐槽大选的段子解闷,随之关注美国深夜脱口秀节目和译者谷大白话。脱口秀是通过好玩的方式影响观众,特别逗乐。不光中国,美国年轻人也通过脱口秀关注政治,比如大选和其中涉及的民生问题。”
此后,更多国内观众开始关注囧司徒、扣扣熊主持的政治意味浓厚的深夜脱口秀节目和译者“谷大白话”。而谷大白话也开始需要花更多心思,解释更多背景信息,或干脆像说明“这是一个梗”那样提醒:“此处为反话”。
有些抖包袱手段是通用的,屡试不爽,比如调侃当红明星,还有简单粗暴的地域梗。
谷大白话听译脱口秀也并非一开始就全无障碍。2005年前后,还在读大学的他第一次看艾美奖颁奖礼。“最佳剧情、男主、女主……都是熟悉的名字,然后出来一个奖项:Variety Show,得奖的正是囧司徒。播报时,主持人说他已经连续拿了几年。其他奖项都是很少能连续拿的。我去找了几集,结果完全看不懂。”
谷大白话喜欢跟自己较劲,那就看到懂。“囧司徒有两句特别爱说的话,一年会说个三四次,因为我每天都看,看多了就意识到:这一定是个梗。后来知道那是两句经典的台词。”
跟上脱口秀超快的语速只是听懂的第一步。更重要是长期积累美式俚语俗语的词汇,以及历史、文化、影视、政治、娱乐、八卦等百科知识。最难的是无法在搜索引擎上查到的内容。比如囧司徒吐槽拉登被击毙事件时用的一张恶搞图片上写着underwater boss。因为这是对影视剧片名的恶搞加工,所以按照字母写法去搜索是肯定一无所获的。后来翻看了当年所有的欧美电影电视节目海报才查到是一个真人秀Underwater Boss。
2011年开始,朝九晚五之外,他开始在脱口秀节目中挑选一些小段,自己听译压制一条龙,做成短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并在微博传播。
在谷大白话看来,与国内相声或其他幽默表演不同,美式脱口秀里的段子往往特别密集,一分钟内连抛两三个梗,节奏很快;也有共同的思路,比如,“都是做一个铺垫,就像我们常用的‘青年问老禅师’、‘小明说’,国外脱口秀常用‘一只小鸡过马路’或‘两个人去酒吧’,最后来一个反转,抖包袱”。有些抖包袱手段是通用的,屡试不爽,比如调侃当红明星,还有简单粗暴的地域梗:“英国人不刷牙,法国人不洗澡,哥伦比亚都是毒贩子,华裔或亚裔学习很厉害但不会开车。他们也黑自己:犹太人抠门,南方都是土老冒,黑人爱吃炸鸡、成天犯罪,纽约人也不怎么样,谁都看不起,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
2012年大选时,共和党候选人、得州州长Rick Perry在电视辩论时突然忘词,成为全美笑柄,被各大脱口秀称为“brain fart”,指“大脑突然梗住,想不起要说的事情”。“如果翻成‘大脑梗塞’,太生硬直白,而翻成‘大脑秀逗’,虽然口语化但没能表达出fart的搞笑含义——我的译法是:大脑嗝屁。”
在一家问答网站上,网友评价谷大白话“用接地气的中文把英文三俗段子本土化,还保持了形意俱在”。
谷大白话自有一套方法论:“中文口语化词汇对应英文口语化词汇,比如swag=范儿,whatever=爱咋咋地;中文委婉语对应英文委婉语,比如,freaking=尼玛,coitus=敦伦;中文网络词汇对应英文网络词汇,比如,LOL=哈哈哈,LMAO=笑尿了;中文方言对应英文方言,比如,东北话对应黑人口音:homie=铁子,shawty=老妹儿,What ya lookin’ at?=你瞅啥?再比如,上海话对应英音,港台腔对应青少年口音,河南话对应美国西部南部口音。”
除了节选的小段,每年有两个活动是会翻整场的:喜剧中心的吐槽大会和白宫记者晚宴。在这些活动上,充满人身攻击的俏皮话满场乱飞,而攻击者和被攻击者齐齐笑得仿佛这是天底下第一滑稽的事。“两边接受的尺度有所不同。他们有几十年的传统,一个年轻人,可能他的父辈、祖辈就开始看脱口秀节目了。我曾问来自常常被黑的新泽西的朋友,他们说,很好玩啊——但在国内,你很难找到能开得起玩笑的人,比如白宫记者晚宴,下面全是媒体大佬,奥巴马就坐在你的右手边,你在黑他他也要陪着笑,但在国内,你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
评论
下载新周刊APP参与讨论